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后語:浪花淘盡英雄
下面這篇小文完成于2016年12月,而今天是2019年12月31日,時隔三年再看這篇文章感覺語句有些粗糙,本來想修改一下,但仔細一看,覺得文章的語句雖然有寫粗糙但卻是三年前的真情流露,同時也反映出三年前我的寫作水平,說起來也算是原汁原味,這樣一想就覺得還是保持原貌比較好,因此只把其中的錯別字和語句不通的地方作了修改。
少紅小光 2019年12月31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p> 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大家都很熟悉,之所以為大眾所熟悉是因為這首詞曾經在《三國演義》中被引用,當九十年代中期根據原著改編的電視劇《三國演義》播出后,人們被這首由楊洪基演唱的篇首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所深深吸引,但我一直以為這首詞也是羅貫中所做,直到過了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這首詞的原作者是楊慎,他也是明代人,字用修,號升庵,別號博南山人、博南戍史,謚文憲,四川新都(今CD市新都區(qū))人,祖籍江西廬陵,為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正德年間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楊慎與解縉、徐渭合稱“明朝三才子”。
楊慎大概寫過很多作品,但我認為沒有一部象這首詞一樣廣為人知,一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打動了觀眾。的確,歷史就像滾滾流逝的長江水,永遠奔騰不息,在這條大江上,每個人都不過是一個過客,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英雄,劉備、關羽和張飛是英雄,武松、魯智深、展昭、歐陽春也是英雄,有的在正面戰(zhàn)場上廝殺,有人則高來高去,走壁飛檐,其作用同樣不可低估,英雄們就像長江里的浪花一樣不斷出現,不斷消失。
“是非成敗轉頭空”,一切都是過眼煙云?!扒嗌揭琅f在,幾度夕陽紅”,朝代總在不斷交替,人們也是從生到死,從聚到散,一輩接一輩地不斷更替的,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社會,這就是人生,宋朝不例外,元朝不例外,明朝也不例外,朝代的更替把歷史的車輪推向前方,社會就是這樣發(fā)展的。
南宋末年,皇帝昏庸,朝廷腐敗,蒙古人擊敗南宋政權,建立了元朝,但不過幾十年的光景,便又是一片“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慘景象,朝廷腐敗,盜賊四起,神州大地風雨飄搖,老百姓四處逃難也難以生存。因此,很多人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統(tǒng)治,起義的軍隊大部分聚集在南方各省,包括江西的陳友諒,江蘇的張士誠,安徽的朱元璋等。伴隨著起義軍的反元活動,很多武林志士也被席卷進去,中國歷代都有很多武林派別和武林高手,元朝也不例外,雖然是蒙古人統(tǒng)治,但大部分武林高手都出現在漢人之中,過去的武林派別也都保留下來了,例如,少林,武當,華山,峨嵋,昆侖等,當然,也有很多武林高手來自西域塞外和大漠荒原,包括蒙古人、女真人等,這些人在元朝末年的反抗元超末年統(tǒng)治者殘暴統(tǒng)治的活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當中有的幫助義軍推翻元朝,有的則幫助朝廷攻打義軍,雖不如正面戰(zhàn)場那樣哄哄烈烈,但復雜和驚險的程度卻遠遠超過正面戰(zhàn)場。
歷史不是一個人的歷史,也不是一小部分人的歷史,歷史是大眾的歷史。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浴血奮戰(zhàn),朱元璋和他的兄弟、和他統(tǒng)帥的義軍統(tǒng)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明朝,朱元璋的名字也千古流芳,但功勞不僅是朱元璋和他那些結拜兄弟,例如,常遇春、鄧愈等人的,甚至也不僅是那“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載”神機妙算的軍師劉伯溫和運籌帷幄的元帥徐達的,還應包括像本書中的主人公沙凈煙和他的一家以及柳洪磊、鐵木清這樣的武林志士和澹臺淡泊、澹臺明志、澹臺寧靜和澹臺致遠四兄弟這樣的“世外高人”,以及少林方丈遠空大師、武當道長一清大師那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佛教和道教人士,這些人在為推翻元朝的殘暴統(tǒng)治、建立一個漢人主政的新朝代的活動中也都功不可沒,甚至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我想歷史應該打下這些人的烙印。此外,朱元璋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站在社會發(fā)展的前沿上,順應了歷史潮流的結果,因此,才有這麼多人幫他,包括這些武林志士。
本書中的主人公沙凈煙不能說武功蓋世,但此人一身是膽,機智勇敢,深明大義,在紛云亂世之中選擇了一條順應歷史潮流的康莊大道,縱觀他反抗元朝和陳友諒等異類的過程,使我想起了一直以來我心目中的一位投筆從戎、抵抗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南宋時期才華橫溢的詞人辛棄疾。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等充滿戰(zhàn)斗豪情的詞句時常讓我激動不已,激勵著我去構思一些反應古戰(zhàn)場豪俠之士的文學作品。
眾所周知,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宋代杰出的詞人不少,著名的有蘇軾,陸游,李清照,晏殊,晏幾道,秦觀,柳永,辛棄疾等,而辛棄疾是其中比較特殊的一位。
辛棄疾是一位文人,但他既能文又能武(當然還有岳飛,但岳飛不是文人,他是武將,是一位著名的抗金將領),他不是一位純文人,他的詞里面充滿了戰(zhàn)斗氣息,例如,下面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后方的漢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并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fā),完顏亮在前線被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三歲。
作為一位文人辛棄疾是豪邁的,他不僅能動筆也能親自跨馬征殺,在刀光劍影中和敵人搏斗,冒著死亡的危險為國家盡力,他也曾結交武林豪杰,與他們并肩抗御外敵的侵略,著實可歌可泣,從他留給后人眾多的詞里面我們到處可見鏗鏘豪邁的字句,真實而且感人。
蘇軾的詞讓我們感受到他過人的才華、豪邁的風格和思古之幽情,陸游的詞讓我們感受到濃厚的鄉(xiāng)野風情和憂國憂民之情,李清照的詞雖然充滿了書香門第和官宦家庭的氣氛以及抑郁寡歡的風格,但也寫下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的千古絕句。而辛棄疾的詞則讓我們感受到他不僅僅是一位詞人更重要的是一位勇敢的戰(zhàn)士,一個能夠上戰(zhàn)場親手殺敵的勇士,因此更讓人欽佩,我想如果他生活在元朝末年,親眼目睹元朝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敗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慘景,他肯定也會義無反顧地參加到反元的義軍中去,必將寫出更多、更豪邁的詞句或其他文學作品。一個朝代要充滿生機就需要這樣的實踐者,很多人能寫出華麗的文章,但面對敵人的蹂躪卻手足無措,這就是弱者,武林人士用自己一身的功夫和手中的兵器捍衛(wèi)國家和個人的尊嚴與安危,無疑是應得到我們的尊重的,這些人一般不出現在正面戰(zhàn)場上,他們來無影去無蹤,更富有傳奇色彩,因此更能吸引我們。
武林人士中也有圣人,例如,本書中的“靜廬真人”澹臺淡泊就是這樣一位圣人,他的性格特點和明代的圣人、心學的創(chuàng)立者王守仁十分貼近。王守仁,字陽明,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他生活在明代中期,和辛棄疾一樣他也是一位能夠沖鋒陷陣的文人(還能指揮千軍萬馬),所不同的是他不是一位擅寫詩詞的文人,而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他所創(chuàng)立的“心學”為后人所推崇,他的哲學思想影響十分深遠,很早就流傳到了日本、韓國,現在他的著作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很多國家里,他本人也因此受到后人的敬仰。
據說,在日本的很多書店里都有他的書,甚至還開辦有關他的學說的專門課程,在日本的知識階層里他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歷史人物,就像《三國演義》里的劉備,關羽和張飛一樣,日本的著名將領東鄉(xiāng)平八郎帶領日本海軍取得了對俄的日本海大海戰(zhàn)的勝利后,有人向他討教取勝的法寶,他的答復是“一生俯首拜陽明”,意思是說他之所以能夠取勝主要是因為他奉行王陽明的理論,可見他對王陽明評價之高。
王陽明的一生也有很多時間是行走在江湖上的,他本人也很有武林人士的風范(有時,得不到官府的支持,還要靠江湖綠林道的朋友),他的一生非常出彩,非常神奇,讓人們目瞪口呆,不可思議,甚至驚為天人,但我們知道他絕不是未卜先知的神人,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把他神化,他之所以能夠有如此高的成就是有確確實實的緣由的,他的成就主要來源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即所謂的“知行合一”。
王陽明不是一個孤芳自賞、落落寡合的人,他的理論是要出成果的,在社會上行走少不了要結交江湖上的朋友,結交武林人士(俠客和劍客等),有時沒有這些人的幫助你可能連命都保不住更不要提事業(yè)了,人必須面對現實,王陽明就是一個很講實際的人,他不象有些“純粹”的文人那樣自命清高,看不起打把勢賣藝的江湖人士,他是五行八作都要結交的,只要能對自己的事業(yè)有幫助,不在意你是何出身,從事什麼職業(yè),只在乎這些人是否能對實現自己追求的事業(yè)和目標有所幫助。
很多人喜歡看武俠小說和武打電視劇,喜歡聽評書,但一般只圖一時快樂,很多文學作品也把這些武林人士描寫的神乎其神,令人難以相信,讓人們覺他們僅僅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在現實中不可能出現。實際上,武林人士在歷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朝代的更替往往都是通過武力來解決的,因此武林人士所起的作用不可忽略,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就拿朱元璋來說,他自己出過家,也練過武功,也算是半個武林人士,他的很多朋友也都是武林人士,他能取得天下武林人士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武林人士作為一個群體也是我們這個國家發(fā)展史中的一部分,而且相當重要,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寫本書的一個緣由,也是武俠小說應在文學作品這個大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緣由,當然,為了能讓讀者閱讀起來更有興趣,文學加工是必不可少的。
少紅小光/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