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兵荒馬亂來種田

第013章 搗衣

兵荒馬亂來種田 天工杳杳 2090 2019-11-27 00:01:00

  大靖朝的農(nóng)村就是這樣,尤其人口不多的人家,遇到像麥收、春耕這類勞動繁重密集的農(nóng)活,往往就需要互相幫助。

  莊稼成熟的時間各有早晚,但一個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是這些品種,同一種作物的成熟期左不過前后那幾天。

  看著自家糧食熟得差不多,大家便聚攏來互相知會一下,商議定日子。

  這么提前招呼一聲,相熟的、關系不錯的人家,到時都會自帶著農(nóng)具家伙事兒出動勞力來幫忙。

  尤其夏收時節(jié)每多陣雨,幾家?guī)讘粢黄饟屖?,就不怕糧食會收不上來丟在地里。

  這是封建農(nóng)村自動自發(fā)形成的鄉(xiāng)約里俗,就像現(xiàn)代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互助小組似的。

  今天幫你家收了糧食,過兩天又幫我家收。大家都互惠互利,互不相欠。所謂遠親不如近鄰,也主要體現(xiàn)在這些方面。

  柳大姊兒還沒到能下地割麥的年紀,不過撿麥穗拾麥粒這樣的活計沒少干過,一些模糊的記憶還是有的。

  既然她爹已這樣說了,少不得就要去跟村里的人家聯(lián)絡感情。

  當然,那肯定是原來的柳家處下來的交情。

  跟人往來,就是有來有往的事情,說不得她家這幾天可能還要接待上門的客人。

  這時候家家余糧都不多,莊稼人大都心眼實誠,一般不會在人家吃飯的時候上門叨擾。按照鄉(xiāng)鄰禮數(shù)來說,到飯點是得留客的。你若挑著時辰去了,人家是接待還是不接待?

  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遇到后晌吃飯的時候,別人來她家竄門呢?比如人家自己端著飯碗過來邊吃飯邊商量事情的,在這一眼到頭的小茅屋里,他們總不能把飯鍋都藏起來。

  柳大姊兒不再郁悶,米飯早吃晚吃跑不出鍋邊,就是心里癢癢了點。

  她拉上屋門,開開心心跟著她娘一起去河邊洗衣裳。

  蕓水從白蕓里外平坦的土地上輕快流過,不過一條蜿蜒的小河而已。

  按照祁家阿翁,即祁老爺爺?shù)恼f法,蕓水上游有個大蕓里,下游還有個小蕓里,都是憑著這條河水命名的。

  這些地名對于柳大姊兒這般的小姑娘來說,實在有點遙遠。

  八歲的柳大姊兒只曉得:出了白蕓里順著蕓水朝上走,是笆溝里。

  沿著蕓水朝下游去,是青莜里。

  再往前,是有碓房集鎮(zhèn)的大胥里。

  和白蕓里隔著一條蕓水對望的是狗忙里。

  而他們家屋后的群山丘陵更深處,是比白蕓里更偏僻的山區(qū),有一個小村子,叫霧卜多里。

  鄉(xiāng)村的名字都有點怪,聽在新來的大姊兒耳朵里,很容易攪暈,她便自動翻譯成這村那村了。

  “出去遇到人你可嘴甜些。想得起來想,想不起來就少說話。我已跟人說了,你吃差了東西,肚子疼,在家歇息呢?!眹诟酪环?,柳氏領著大姊兒出了院門,隨手帶上了自家的柴扉。

  母女二人從她家住的半山坡朝河邊走,沿路農(nóng)田地頭,能看見不少戴笠的農(nóng)人們正在勞作。

  現(xiàn)在十田三兩荒,益發(fā)的地廣人稀,她們村光去歲便跑了三家。

  逃戶們留下的田地為周遭鄉(xiāng)鄰一分,今年就種上了平整的些許好地,往山上稍次一點的坡地還有不少是扔著沒種成莊稼的。

  是以走在鄉(xiāng)間土路上雖看見人影,實際都離得挺遠,柳大姊兒根本不必擔心跟人搭話。

  莊戶人家,手里有糧心里才能不慌,柳大姊兒看著陽光淺霧下一塊塊齊整田地,還有田地里那么些青悠悠的農(nóng)作物,想到不用為它們發(fā)愁也不必擔心自家沒飯吃,心情便舒暢了許多。

  及穿過了大片平坦農(nóng)田間人戶稍密集的地方,母女倆又朝河邊荒灘里走。

  這兒算到了村外,已經(jīng)能隱約聽見水流的聲音。

  一條路分做兩頭,她們便沿著小河的方向往下走。

  柳氏是要去一處河流轉彎的地方,那里有一片石頭灘,水也平緩些,更適合洗衣裳。

  又走了小半里地,還離得老遠,柳大姊兒就隱約聽見了此起彼伏的鐸鐸聲響。

  那是搗衣聲!

  柳大姊兒眼看著那條踩禿的狹窄土路朝小河邊的荒灘伸出去,周圍茅蘆飄搖,雜草叢生,若只她一個人,恐怕真有些不敢朝這路上走。

  不過她們娘兒倆也已快到了,花蘆蕩外,間或還能聽見婦人們的說笑聲。

  “柳大媳婦回來了!”一個眼快的婦人招呼她們。

  “誒,何家阿姊,俺來了?!绷线B連笑著應付。

  “孩子好些了?”一個半老太太看著柳大姊兒問到。

  “曲阿婆,俺好多了?!绷箧阂娔抢镆呀?jīng)有了好幾家的婦人在搗衣,急忙一一招呼過去。

  “何姑姑、謝姑姑、季嫂、黃二姊兒……”

  柳氏的木盆正放在水中一片突兀的大石頭上,洗好的衣服都在盆里堆著。

  如今這時空,沒有電視手機,民間百姓很缺乏娛樂項目,到小河邊洗衣就是女人們閑話家常交流信息的專有渠道,不少風言碎語都從這兒流傳開去。

  這處村人稱作白石凼的地方,可謂白蕓里一個重要的信息傳播中心。柳氏今天會選在這里來洗衣也是別有點意味。

  原來的柳家人都是老實不多言語的類型,所以跟一圈姑娘媳婦打過了招呼寒暄兩句,母女兩個就不必再過分熱情湊上去參與其他的話題。

  柳氏將拿來的衣裳投在水里,浸濕后略搓洗了幾把,便跟著其他婦人一般,將衣物鋪在掬了河水洗得干凈的光滑大石頭上,手執(zhí)搗杵蓬蓬捶打起來。

  農(nóng)家常穿的多是麻布衣衫,那麻莖里的纖維漚制出來本就需要千錘百搗,初紡織成布匹也不甚柔軟,洗衣時隨著搗杵反復捶打,一方面能夠將衣衫上的污漬清洗掉,一方面也將布料越搗越綿軟,穿起來更為柔和貼身。

  可以想見,若是換了輕薄易皺的縐紗絹綢,哪里經(jīng)得起這么一番捶打,怕不早也千瘡百洞了。

  柳氏一邊將衣物翻來覆去,一邊用力捶搗,不時又掬些河水起來或將衣物重新投一遍水。

  柳大姊兒看著她娘搗衣的架勢很是利落,想來已經(jīng)完全適應了這原始的手動洗衣方式,便不再好奇,而是支楞起耳朵來專心聽周遭的婦女們閑話家常。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