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剛開始接觸寫作的時候,我對自己信心滿滿。有一次,我寫了一篇文章投稿,結果很快收到了拒稿通知。我有點失落,只能安慰自己,或許只是風格不符。過了幾天,我投稿的平臺發(fā)布了一篇主題差不多的文章,是另一位作者的投稿。我的沮喪和失落,瞬間變成了憤憤不平。
我把鏈接轉發(fā)給一位朋友,很氣憤地說:“這篇投稿跟我的文章,選題差不多,水平看起來也差不多??磥磉@個平臺只是不喜歡新作者罷了?!迸笥涯托穆犕晡业膰Z叨,然后跟我說:“其實你可以仔細拆解一下這篇文章,也好了解一下為什么別人的能夠上稿?!?p> 情緒平復之后,我花了一個多小時,仔仔細細地拆解了那篇文章。和自己的文章一對比我才知道,我的水平豈止是差一點,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那篇發(fā)表的文章,素材新穎、過渡巧妙、論述嚴謹、金句頻出,就連標題也比我的更吸引人,可見這背后,作者下了不少的功夫。反觀自己的,除了選題上差不多,其他方面都平平無奇,甚至可以說毫無亮點。我才意識到,凡事不能只看表面。
很多時候,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差了一點,實際上卻差了很遠。如果不去了解就開始抱怨,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狹隘。
02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名大學生,很喜歡某個知識付費公司。他經(jīng)常省吃儉用,把錢用來購買那個公司出的付費音頻。大四那年,恰逢該公司在他附近的學校開宣講會,他拿著自己的簡歷和購買音頻的截圖,投了這家讓他朝思暮想的公司。
第二天他收到了面試的通知,第一輪面試是無領導小組討論,因為準備得比較充分,他表現(xiàn)得很好。當天下午就出了結果,他們組里只有他和另外一個男生收到了最終面試的郵件。
最后一輪面試,他拿著自己二十多個音頻的購買記錄截圖,頭頭是道地與老板暢談。當他信心滿滿地覺得自己肯定能通過時,卻被通知自己落選了,公司錄用的是另一個候選人。他惱怒地說:“肯定有黑幕!”
后來才知道,最后成功入職的男生,在終面的時候,給知識付費正在熱推的二十多個不同種類的音頻,做了產(chǎn)品的用戶畫像和詳細的推廣計劃。那個男生入職以后把其中的兩個音頻做成了爆款,而他只是買了二十個音頻聽完而已,從來沒想過去分析受眾和制定詳細的推廣方案。
有人說,“人生最痛苦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我差一點就可以?!笨墒巧钪?,哪有那么多的差一點就可以?只不過是我們高估了自己的水平,卻低估了別人的努力。
很多時候,那些讓你憤憤不平的缺憾背后,其實也藏著許多有待提升的地方。只要你愿意正視自己,每一次的失敗都能成為下一次變得更好的契機。
03
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用心準備一場考試,得到的分數(shù)卻并不理想;努力爭取一個項目,最終卻輸給了同事……
事與愿違的時候,有些人會責怪別人不懂欣賞,有些人會質(zhì)疑自己的運氣。當我們沉浸在情緒中時,往往會忽略了事情背后的真相。很多時候我們只不過是不敢承認,自己技不如人。
有一句古話說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真正智慧的人,會在失敗中反思,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一味責怪他人和反思自己這兩種行為之間,差的正是一個人的心胸和格局。
所以,遇事不要急著抱怨,也不要急著為自己的失敗辯解。試著冷靜下來,去找出最真實的答案。
愿我們都能從“差一點”的遺憾中,找到成長的方向,最終收獲一個“剛剛好”的驚喜。
剛開始接觸寫作的時候,我對自己信心滿滿。有一次,我寫了一篇文章投稿,結果很快收到了拒稿通知。我有點失落,只能安慰自己,或許只是風格不符。過了幾天,我投稿的平臺發(fā)布了一篇主題差不多的文章,是另一位作者的投稿。我的沮喪和失落,瞬間變成了憤憤不平。
我把鏈接轉發(fā)給一位朋友,很氣憤地說:“這篇投稿跟我的文章,選題差不多,水平看起來也差不多??磥磉@個平臺只是不喜歡新作者罷了?!迸笥涯托穆犕晡业膰Z叨,然后跟我說:“其實你可以仔細拆解一下這篇文章,也好了解一下為什么別人的能夠上稿。”
情緒平復之后,我花了一個多小時,仔仔細細地拆解了那篇文章。和自己的文章一對比我才知道,我的水平豈止是差一點,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那篇發(fā)表的文章,素材新穎、過渡巧妙、論述嚴謹、金句頻出,就連標題也比我的更吸引人,可見這背后,作者下了不少的功夫。反觀自己的,除了選題上差不多,其他方面都平平無奇,甚至可以說毫無亮點。我才意識到,凡事不能只看表面。
很多時候,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差了一點,實際上卻差了很遠。如果不去了解就開始抱怨,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狹隘。
02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名大學生,很喜歡某個知識付費公司。他經(jīng)常省吃儉用,把錢用來購買那個公司出的付費音頻。大四那年,恰逢該公司在他附近的學校開宣講會,他拿著自己的簡歷和購買音頻的截圖,投了這家讓他朝思暮想的公司。
第二天他收到了面試的通知,第一輪面試是無領導小組討論,因為準備得比較充分,他表現(xiàn)得很好。當天下午就出了結果,他們組里只有他和另外一個男生收到了最終面試的郵件。
最后一輪面試,他拿著自己二十多個音頻的購買記錄截圖,頭頭是道地與老板暢談。當他信心滿滿地覺得自己肯定能通過時,卻被通知自己落選了,公司錄用的是另一個候選人。他惱怒地說:“肯定有黑幕!”
后來才知道,最后成功入職的男生,在終面的時候,給知識付費正在熱推的二十多個不同種類的音頻,做了產(chǎn)品的用戶畫像和詳細的推廣計劃。那個男生入職以后把其中的兩個音頻做成了爆款,而他只是買了二十個音頻聽完而已,從來沒想過去分析受眾和制定詳細的推廣方案。
有人說,“人生最痛苦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我差一點就可以?!笨墒巧钪?,哪有那么多的差一點就可以?只不過是我們高估了自己的水平,卻低估了別人的努力。
很多時候,那些讓你憤憤不平的缺憾背后,其實也藏著許多有待提升的地方。只要你愿意正視自己,每一次的失敗都能成為下一次變得更好的契機。
03
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用心準備一場考試,得到的分數(shù)卻并不理想;努力爭取一個項目,最終卻輸給了同事……
事與愿違的時候,有些人會責怪別人不懂欣賞,有些人會質(zhì)疑自己的運氣。當我們沉浸在情緒中時,往往會忽略了事情背后的真相。很多時候我們只不過是不敢承認,自己技不如人。
有一句古話說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真正智慧的人,會在失敗中反思,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一味責怪他人和反思自己這兩種行為之間,差的正是一個人的心胸和格局。
所以,遇事不要急著抱怨,也不要急著為自己的失敗辯解。試著冷靜下來,去找出最真實的答案。
愿我們都能從“差一點”的遺憾中,找到成長的方向,最終收獲一個“剛剛好”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