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對于我們村子來說應該是有紀念意義的一年,村子里有了第一個大學生。沒錯真真的第一個大學生,在這之前村子里最高的學歷是初中。于博開啟了我們村孩子考學的先例。我的鄰居,也是村長家的兒子。于博大我三四歲,我們校園的交集并不多。我還在小學時他已經在讀初中,今年我讀初三,他已經考了大學。
學校是省里的211大學,那時候不懂,只是很羨慕可以讀大學。媽媽經常和我講農村孩子的出路就是讀大學,如果考上了大學就意味著不用種地,將來可以去城里生活,還能住上樓房。我對大學的概念更是很少,只在電視里看到過大學的樣子,印象很深的還是電視劇里的樣子《一起來看流星雨》杉菜的學校。
于博學習很努力,過節(jié)放假從來不出屋,家里的燈通常通宵不關,上初中的時候每天騎著永久的自行車,聽說那時候就是班級的班長。初中三年一直是班級的第一名,初中畢業(yè)的時候也是以全班第一的名次,考到了縣里唯一的一所重點中學一中,那時候能讀一中就意味著一只腳已經能夠邁進大學的門檻了。我們的鎮(zhèn)中學每年也之后兩三個孩子能夠考入重點中學。于博也一直是媽媽眼里別人家的孩子,也一直以此教育我和夏陽。
大學9月份要開學,村長就張羅著辦升學宴,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村子里有了升學宴,以后的幾年時間里,無論自己孩子考上什么學校。本科、???、職業(yè)高中都要辦升學宴。
這一天村子里格外熱鬧,全村的人都來了,熱鬧程度堪比婚禮。村子在自家的院子支起了大棚。東北的酒席都是在塑料棚子里舉辦,棚子很大,長十幾米,款也有七八米,里面的空間能夠擺放幾十張桌椅,能容納一百多人。宴席還分席次,因為十里八村的人多,男人們吃第一席。吃過之后更換碗筷,女人孩子們吃第二席。棚子外面就地搭灶,條件好點的人家支幾口大鍋,條件不好的也要支兩口大鐵鍋。一口鍋燉著酸菜豬肉,一口鍋炸著鍋包肉,四喜丸子是宴席的必備菜,一頭豬就把所有的菜的主料備齊了。碗筷是鄉(xiāng)親們湊的,宴席前各家各戶的媳婦拿著自家的碗筷去到主人家,湊足了幾百份碗筷就夠了。男人們也不閑著扛著自家的飯桌,木頭板凳。宴席開始前村里的公認的勤快的女人們就開始過來幫忙準備,有切菜的、洗菜的、洗碗的、炒菜的。媽媽每次都是洗菜,因為切菜的速度趕不及別人。碗筷用過之后,辦酒席的主人就開始挨家挨戶的送碗筷,這盤子是誰家的,碗是誰家的,不能拿錯。因為人老實,又靠譜,爸爸在村里的角色很是重要,每家的宴席他都是負責張羅,類似我們常見的會務支持。安排席位、接待客人、督促廚房、協調人工。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能幫著張羅的井井有條,在十里八村也是有些名氣。凡是辦酒席的人家,都會提前一個月就和爸爸定時間。那也是爸爸最自豪的日子,每到這一天他都讓媽媽準備最好的衣裳,雖然沒有什么報酬,但卻樂此不疲。
東北的酒席很多,宴請理由也五花八門。訂親、婚葬、孩子滿月、升學、開業(yè)、喬遷、房屋封頂、還有孩子找到工作、殺豬、殺羊。一年十幾次的份子錢,你家辦酒席,那我家也得想個理由辦。你辦兩次,我就不能辦一次,不然就虧了。我覺得酒席風氣并不好,份子錢也從5塊、十塊、變成五十、一百、兩百、五百。媽媽計算過每年的禮金支出,五千多算是平均的數字,要知道農村現在的人均收入也就1萬左右,老兩口一年1/4的收入要拿去隨禮。好多人會疑問?酒席擺了,不去可不可以。不行,不參加酒席在農村就意味著,不合群,以后自家有什么大事小情村里的人都不會去幫忙的。用姥姥的話說,丟了啥也不能丟了人情,不然過不下去。
酒席開始更是熱鬧,你可能沒見過,一桌子的人菜上來不吃,看到肉就拿個塑料袋子打包。沒錯,每個人都是這樣,一盤肉上桌的瞬間,被秒殺。這也是媽媽不喜歡參加這種場合的原因,因為不打包反到覺得不合群。一群小孩子更是圍著灶臺,不走。不知名汽水飲料是孩子們的最愛,喝著一瓶,手里拿一瓶。怕箱子里的飲料被搶完,往往一瓶子飲料只喝一半就去搶箱子里的。一旁的大人還在旁邊打趣,“快喝,不然一會都沒了”
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很難被打破,人們思維意識的轉變,是非對錯的觀念的,人的格局是由他接觸的人和事決定的,這個和一個地區(qū)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是成正比的?,F在的農村這種現象越來越少。80后成了家里的頂梁柱,他們的行為舉止,更合理,更得體。
于博的酒席,來了很多他的縣城高中同學參加。也是我第一次見到這么多穿著光鮮亮麗的孩子,幾個城里孩子,膚色白白的,頭發(fā)也亮黑的。那時的我坐在自家的墻頭上,一直盯著,不舍離去。如果我也能考上大學,我的升學宴會不會也是這樣,也有這樣一群漂亮的同學參加。
酒席上村長講了話,他說兒子考上大學,自己很高興。這么多年就是希望兒子有天出息,為了給兒子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他們兩口子養(yǎng)了十幾頭的黃牛,那時候的一頭牛就可以負擔得起大學一年的學費??蓱z天下父母心,村長這十幾頭牛養(yǎng)的可是不容易,夏天還好,農村的草地可以放牛。冬天,東北零下三十幾度,兩口子要把牛趕到十幾里以外的放牧,每天早出晚歸,凍的手和腳都起了水泡。、
酒席的當天我記得還天真的問過媽媽,咱家沒有牛,我還能讀得起大學嗎?
是啊,三年后的我,有機會讀大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