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尋唐問宋

第八十三章 意外收獲

尋唐問宋 盼夏小師弟 2154 2019-12-24 21:18:52

  琉璃的廣泛應用雖說是在明清時期,但唐代開元年間已經(jīng)有了記載,并且唐代博山地區(qū)就有專門制作琉璃的工坊,到元代時,琉璃工坊已經(jīng)形成一定規(guī)模,明朝初期更是設立了專門制作琉璃的‘外廠’,為宮廷生產(chǎn)‘青簾’等貢品。

  不過天朝制作的琉璃優(yōu)缺點并存,其造型精美,絢麗多彩、晶瑩璀璨,卻極易輕脆易碎、不耐高溫、不適應驟冷驟熱,好像是其中的鉛鋇成分燒制時,溫度較低引起的,這也導致琉璃在古代只能被加工成各種裝飾品、禮品和隨葬品等,相比技術成熟的陶瓷、青銅、玉器,琉璃的用途狹小,一直發(fā)展緩慢。

  對于西方透明玻璃的制作,李君也是知曉那么一丟丟,就是沒實際操作過,缺乏經(jīng)驗。

  唐末時期,平常百姓烹飪大多是鐵釜或者陶瓷,青銅器多是用于宮廷官府的大型裝飾物、宴席所用的酒杯亦或是隨葬品,福建很少有制作青銅的工匠,張延魯在泉州尋了數(shù)日,還派專人去福州打聽,都沒有找到一個通曉制作青銅的工匠。

  李君本以為玻璃是西方所制,蒲訶栗應該知曉制作過程,不想蒲訶栗也是一知半解,比李君還要差勁。

  有了航海羅盤張延魯已經(jīng)感激涕零,至于再為其裝裱一番,倒是沒有太多希冀,李君也想暫時放棄,待日北定中原時,看看能不能找到個精通此術的工匠。

  或許是天可憐見,李君去漳州看望何云義時,遇到了從北方南遷的百姓前來感謝李君帶他們南下,在得知李君想要制作琉璃時,有個名喚詹仁郁的金匠,說他父輩曾在長安的善金局做過工匠,對于冶煉青銅倒是略知一二。

  隨即二人馬不停蹄趕往漳州的瓷器坊,李君早已托張延魯找來了不少乳白色的石英砂,瓷器坊的工匠也早已準備好李君所需的純堿,在置辦了一些石灰石后,基本原料已經(jīng)準備妥當。

  詹仁郁架起爐火,將粉碎好的原料放進剛打造好的新熔爐中,爐下炭火熊熊燃燒,眾人翹首期盼。

  一頓操作下來,詹仁郁心中滿是疑惑,他捻起跌落的一些粉末,向正在沉思的李君問道:“適才為何要在這些東西中加上您所說的石灰石呢?”

  “助熔!”李君脫口道。

  石灰石作為助溶劑,其中主要成分就是低純度的石灰石和一些雜質(zhì),將它添加到礦物渣中,混合可以改善其熔融特性,用來降低渣熔點。

  由于今日是借漳州瓷器坊的土窯燒制玻璃,眾人看不見材料在鍋爐中熔化成液態(tài),待有個兩盞茶的時間,李君覺得差不多了,將鍋爐架出來,傾倒在早已準備好的鐵板槽內(nèi),再用一根鐵棒將其碾平,一塊半透明的晶瑩物呈現(xiàn)眾人眼前。

  “這就是李司馬所說的玻璃嗎?”張延魯看著還未退熱的一塊晶體驚愕道。

  “好像不是很完美?。 崩罹龂@息道,玻璃在冷卻后,并不像后世制作出來的玻璃那般純透明,其中還有許多色彩夾雜其中,應該是沒有去除雜質(zhì)。

  張延魯還在驚嘆竟有如此神奇之事,李君又架起了鍋爐,這次他將材料先烤制干燥,剔除了其中雜質(zhì),這才放進鍋爐烤制。

  片刻之后,又一塊玻璃成型,這次確實比先前好多了,只有邊緣呈現(xiàn)淡淡的淺藍色,李君似乎還是不滿意,然而先前準備的材料已經(jīng)耗盡,只能等明天再弄。

  接下來的小半月李君整日與詹仁郁都在瓷器坊搗鼓,其間閑暇之余,李君將玻璃拉成各種形狀,到底是金匠出身,詹仁郁在看到李君幾次操作之后,也漸漸明白了玻璃的可塑性,一雙妙筆生花的玉手,制作出了許多美輪美奐的玻璃裝飾品,泉州商客見到半成品紛紛訂購,李君也借機在漳州建了一座專門燒制玻璃的窯爐。

  數(shù)日努力之下,終于一塊晶瑩剔透的玻璃靜靜地躺在案上,詹仁郁粗糙的手指劃過玻璃的那一刻,像是跌進了夢境一般,臉上的汗毛都豎立了起來:“竟然與陶瓷一般潤滑,且如此通透,實在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啊?!?p>  撫摸著通透的玻璃,張延魯又生起疑問:“如此大塊,要如何切割成航海羅盤所需的那般大小呢?”

  “金剛石!”李君脫口道,“不知張老可曾見過泉州誰有此物?”

  金剛石在唐朝并不多見,張延魯有所耳聞,卻未曾見過,李君讓他去向蒲訶栗問問,藩客們橫貫東西,肯定見過此物。

  果然,蒲訶栗手中還真有不少,不過蒲訶栗獅子大開口,屈屈指甲蓋大一塊就要價三千貫,張延魯心疼之余,想要購來一兩顆,暫作玻璃坊專用,卻被李君阻攔道:“此物不過是我們?nèi)粘S锰嫉囊环N素異形體,不必浪費錢財,待我去會會蒲訶栗,必讓他將金剛石拱手相讓?!?p>  數(shù)日相處下來,又是指南針,又是玻璃,張延魯早已對李君的話深信不疑,大袖一揮,直道:“李司馬盡管去,即使不成,老朽也會傾盡全力購來蒲訶栗手中的金剛石,實在不行,這次出海讓人從南洋收集一些回來?!?p>  “張老言重!”

  李君說時,又對他貼耳密語了幾句,聞言,張延魯先是一陣疑惑,既而抓耳撓腮道:“要那羚羊角作甚?”

  但見李君信然道:“張老只管差人尋來便是,明日咱們一起去見證見證,到底是蒲訶栗手中的金剛石堅不可摧,還是我的羚羊角鋒利無比。”

  帶著滿腹狐疑,張延魯先趕回了泉州,一連尋了數(shù)天,也不曾尋到半只羚羊,就更別提羚羊角了。

  原因無非是福建潘安一隅,安史之亂前,本地人逢年過節(jié)還能吃上一頓美味的羊肉,這幾年戰(zhàn)亂不息,兵戈不止,且天災連連,過節(jié)所用肉食,大多都只能選擇雞鴨魚,貧苦人家若實在饞嘴,最多也就是割幾斤豬肉,這羊類在福建幾乎斷絕了。

  然而大話已經(jīng)放了出去,總不能讓藩客看了笑話,張延魯與泉州幾位耆老商議過后,差人繞道去贛南打探,一連數(shù)天沒有回應,眾人幾乎死心,這時,之前從耿平那里騙來的劉山甫得知此事后,特意送來了一柄彎月匕首,匕首的外鞘正是用羚羊角簡單制作而成。

  在耿平走后,劉山甫被王審潮任命為驍衛(wèi)都團練使,經(jīng)過短短幾月的訓練,驍衛(wèi)都的騎兵戰(zhàn)力與日俱增。

  劉山甫一直想找機會感謝李君引薦,而李君自從出山以來,每日忙碌于泉漳二州,劉山甫亦是很難找到出營的機會,前幾日與軍中將領閑聊之間,談及泉州近來發(fā)生的奇事,其中便有李君四處尋找羚羊角一事。

  起初劉山甫也并未在意,直到昨日一個兵士不小心從馬上跌落,樹枝穿透了那兵士的小腿,劉山甫下意識抽出懷中匕首為他割斷木枝時,這才看到毫不起眼的羚羊角外鞘。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