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兵荒馬亂來種田

第090章 朔日

兵荒馬亂來種田 天工杳杳 1146 2020-02-11 23:58:31

  新鮮的瓜菜,清洗晾曬,切塊切條,腌漬入罌甕。

  這些時日做的本土菜多了,于芳娘也是件簡單的事。

  柳家的三只壇罐排到了后院,山下的人家也忙得熱熱鬧鬧。

  許多人家開始舂餌打餅,用麥的多,用黍的少。

  白蕓里空氣中彌散著的,除了腌菜釀酢的氣息,就是蒸煮黍麥的香氣。

  嗵嗵!嗵!嗵!

  柳奕和芳娘從村中走過,里人舂制餌餅的聲音陸續(xù)響起。

  她爹挑了養(yǎng)蠶的用具先一步去椿家的蠶室。

  白蕓里的農(nóng)婦們得了消息,已開始孵育蠶種。

  椿家也以石灰給蠶室消過毒,整理好了蠶具。

  柳家和椿家一起養(yǎng)蠶,借用椿家的蠶室,距離得近便的椿家也需要更多地用心留意。待蠶養(yǎng)成之時,他們就會抽取柳家一成的新繭。

  這是鄉(xiāng)里的風(fēng)俗之一,尤其像今年這樣緊急的狀況下,借用別家蠶室或者幾戶搭伴養(yǎng)蠶的人家并不少見。

  年初的時候,柳家原本想過借用婁家的蠶室。

  但他家一不能提供人力,二不能提供桑葉,三也沒有足夠的器具,可謂是要啥沒啥。

  加之婁家今年本身就不太順利,柳大便沒有好意思開口提出請求來。

  倒是如今這狀況下,柳家有幾石余糧,二有不少的桑葉,即便這一點椿家并不知情,三也有人情在。

  他家現(xiàn)在與椿家搭伴就很有底氣。

  況且他們新養(yǎng)的蠶成繭在即,椿家即便按照實際付出人工的情況抽上二三成絲繭,他們也不會覺得過分。

  這一次,柳家準(zhǔn)備孵化的蠶繭只有一紙。

  今年是白蕓里大多數(shù)人家頭一朝在七月里養(yǎng)蠶,無論時令、節(jié)氣還是目前的氣候、溫度,在過去的習(xí)俗里,都不是養(yǎng)蠶的好選擇。

  不管如今這技術(shù)達到什么程度,柳家也算做好了心理準(zhǔn)備——即便有技術(shù)指導(dǎo),他們也不太可能毫無損失。只要不是全軍覆沒,一紙蠶種,權(quán)當(dāng)他們摸索經(jīng)驗的投入了。

  椿家人幫著柳家安頓好蠶具,也只留下自家的一副蠶架。

  柳氏與椿氏就聊天去了。

  柳奕跟著椿芽兒一道,帶上椿溜兒,在她家門口看椿家兄弟和柳全一起舂制餌食。

  椿家蒸好的黃黍米放進他家的大木臼里,椿升與椿二拿了木槌正在舂搗,柳全便在一旁打打下手。

  柳奕還是頭一次見到這個年代的人們舂制餌食。

  在現(xiàn)代的時候,她也曾到處游玩過,現(xiàn)在看來,米糕是這樣舂、年糕也這樣舂,糍粑這樣打、餌塊也這樣打……

  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歲月,一種飲食方式,隨著人們遷徙流傳,遍布四海。

  因為人們最后落腳的地方不同,舂制的材料或許有些差異,制成的食物名稱也可不同……但是谷物材料與制作食物的杵臼工具的本質(zhì)不變。

  這嗵嗵的舂搗聲,流傳千古,飄越山海,成為一個文明,許多民族,無數(shù)子孫對于農(nóng)耕世界古老的生活習(xí)俗最深刻的念想。

  蒸煮過的黃色黍米飯本就具有粘性,隨著碩大的木質(zhì)搗杵反復(fù)槌打,米粒慢慢失去了渾圓的外形,變得更加黏稠粘連,有了彈性,有了光亮,米香四溢……

  回家的路上,柳奕一邊拉扯著粘牙又有嚼勁的餌食,一邊跟爹娘說,如果有些白糖,或者把它油炸了,再裹豆面,一定會更好吃。

  “過兩天,咱家也舂新麥了,恁愛吃這,爹去和別家換些黍米。”柳全呵呵笑著,感覺這節(jié)日的氛圍也挺不錯。

  家里的蠶繭結(jié)得早的應(yīng)該已經(jīng)完成。

  一開始,蠶會吐出凌亂的絲線將自己固定在蠶簇中不至掉落。

  等它們放心了,就會換個姿勢,搖頭晃腦地正式吐絲筑繭。

  半透明的絲線裹著它們,繭也是半透明的。

  透著光,還能看到里面的蠶前仰后合吐絲的動作,好似在起伏膜拜,又像是生命的舞蹈,一圈又一圈,不知疲倦。

  吐絲的工作,仿佛要一氣呵成,它們重重復(fù)重重地用絲線纏繞著那個白色的房間,沒有止息。

  到了最后,光也透不進去,蠶的身形都不再能看到,這繭,便要結(jié)成。

  不再能聽見沙沙聲,幾乎沒有蠶再吃桑葉,空間里的世界安靜如初了……只剩下蠶簇間許多忙碌吐絲的身影,和一個個裹得嚴嚴實實的新繭。

  “咋樣?”柳全拿著摘下來的蠶繭攤在手心翻看。

  “好。”芳娘點點頭,“比椿家的大,捏起來,好像也挺厚?!?p>  對著火光照照,里面還能看到蠶的身影,再過幾天,它們就會改頭換面,慢慢變成肥短的蛹的模樣,再也看不出丁點蠕動的肉蟲的影子。

  “明天或者后天收繭,想辦法處理一些,買些肉過節(jié)吧。”柳氏低頭調(diào)弄著古老的織機,一邊笑著說。

  “咱們也正經(jīng)換點黍,”芳娘看了一眼跑去桑樹間搭梯子找蠶繭的柳奕,對當(dāng)家的道,“你女兒喜歡吃這兒的黍餌,換些來也好自己做做。”

  入鄉(xiāng)隨俗,到了這白蕓里,許多東西他們都是第一回知道還有這樣吃法。

  后面就習(xí)慣成自然,不吃也沒得吃,這是生活所迫,為了活著而吃。

  真正談得上喜歡的東西,其實并不多。

  一家人,難得又從這艱苦之中體味到了生活的樂趣。

  芳娘向來認為,只要條件允許,不過是吃點喝點的小愛好,就應(yīng)該被滿足。

  這和穿戴的方面不同。

  穿衣打扮,除了愉悅心情,自己覺得美,那多半還是穿給別人看的。

  但無論吃還是喝,那實實在在都是自己的。食物到了肚子里,怎么都不會浪費。

  所以她拿桑葚釀酒,也愿意用新麥為女兒換來更貴的黍米制作食物。

  吃飽喝足,跟面子沒有絲毫的關(guān)系,那是生活原本應(yīng)有的樣子,叫人活得更加有力氣,活得更有奔頭。

  看過了蠶繭,柳全也笑呵呵地自去守著爐灶,用大鍋大鏟翻炒著半鍋的豆子。

  他家小丫頭來回地念叨著豆面裹糍粑,豆面裹炸糕……他就炒半鍋豆子,舂上一堆的豆面,放著給她慢慢吃。

  看還不把她吃膩了!

  至于柳奕,此時正爬在梯子上盯著她家桑樹上幾枚碩大的蠶繭,無言以對。

  她很猶豫到底該不該拿給爹媽看……這不像是驚喜的驚喜。

  柳奕印象中,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蠶繭,比普通的繭大了一倍,恐怕能有半個雞蛋大。

  這不合常理。

  藏在枝葉間的大繭共有六枚,外形橢圓,顏色潔白。

  她不知道該拿它們咋辦,是繼續(xù)養(yǎng)下去?還是拿來煮了繅絲……柳奕想了想,還是決定將它們?nèi)空聛恚纯吹镌趺凑f。

  “阿爺!”柳奕招來了爹媽。

  掛在樹枝上略高的兩個繭,她不上樹也夠不到。

  她家這片修剪過的桑樹,又已經(jīng)枝葉茂盛,除了她和阿爹每天趕著擼一點,還總有沒擼完的。

  養(yǎng)蠶的這些日子,她家消耗的桑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就是樹上沒摘完的葉片都不止那么多。

  沒來得及摘就干枯掉落的桑葉,他們大多沒法打掃,就在地上變成了枯葉層。

  柳氏兩人見到那大蠶繭,也驚奇不已。

  “這都快成精怪了罷?”她家阿娘拿著一個大繭,又拿了一個她家正常生產(chǎn)的蠶繭,兩相對比,樹上“長成”的明顯大了一圈。

  “那咱們留下來孵化試試?”柳全湊了個大腦袋,盯著兩只蠶繭,他壓根就沒想到孩子拿去玩兒的蠶能在樹上結(jié)出繭來。

  芳娘點點頭,“就這幾個,試試吧?!?p>  柳奕一路小跑穿過菜地,去金山的物資里找來了一個小號的塑料盒子,回來把六枚蠶繭收起放好,依舊放在三倍的土地上。

  她家空間里的田地,目前一半兒是桑田,另一半兒“長出”的空地慢慢用來種上了不少蔬菜。

  豌豆藤和黃瓜蔓都用開荒得來的各種樹棍枝丫搭上了架,現(xiàn)在皆爬繞在架子上,長得藤長葉茂甚是喜人。

  豌豆還開了花,零星結(jié)起小豆莢來,照此速度,柳全估摸著,恐怕要不了兩天就能采收。

  一家人最在意的辣椒也到了花期,開著些白瓣兒黃蕊的小花朵。

  當(dāng)時,芳娘母女倆種菜,多挑選的早熟品種,心想的是咱又沒種過菜,先每樣種點開開眼界。

  對于產(chǎn)量,他家原也沒有敢想,主要以種活為原則。

  當(dāng)中的田間管理,那是完全憑借在外面的種菜經(jīng)驗,什么摘心打芽的技術(shù)活,全都沒有。

  還好空間的土地非常給力,他們除下種時給過點草木灰,后來陸續(xù)追上了些蠶沙,就沒用過別的肥料——各種蔬菜依舊長得挺好,綠油青蔥的,不像缺了啥元素。

  黑紫土壤一直比較潤,她們就隔三差五地憑著感覺澆過幾次水,土壤也從來沒有干結(jié)過。

  這些早熟的品種,目前能開始吃的有小油白菜和生菜兩種。

  其實白菜和卷心菜也可以吃了,就是農(nóng)人的習(xí)慣,讓他們總想等著它們多長大一點,再長大一點,菜心抱緊一點……便一直等到如今也沒舍得采摘。

  連番地被打斷了手里的工作,芳娘索性不去伺弄絲線,今天的喜事挺多,心里高興,柳家的主婦站在菜地邊一揮手,“看看有啥能吃的菜,可以摘的都摘些下來,咱們明天就嘗嘗新!”

  “等等!待俺蓋了火!”柳全一吸鼻子,回頭飛快跑到鍋邊,沙沙地迅速翻炒著豆子。

  一陣略帶著焦香的炒豆香氣飄散在四處,叫柳家人都身心舒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