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快,雖然張揚每天都有在洞內墻上做記號,但很少去算它。
今天早上他醒后坐起身時才想著仔細算算來到孤島多久了,沒數(shù)不知道,重新算過才發(fā)現(xiàn)從海難上島至今已經(jīng)第38天了。
“時間真的是過的太快了!”張揚感嘆到,從剛來時的惶恐到現(xiàn)在的適應,從需要每天為食物奔波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存貨,真是感覺很快。
早飯吃過后張揚在洞口躺在藤椅上看著空地上的景色消食,當然洞前的空地能有什么景色,他看的是蓬勃生長著的作物,在他眼里這就是最好的景色,是他未來生存的保障。
張揚為了迅速擴大紅薯的種植面積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不說6株從母株生長的枝蔓截取種芽,連扦插下去的紅薯新長出的新蔓也被他截下一部份種植。隨著張揚的這種擴張方式,現(xiàn)在已經(jīng)種植了有2分地的紅薯。相信只有再有半個月讓這些紅薯苗生長,其后爆發(fā)出的速生期,他能快速的擴大種植面積。
張揚即將有吃不完的食物,和蔬菜,野豬也有營養(yǎng)豐富的紅薯蔓作為食物。因為有了油,偶爾他會拔出幾顆薺菜炒了或燙了吃,所以薺菜地雖然長得更旺盛,但是數(shù)量還是少了一點。在此還要特別點名蘿卜,經(jīng)過多天的生長,已經(jīng)可以看出種子夾的外形了,張揚預估有7成的飽滿率。這已經(jīng)是很高了的,畢竟這個蘿卜是從成熟蘿卜上發(fā)出的二次芽,二次芽結的種子往往都是不夠飽滿的,有7成已經(jīng)是非常高。
西瓜蔓也爬很長了,驚喜的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花了,看來有西瓜吃的日子不遠了。
坐了一會張揚從躺椅上起身,將小貓小心的移到邊上站起身開始準備工作。對了,這個椅子是張揚在燒碳期制作的,燒碳雖然也要時不時的看顧,但是比燒陶輕松多了。有著很多的空閑時間,他就是趁著這些時間制作了一張?zhí)僦频奶梢?,兩把木頭椅子和一個木制鼓風機。
今天他要準備開始熔煉鐵器,不過張揚需要將陶模燒制出來。前幾天燒碳空閑時他制作了不少模具,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自然陰干,今天可以燒成陶開始制作鐵器。
鐵器模具有柴刀,這次的柴刀是張揚老家那種真正的柴頭,頭部帶勾方向勾砍,尾部有個金屬圈固定木桿用的。還有小斧頭一個,扇形寬鋤頭一個,正常開墾用鋤頭兩個,鐵錘一個,30公分長的短鋸一個,還有一些木工工具所需要的鐵制零件。還特意做了兩個有著長長柄的陶鍋,作為熔煉鐵砂之用。
這些模具都是他仔細的用黏土修出來的,有些是整塊黏土上掏模,有些則是慢慢捏出來的。
張揚在空地上搭了數(shù)個柴堆開始燒制模型,邊上還備了不少柴方便隨時添加,因為鐵錘柴刀等模具都是在黏土塊上刻出來的,特別厚,需要燒制久一些才能燒透。
中午時,陶模基本都燒制出來,大部份都成功了,哪怕偶爾一些破損或變形的也有備用的。
下午則開始搭建爐子,爐子使用泥磚徹成,造型很簡單。就是一個梯形圓柱上小下大,下面開個口加碳與放陶鍋用,側面開個鼓風口即可。這是張揚根據(jù)小時候到村里的流動打鐵匠學來的,很簡單實用的,因為沒有電動鼓風機,他做了點變動,加高了爐子。
做好后張揚放入木碳,再往里移了一些已經(jīng)點燃的火碳,使用鼓風機往里吹入空氣。說到鼓風機就要介紹一下,張揚是用木板拼起制作成一個近似圓的多邊形,里面的扇葉也是削薄的木板。鼓風機吹風口的第一截是用掏空的樹干做成的圓柱體,第二截是燒制的陶管,整人鼓風機都是用榫卯固定的,所以從外面看非常丑陋。但是保證了內部的平滑,各個木板間的間縫則是用樹脂粘上的,島上有些樹木會分泌樹脂。
隨著新鮮空氣的送入,點燃的火碳越發(fā)熾熱,漸漸的將木碳也引燃。在感覺大部份的木碳都燃起后張揚將陶鍋伸入爐中,說是陶鍋不如說是一個陶制的水瓢,呈上大下小的圓柱形,這樣可以將陶鍋大半埋入碳火中。陶鍋里放入一小半的鐵砂,第一次沒有經(jīng)驗,先少放一些嘗試。
隨著陶鍋送入,張揚更加賣力的轉動鼓風機送入新鮮空氣,不過需要專注的轉動鼓風機無法看到爐子。于是他靈機一動,找了幾根木棍在上面搭了一個架子。鼓風機的轉動的把手張揚是設計成Z字形的,就如拖拉機的搖手一樣,現(xiàn)在他把搖手直桿部份卡在架子上的兩根木棍中間,在搖手末端加了一根長細棍。這樣就可以一邊坐在爐子邊看著一邊推拉木棍鼓風機就能轉動了。
新鮮空氣的不停送入讓爐內的碳火燃燒的更加旺盛,從爐口就可以看到陶鍋里的鐵砂已經(jīng)變紅,漸漸的爐溫越發(fā)的高,溫度達到后鐵砂開始熔化。張揚急忙先將小的零件模具取了過來排在爐子口,在感覺鐵砂已經(jīng)完全熔化后取出陶鍋將鐵水倒入幾個模具,鐵砂有點少,只夠幾個零件所用。
接下來張揚沒有繼續(xù),而是等待模具鐵水凝固,看過效果后再繼續(xù)。等待中張揚繼續(xù)改進鼓風機,這次他把Z字把手取下,在頂部安個根繩子左右互相在棍子上纏繞。再將繩子兩端把在剛才的長木棍上,這樣拉下木棍就會轉動,回縮是又會轉動,效率比剛才還要更高。
張揚感覺時間差不多時取過一個木工刨子上的鐵片零件模具,用棍子戳了戳凝固的鐵水。感覺應該完全凝固定后用刀小心的將模具敲開,一個黑色的鐵片出現(xiàn)。
然后又敲開另一個模具,一片更大些的鐵片從陶模中剝離出來。另外兩個是鑿子,體積更大,張揚暫時先不取出。他用提前制作的木夾將一塊鐵片重新夾入爐中,在其燒紅時夾出扔進邊上裝滿水的陶缸中。雖然鐵片不大,但是還是滋的一聲冒出一片水氣。用手試了試水溫,張揚伸手將淬火后的鐵片取出檢查了一翻,感覺沒什么問題后他又在石頭上嘗試性的磨了一會,看著磨擦出的白色金屬面張揚感覺應該是成功了。
接著依次將兩個鑿子取出淬火,繼續(xù)開始煉制。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jīng)驗,張揚這次上了兩個陶鍋,各裝滿一半的鐵砂同時開始煉制。隨時鼓風機不停的送入空氣,鐵砂開始變紅熔化。接下來時間就在不停的熔煉鐵水入鑄模中度過,直至傍晚張揚將各種準備的模具都澆灌入鐵水后才停了下來,看了看還剩下一小半的鐵砂他還是感覺很滿意的。
接下來吃過飯做飯雜事后,繼續(xù)開始依次給鐵器淬火。
夜色中張揚將所有鐵器褪過火后熄滅了爐火,結束了一天。
劃水的奶
煉鐵并沒有想象中的高端,以前小時候作者老家就有移動的鐵匠,打造些農具。他們往往就是帶上一個爐子與木碳,就可以熔化生鐵打造農具,作者看過好幾回。只要有相適應的爐子與木碳,就能熔化鐵水鑄造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