李清照:吾與梅花孰美?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每每聽到這首《月滿西樓》,我們便會想起一個人,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才女的人生小徑穿插在大道兩邊的荊棘叢中,狹窄而幽僻,艱難而險阻,這讓每一個穿枝拂葉的行人最終都變得傷痕累累。也許寫這首詞的時候,李易安的心情還是較為和悅的。因為雖是新婚別離,但她與丈夫趙明誠兩情相悅,同時又能同親朋姊妹相處甚歡。這一次分別,也只算是一場小別離。
李易安的人生中有著多次分別。她與丈夫趙明誠的第二次分別應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這一年五月,趙明誠被任萊州知州,李易安因家中瑣事未隨之前往。
八月,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易安從青州啟程北上。一日行約七八十里,到了昌樂。這次與姐妹分別,眾人淚灑衣衫,濕洇雙腮。傍晚,易安獨自屈居驛館。寫道: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姊妹情深,一曲《陽關三疊》怎能罷?直須四疊《陽關》唱至千遍方可。
中旬,易安雖身至萊州。但明誠每日以酒席事屢為要,無瑕顧及易安。李易安百無聊賴,頗為厭煩,又寫道: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明誠雖忙于做官應酬,但對于金石字畫之愛,未嘗稍減。每得至寶,必與易安共賞。
公元1127年,金人大舉南侵,引發(fā)了“靖康之變”。三月,明誠因母歿南下奔喪。這是李趙夫婦的第三次分別。別后,李清照押解器物,一路奔波,歷盡了千難萬阻方到江寧。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明誠因萊州內(nèi)亂縋城而逃。李易安在路過烏江時作《夏日絕句》,其中“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睂Υ祟H有諷刺意味。八月,趙明誠在保護金石文物中不幸染病身亡。李清照悲痛欲絕,亦寫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從此,李清照后半生的悲苦生活正式開始。
李易安喜歡踏雪尋梅,她喜歡荷花、菊花,但更喜梅花。在江寧期間,就喜歡雪日里披著蓑衣斗笠出門尋詩。她寫梅花的詞句極多,比如這首《漁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這首詞寫于李易安十八歲時,即公元1101年。時年她剛與趙明誠結(jié)為夫婦,兩人感情甚篤。此詞對于她新婚后的幸福生活一覽無余。
梅花一簇開無主,不愛深紅愛淺紅。李易安喜愛折梅插鬢。曾有詞云: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瞧!一個嬌羞愛美的少婦模樣就這樣展露出來了。據(jù)說,一天早上,李易安游玩回來,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今日逢集,市面上的東西玲瓏百怪。大人和小孩都興高采烈地觀賞著,唯有她信步向前,心情惆悵。和別人一樣,她一大早就去趕集,但卻沒買到她喜愛的古玩字畫。這時候,一個老婦挑著花擔子搖搖擺擺地走過。“姑娘,買枝花吧。姑娘的容貌要是配上花就更好看了!”“真的嗎?”老婦人滿堆喜愛地看著她把那支花斜插在頭上。
她惆悵的心情一掃而空,但一會兒又拔下來了,心想:這要是讓明誠看到了,他就不愛我,只愛花了?!安?,我還是要讓他看看,讓他看看我比花兒還美!”易安自語?;氐郊液?,易安問道:“吾與梅花孰美?”
趙明誠很快就為那支花寫了歌頌,后又說道:梅花不若卿之美也……
賣花擔上。如今已過去整整36個年頭,皇帝都換了三位。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李清照獨居杭州,寫道: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難看梅花。
此時的李清照,已經(jīng)成了五十四歲的老婦人。她已知天命。先是丈夫辭世,然后改嫁離婚,又遭眾人斥責。一生所收文具,如今蕩然無存??慈⊥韥盹L勢,又能如何?
后來人說,李易安獨居杭州二十余年,未寫杭州一句美景。我謂其心中無景,君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