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歷十二年臘月二十八,整個常州府城內(nèi)到處都是一派闔家團圓的過年景象,唯獨城南的刺史府內(nèi)外一片肅穆,偶有一兩個下仆從廚房端些湯藥進進出出。主屋里的床榻上躺著一位病懨懨的老人,正是這城里的常州府刺史獨孤及。八年前的冬天,代宗加授他金帶紫服,委任常州刺史,到如今卻已是風燭殘年,瘦如枯枝。
只見他氣息時明時暗,盡管還有意識,勉強半睜著雙眼,可多年的眼疾使他根本看不清床榻側(cè)長子獨孤朗的面廓。他微微抬手,獨孤朗立刻意會了父親,到窗邊取來那副多年不曾離手的古琴放到他手邊。他輕撫琴弦,口中喃喃自語,獨孤朗拭了一把眼角噙著的淚水,唯恐聽不及父親終言,急忙俯身湊耳過去。
“千金,我許你的琴到底是練成了……”說完,他的眼神突然倒明亮起來,好像即刻就要回到三十年前長安城光化門外,梨園大會上第一次見到心愛人的那晚……
那時的他還叫獨孤繼,祖居河南洛陽,因父親早逝,隨母親長孫氏回到原籍越州寄居,母親希望他日后能子承父業(yè),便取名為繼。
三十年前的天寶六載,那年的正月,京城長安分外熱鬧。圣人下旨,全國凡通一藝者,不論高第皆可到長安策試備選取仕,一時間各地青年才俊紛至沓來。獨孤繼在越州聽聞京中消息,尚在踟躕中。一日收到長安城的好友許云封寄來的催行信,終于打定主意,即刻便從越州啟程赴京。
要說那許云封可不是一般人物,外祖李謨時人稱“天下第一笛”,開元年間便是京城出名的神笛手,入得梨園為官笛法曲。天寶初年隨駕圣人封禪泰山,途經(jīng)家鄉(xiāng)任城時,適逢外孫降世,欣喜若狂,便邀同行的翰林學士李太白到府同慶,酒興之余,便為其外孫求名于李翰林。李太白欣然應允,并回邀李謨橫笛一曲聊以助興,當即潑墨賦詩一首:“樹下人不語,不語真吾好。語若及日中,煙霏謝陳寶?!崩钪兛戳艘粫r頓塞,未解其意,最后還是由李太白親自釋義,詩中字字相應,樹下人即木子李,不語即為謨,好是女之子,語及日中乃是許,煙霏謝陳寶即是白云出封中,所以連起來便是,李謨女兒生子許云封,李謨方才恍悟,欣然接受。
說來這李謨也是早已名聲在外,時有江南越州大商久慕其盛名,邀其至越州游歷,抵達當日便眾邀本地賢達為其設(shè)宴洗塵,李謨盛情之下即當眾獻藝。席中有一年老者復姓獨孤,一曲聽罷眾人皆驚為天人,唯獨孤老者笑而不語。李謨很是郁悶,上前詢問所失,不料獨孤老者竟反問李謨是否曾師從西域龜茲,且指出其曲疊中誤出水調(diào)。原來李謨早年確曾拜師龜茲藝人,當即拜服,并將手中笛子擦拭干凈后贈與獨孤老者以為信物,待來日登門請教,如此李家與獨孤家便結(jié)下了世交。
許云封自幼便深得外祖真?zhèn)?,又多次隨李謨親至越州獨孤家中,一來切磋曲藝,二來便是來會獨孤家長孫獨孤繼,兩人一個吟詩,一個吹笛,甚是投緣,幾番相聚下來便相約他日共赴進退。
因李謨常年供職在京,許云封早得蔭護入長安教坊學藝,早晚盼得獨孤繼能同來長安,此番圣人求賢于天下,當即便修書一封催獨孤繼早早啟程。
雖是至交,但京試士子皆負清譽,輕易不得與京中官府人家私交過密,所以許云封未將獨孤繼安排入府,卻在長安城西市群賢坊棲鳳樓為其租了一間兩室客房。
素聞長安匯集天下四方,剛到長安城西市,獨孤繼便驚嘆此言不虛??v橫交錯的里坊陳列著各間商鋪,多是來自新羅、百濟、日本,甚至波斯、大食的商販,經(jīng)營著各類珍奇異寶、金銀首飾、香精花料。街市上燈火通明,酒肆戲院人聲鼎沸。再看這棲鳳樓,乃是西域胡商所開,各色侍酒胡姬均是西域來的姑娘,直看得獨孤繼眼花繚亂,當時便拽著許云封退將出來。
“不行不行,我是來赴試的考生,怎可住在此等花街柳市之地?早知這棲鳳樓便是此樣,萬不能答應你過來?!?p> 見獨孤繼如此不領(lǐng)世面,許云封反倒笑翻一地:“家兄也真是靦腆,豈不知此間胡肆歷年京試便是士子常聚之所,你放眼瞧瞧其中舉杯暢飲之人,哪個不是外地來的考生?”
獨孤順勢打量,心里也覺得此言非虛,可還是不情愿就此應下。許云封見他猶豫,便開解道:“今日天色已晚,家兄又連日車馬勞頓,且聽愚弟安排,如若明日還覺不適,愚弟再幫你另尋別處,可好?”邊說也就邊將他徑直領(lǐng)往已訂好的房中安頓。
待與獨孤說明房費茶錢都早已墊支,并約定明早再來看他,許云封便先行告辭了,留下他一人躺在客房中。要說一個男人見了那些妖嬈艷麗的胡姬不做感想,也是虛做清高。獨孤繼尚在越州時,也偶有友人相邀同去城中云門寺西南的留香院尋柳,但每次都以頭痛不適等理由推脫,不想在同齡之間顯得過分孤僻古怪而不合群,若是一味自詡志趣格調(diào)不同,難免有自負輕蔑之意,更難與人相處。只是未曾想見,被自己一向視作投緣摯友又是世交的許云封,如今看來在男女之事上也比他放開得多,不免有些唏噓。想來越州已算僻界,這四海匯集的大長安城只能是猶過之。況且當今圣人自從幸及楊太真之后,亦是日日歌舞升平,更專設(shè)梨園供養(yǎng)樂工數(shù)百之眾。李謨大人便是一例,僅憑一支笛便可御前獻藝,在京師內(nèi)置地購宅,蔭庇子孫親眷,也難怪樓下這一干買醉之人多是赴京士子,想必多多少少都與京中存有聯(lián)系,亦如他自己一般不便登門入戶,也就索性住到這里來瀟灑快活一番。想到這,獨孤覺得自己其實和他們沒什么兩樣,反倒是過分迂腐了,自嘲一番后便早早睡下,可酒肆內(nèi)外的舞樂人聲直到二更鼓后才慢慢停歇下來,剛到京城的陌生感也讓他輾轉(zhuǎn)了半宿才依稀入眠。
第二天一早,許云封并未如約而來,而是派了府上門房傳來口信,說天還未亮就隨外祖李謨一道被召入宮內(nèi)面見楊太真去了。獨孤繼剛用完早膳,想著既如此,初到京師倒不如自己先各處轉(zhuǎn)轉(zhuǎn)。
晚上喧鬧的西市到了白天倒很清靜。走出好幾個坊口才來到大內(nèi)皇城正南的朱雀門下,巍峨高聳的城墻一眼望不到頭,正對城門足有五十余丈寬的朱雀大街從此處縱貫長安城南北。早膳時聽幾位鄰桌學子相約赴東市翰林府碰碰運氣,興能遇著當朝一品的官輦,呈上一首干謁詩文若能獲得贊賞,便能平步青云。獨孤也沒這個準備,心想去看看熱鬧倒也無妨,只是昨晚沒能睡足,半個時辰不到走下來已是頭暈力乏,只得就旁一家酒坊內(nèi)歇腳,不想運氣不錯,遇上酒坊的驢車正要往東市送貨,同意載上一程,想給車夫幾個銅板權(quán)當腳力錢,卻叫這熱心腸的漢子給塞了回來。
長安城東市多為皇室貴族、達官顯貴第宅,尤其靠近城東興慶宮一帶,沿街商鋪多是上等珍奇異品供皇族顯貴們把玩。興慶宮乃是圣人即位前擴建,亦是如今楊太真的府邸所在,據(jù)說還是梨園諸多方伎經(jīng)常往來之地。
這一路過來獨孤都在同車夫攀談搭話,對方也是健談之人,聊得興起一不留神竟避讓不及,撞上了街邊一駕梨花車輦。前頭兩匹車馬受驚蹦跶嘶鳴了幾下,好在被及時吁止。車夫急忙下車查看,一眼瞧見車輦上的掛飾乃大內(nèi)專用,頓時變了臉色,跪倒在一旁不敢吭聲。
獨孤一看車夫此狀,也瞧出一二來,心想即便真是權(quán)貴,無心之過也不至于過分計較吧,便走到近前,正色彎腰施禮道:“在下掌車不慎,無意碰撞,不知足下是否無礙?”一時未有應答,以為車內(nèi)似是無人,獨孤剛想再開口卻見車簾微掀一角,鉆出一位黃門小童來,回禮應道:“家主無妨,公子不必介懷,請自便行?!豹毠滦南胄∈滤憧苫耍皇擒囻{中人還需小童傳話,且立于車前時,一股淡雅花粉香幽幽傳來清晰可聞,實是沁人心脾,想必這車內(nèi)主人即便不是皇室公主,也定是哪位朝臣千金。人家既允自便,便無理由再多開口,獨孤只得答謝告辭。
一番虛驚之后,那車夫頗有劫后余生之狀,獨孤苦笑其大驚小怪之余,不免對這京城里的權(quán)貴多了一絲忌諱,聽言東市已近在眼前,索性謝過了車夫,徑直往里坊內(nèi)走去。
沒出多遠,卻見幾間書畫鋪里收藏有京城名家作品,稍一打聽均是天價。走進其中一家名叫傳世軒的畫鋪,與店老板幾番問答之后,原來老板名叫孫直,已年近五十,可脾氣秉性在街坊里倒也出名的耿直,一如他的名諱一般,一個人在此經(jīng)營畫鋪已數(shù)十年光景,無妻無子。孫掌柜一看獨孤打扮便言中其是外地來的試生,盛贊他衣衫用布極細,舉足間頗有風范,聽口音定是出身南方書香門第,不像那些京城時髦闊少,整日蹬著胡靴騎著大馬在街市中橫行。獨孤冷不丁被他這么一夸,不知如何回應,只是嘖嘖應承。
這孫掌柜倒是自來熟得很,話匣子收不住,拉著他坐到幾前倒上一壺熱茶,邊飲邊說道:“回想開元年間這長安城里還是風清云朗的,那時的張九齡張相,也是你們南方人,詩寫得好,更會看畫,經(jīng)常微服一人到我這鋪中看畫。我這有一副藏畫《七夕乞巧圖》,是當年大內(nèi)畫工張萱進宮前所作,張相只一眼便認出來,服得我當時我便決定要折價于他。再看如今這大內(nèi),今日你登太極殿,明日又換作他來,宮門內(nèi)外一日之內(nèi)最多時竟戒嚴了三次,搞得人心惶惶,誰還有心思來我這看畫。再瞧西市那邊如今胡人所開酒肆林立,學人士子不論詩賦,多流連煙花之地。想那胡人現(xiàn)今如是得寵,不但生意紅火,在朝中也是封相拜將。早就聽張相說胡人終非中原血親,不可盡信盡用,如今看來真是不差?!?p> 獨孤聽得孫掌柜越說越憤懣,再不曉情理也知此言不可亂傳,打算就此打住,起身告辭。剛出鋪門,忽聽背后有人喚其名,轉(zhuǎn)過頭去,正是許云封帶著隨從前來尋他,下了馬便急急說道:“你可是叫我好找!棲鳳樓尋你不見,說你自來東市??祀S我回去,今晚有大事,叫你好好開開眼。”說完讓隨從自行回府,兩人一人一騎徑回棲鳳樓。
原來許云封說的大事即是一早為楊太真召見,告知前日乃有范陽、平盧節(jié)度使安祿山親來長安面圣,進獻數(shù)箱奇石珍物,圣上大喜,即下旨今日專設(shè)晚宴款待,梨園八百樂工齊聚大明宮含元殿集體奏演,李謨身體有恙,便指定許云封帶隊赴宴。
許云封給獨孤準備了一套侍從的行頭,讓他晚上隨其一同進宮。虧得梨園上下盡歸李謨管轄,外孫許云封本就恃寵而驕,又獲楊太真親口允準,可自行出入皇城,故而在此間上下其手混進個把人也是不難。
獨孤知道機會難得,又看許云封既已安排妥當,便乖乖從命跟著。剛過申正,二人便一主一仆身份進到大明宮含元殿前廣場上,此處早已紅毯金鼎布置完畢,數(shù)不清的宮女太監(jiān)們里外忙碌,在兩側(cè)設(shè)下上百個座席供眾大臣們一同入宴,場面甚是浩大。
差不多申時三刻,一列臣工才陸續(xù)落座停當。一陣鼓樂后,只見圣人頭戴紫金冠,身著蟒袍,腳著金靴,攜身旁楊太真一道登上鸞駕臺。那楊太真確是一副精致絕倫的容貌,膚如凝脂,眉似遠黛。群臣山呼萬歲而拜,獨孤也是平生頭一次跪拜皇帝,動作多少有些僵硬。待眾人回座后,司禮太監(jiān)即宣范陽、平盧節(jié)度使安祿山覲見。又是踏著一陣鼓樂奏鳴,安祿山頷首碎步,叩拜御前。此人確是地道胡人,但一口長安京腔倒是說得滴水不漏,盛贊皇帝功德,國運昌盛,四海威服,專挑圣上愛聽的講,還不顯油嘴滑舌。一番說辭之后,更特請自舞一曲胡旋舞為皇帝和楊太真助興,圣人為表恩寵,命梨園八百樂工為其齊奏助興。未曾想安祿山體型雖胖碩,但跳起旋舞來卻是身輕如燕,惹得圣人與太真二人甚是歡喜。獨孤在一旁所聞所見,覺得此人盡現(xiàn)阿諛諂媚之舉,回想起坊間多有談及此人擁兵自重,反相日顯,心里也便更添厭惡之情。
正當席間短歇,忽然間一股似曾相識地花粉香味引起了獨孤的注意。正待尋見,一位偏偏少女身著白襖裙,頭戴白色紗簾帽從旁經(jīng)過,正是此香味原主。他心中一陣激靈,難道今早路遇大內(nèi)車輦時所聞見的香味便是同款?
只見她徑直步入場中,從紗袖中取出一支橫笛,伴著場后輕敲的鼓點聲便吹奏起來。其聲清脆悠揚,時而歡快似馬蹄作響,時而綿長如甜漿裹唇。記得許云封曾在書信中提到過,他有一位名叫千金的師妹,五歲時便拜李謨?yōu)閹熆鄬W笛藝,其造詣之深不在他之下。難道眼前這位白紗少女便是千金本尊?
一曲吹罷,鸞臺上楊太真第一個從塌椅上躍起,輕快地拍手相慶,全場掌聲叫好聲不絕于耳,反觀圣人卻微笑不語,似有些不為所動。許云封不知何時已站在身側(cè)低聲問道:“家兄以為我?guī)熋眠@曲新創(chuàng)的《荔枝香》如何?”
“此女子果真是你信中提及的千金師妹么?”獨孤似乎不急于評論曲子,反而更想確實其身份。
“正是。這首曲子也是她一手自創(chuàng),外公只是幫著稍加潤色而已?!痹S云封反倒更陶醉于笛聲的美境之中。
正說著,千金已退下來到二人跟前,緩緩摘下了紗簾帽。獨孤完全是屏住了呼吸看著的,確是一張十四五歲的青春面龐,特別的紅潤泛光,眉宇間散發(fā)出一股精靈般的奕奕神采,莞爾一笑間又保持著大家門的端莊氣,頭上一片烏絲青青發(fā)亮,確是還未及笄。
“千金,好生厲害!快來見過我獨孤家兄。”許云封熱情地幫著介紹。
“見過獨孤大哥,早就聽云封談起,說你長于詩賦,文采不凡,以后可要多向你討教呢?!鼻Ы痫@得很是大方。倒是獨孤繼,遲鈍了片刻才趕忙抬手施禮道:“在下有禮了。只是些拙辭陳藻,不足掛齒,若得薄幸倒希望能向姑娘你討教些音律才是?!?p> 因為獨孤身份是隨從,不便當著外人過多舉動,此時楊太真又宣賞,許云封便隨千金一同面叩太真受賞。獨孤一路未敢正眼抬頭,直到八百樂工齊奏完畢,晚宴結(jié)束三人才一道出了大明宮外。許云封需返回梨園復命,便囑托家兄代為護送千金回府。時至此時,他方有機會仔細端詳這位千金。雖在夜色中,借著街火仍能分辨得清,這位青春少女生得膚似白雪,面藏緋暈,身材如燕,顏笑含蜜,再加上吹得一曲鬼斧神笛,難怪圣上和太真都對她喜愛有加。
算起來兩人年齡相差應有七八歲余,勉強還能以同齡相稱,加之路程不遠,便并肩同行。千金見獨孤似有踟躕,便大方地首先發(fā)話道:“獨孤大哥今早是否乘一不慎驢車往東市一游?”說完忽閃著大眼睛,忍著發(fā)笑。
這一趣問倒把獨孤整個從尷尬中救了出來,很是驚訝道:“這么說來,今早車駕中的主家果真是你!可你又是如何得知我便是那莽撞之人?其間你可全未露面呀。”
“獨孤大哥殊不知,精通音律之人亦可輕易識人辨聲?況且,你怎知我沒有從簾縫中偷偷看你?”千金說著撲哧一下笑出聲來。
“你這妮子也是淘氣得很?!逼涕g,獨孤語氣中已帶著兄長般的憐愛。二人一路談笑著回府,待送至府門前獨孤抬頭見是韋府匾額,便施禮告辭了。
回府之后,獨孤從許云封口中進一步證實了千金的身份。原來她正是關(guān)中望族韋氏,曾祖父韋待價乃是武后朝宰相,祖父韋令儀開元初年官至宗正少卿,其父韋鑾官階不高,卻是京城內(nèi)有名的畫家,善花鳥與山水松石,其兄韋應物因年少輕事正被罰禁,令其往京都三衛(wèi)為圣人近侍。獨孤心中默嘆,一日之內(nèi)竟有幸兩次得遇如此京城閨秀,不免暗自惺惺,遇來送去之間心中又多有交觸,眼前一襲白裙偏偏至夜入夢依舊揮散不去。
何·田
天寶年間的大唐,來到了盛世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