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衰太子的小毒妃

049 賜婚

衰太子的小毒妃 囍喬 1884 2019-12-15 10:47:49

  “你很納悶,我對你似乎不大一樣了?”

  長夏迎上長公主明朗的眉眼笑道:“是,奴婢是很納悶。但請長公主明示?!?p>  她倒是起身了,眼神掃過她絕美的臉笑道:“有點本事,太子那樣的人也被你蠱惑,我本來對你另有打算,現(xiàn)在倒是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不過你可不要辜負了?”

  太子趙明熙?他到底對長公主說了什么?能讓長公主對她的態(tài)度大為改觀?

  長公主抬眼見門外有個丑婦和繡坊嬤嬤說著什么便問長夏:“這是柳貴妃宮里的吧,這幅樣子,柳貴妃是存心惡心人嗎?”

  這正是和太子初進宮那日遇見的丑婦,聽說她犯了重罪,要不是柳貴妃看護著,她這條命早就沒了。只是不知道,柳貴妃為何又時時在宮中罰她?

  最近,這人來繡坊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長夏甚至覺得,這人的眼神時時在自己的身上流連,那樣子竟像是遇見了故人,她也曾試探過,比如和她有一搭無一搭地說一句胡族話,但是對方明顯聽不懂。

  這次她是來給柳如云送吃食的,說是貴妃娘娘特地叫小廚房做的,繡坊里的人恭送了長公主走后,那人便將吃食送進來,客氣地給柳如云行禮,眼神卻漫不經(jīng)心地掃過陸長夏的臉,只是那眼神尤為炙熱,又暖又憐地看著親切。

  “陸姑娘不如離開京都吧?!蹦侨说纳ひ魳O為暗啞,宮里的人都稱呼她為梅姨,諧音倒霉的霉。

  柳如云正尤為得意地吃著糕點,納悶地看了梅姨一眼,只見他半垂著頭說:“別不自量力了,柳姑娘在名冠京都,不是你這樣的人可以媲美的?!?p>  說出的話和柳如云都一樣,可見都是個衷心護主的。

  長夏看著那黃橙橙的糕點和柳如云哂笑的臉,咽了一下唾沫道:“不自量力的人不是我,柳美人,你還有一樁案子在身,長安王和小郡主可都不是善岔子,只是不知道不善到了什么地步?!?p>  說完咂咂嘴,頗有為她性命擔憂的神色,又嘆口氣道:“聽說小郡主那把刀將孫氏的喉嚨都割破了,要是柳美人這喉嚨.....”

  長夏掐著下巴故意看向她,聲音頗為冷寒:“柳美人可是要飛上枝頭的人,這要是不能說話.....可怎么辦?”

  柳如云摩挲著左手的繃帶,臉色卻越來越青:“她敢,我背后可是柳貴妃,她有這份膽色?”

  雖然她背后是柳貴妃撐著腰,但是這小郡主六親不認在京中是出了名的,別說不相干的人,就是她老子,她也不怎么慣著。何況,她一個害了她親娘的人?

  糕點是吃不下去了,撇了糕點掃了一眼長夏出去的背影道:“去重華宮。”

  .......

  靜和長公主和丞相和好之后更加防范外來女眷的進入,別說外人,內(nèi)里的婆子包括滿臉蠟黃大褶子的嬤嬤,膽敢在丞相面前哼唧一聲就會挨一百個板子。

  要是抬頭笑一下,那這個月就下不了床,至于伊妃身邊的那個勾引丞相的小蹄子,她已經(jīng)命人暗中給毒死了,伊妃找她理論了幾回,甚至把當年害死陸凌語的事情搬出來嚇唬靜和公主,也沒能撼動靜和公主分毫。

  今日的丞相府尤為熱鬧,所有人跪在院子當中,靜聽圣旨。

  宋嘉怡鐵青著一張臉,渾身瑟縮著,眼中蓄著的淚水就是不肯掉下來。

  丞相喜氣地接過圣旨,命管家遞了一堆銀子送走了皇帝身邊的公公,這才轉(zhuǎn)身看他老婆靜和公主。

  靜和公主對上丞相那雙喜眼,也跟著樂呵。

  “我和柳貴妃商量過,婚期就定在明年三月。夫君可好?”

  丞相捏捏黑胡子點頭稱好,又甜言蜜語地夸贊了公主辦事得體賢惠大方的話,發(fā)現(xiàn)一直靜在原地不動的嘉怡,木著一張臉轉(zhuǎn)身離去。

  “怡兒!”靜和叫住她,聲音還算柔和。

  宋嘉怡挺住腳步。

  “過來。”

  長公主見嘉怡聽話地走回來,心疼道:“怡兒,永和王風姿賽雪,大氣凜然,能文能武,不比太子差。端不要做出這幅悲傷的容貌?!?p>  丞相搖搖頭:“怡兒,你死了太子這條心吧,公良子實替公良勇向皇帝請婚,老爹我用了百般的力氣才給阻止了,至于太子,你爹我不是沒試探過,太子他并不想娶你?!?p>  宋嘉怡像駝滿稻草的駱駝,因著父親這句“他并不想娶你”的話,壓垮了最后一根神經(jīng)。

  她崩潰大哭,好像將這些年壓抑著的不滿全部發(fā)泄出來。

  靜和公主伸手手,捂住了女兒的嘴巴,將那極為激蕩的哭聲壓低了,并且吼道:‘你想讓你老爹辭官回家,咱們守著薄田度日嗎?皇帝是我哥哥不假,可是皇家沒有血親,這事我教過你的。’

  這句話果然好使,宋嘉怡的哭聲果然止住了。

  丞相看著平時溫靜嫻雅的靜和公主做如此之態(tài),搖搖頭,陸凌語要是也在這府里,恐怕早就死了,也幸好,當年,她去了胡族,這紛爭的皇家生活其實早就過膩了,奈何身不由己。

  在這場朝廷風雨的吹打中,他終究站在了永和王這邊。

  而太子,雖然滿腹文略,似乎對結(jié)黨營私并不感興趣,就如這次的江南水患,多數(shù)大臣都支持太子的治水方略及將周邊百姓安置的建議,但是他卻親自前往水患江南,親自坐鎮(zhèn),與民同寢。

  而太子給出的理由也格外的驚人:“我若不去,救濟糧和賑災(zāi)款到百姓手中不過十之二三,修建的堤壩也是一層薄紙不堪一擊?!?p>  而此時呢,剛被封了王的二皇子在朝臣之間頻繁拉攏,事半功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