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嘆媧皇六葉孫,直將豪武蓋諸昆。”━━葉適《送別李毅高宣教》
.
“要的,要的?!?p> “來啊,開始吧?!?p> “……”
諸葛浪等人聽這楊六如此一說,立刻附和。
“放馬來過吧?!?p> 楊六郎將他那柄素纓蘸金槍趁勢一抖,手腕一翻,向外一甩,動作極是瀟灑利落,一個開手式亮了出來。
“哦,原來斬將是先從六當(dāng)家的這里開始,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了?!?p> 諸葛浪說著,活動了一下雙手十指。
“諸葛將軍,還是我來吧?!?p> 鐵中堂伸手?jǐn)r了一下諸葛浪。
“不,鐵大俠先自歇息,若有那等需要輕功水上漂的絕技,我阿浪自是無計可施,還要倚仗鐵大俠出手助力。這陸上的拼爭,我雖不才,還能抵擋一二,正好是磨練我功底的大好時機,還望鐵大俠成全?!?p> 諸葛浪說著向鐵中堂一抱拳,神情真摯而熱烈。
“如此也好,諸葛少俠還需謹(jǐn)慎行事。”
鐵中堂點到為止,當(dāng)著楊六郎的面,沒法說太多,但初來乍到,又在人家的地盤上,還是要多留個心眼,不得不防啊。
諸葛浪是何等聰明的人?鐵中堂這一句話就讓他心領(lǐng)神會,立刻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后回轉(zhuǎn)身面對握素纓蘸金槍在手的楊六郎,抽出了藏在懷中的包鞘短刀。
諸葛浪沒有拔刀出鞘,顯然是抱著切磋之意,又不是生死搏殺,點到為止,以武會友,在他看來是此行的必要手段,這是在渡口若遇柯震惡后諸葛浪臨時改變的主意。
泱泱天下,蕓蕓眾生,武力,并不是決定一切的。
這就如戰(zhàn)爭,軍事是決定戰(zhàn)爭走向的決定性手段,但卻不是唯一手段,例如,外交。
對于想成就一番霸業(yè)的諸葛浪來說,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他完成偉大計劃,描繪宏偉藍(lán)圖的最佳境界。
而至于這些所謂的“考驗”,在他來說,不過是兒戲一般。
如果他的真實思想,要是讓這些水寨的頭目們知道了,肯定會暴怒,這是赤裸裸的蔑視,而此次的拜訪,有可能就會是另一種結(jié)果。
“你們…不能換個年長的來?”
面對十六、七歲的少年,楊六郎有些尷尬。
這架怎么打?贏了,不光彩,分明是一個大人在欺負(fù)一個小孩子;輸了,直接跳怒龍江?還要不要在水寨里混?以后傳到江湖,還有何面目報上自己的名號?
“哈哈,六當(dāng)家的多慮了,我們諸葛少俠,在我們?nèi)柿x大軍里,被稱為諸葛將軍,是我們山寨的核心主力。諸葛少俠未練過武功,但是,在比武中,我也曾敗在他的手下。所以,哈哈,六當(dāng)家的也莫要掉以輕心哦?!?p> 鐵中堂雙臂抱在胸前,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哦?!”
楊六郎眼睛立刻亮了。
讓他沒想到的是,諸葛浪小小年紀(jì),居然能戰(zhàn)勝鐵中堂?剛才鐵中堂施展輕功,闖過“凌波薇步”那一關(guān),絕對是驚艷一江兩岸,讓他楊六郎也不得不佩服的。
況且,據(jù)這鐵中堂講,這少年不僅曾戰(zhàn)勝了鐵中堂,而且居然還是沒練過武功之人,這就讓人匪夷所思了。
莫非,是這鐵中堂在胡說八道?
如此場合,且他們是初來乍到,且以這鐵中堂的性情表現(xiàn)來看,似做不得假。
那么,難道鐵中堂所言,竟是真的?
楊六郎好奇心頓起,且技癢難耐,好久沒和人切磋了,此時正好驗證這鐵中堂是否是大肆吹噓,還是確有其事,同時磨一磨這一雙肉掌因為閑悶而憋出來的繭子。
楊六郎不再廢話,直接一個“力劈華山”,大開大合的起手式,雖然所用武器乃是長槍,卻以棍棒的剛猛打法戟,兜頭砸向諸葛浪。
不愧是怒龍江水寨的第六金交椅,楊六郎這一記勢大力沉的劈頭斬法,簡單,直接,霸氣,威武絕倫,聲勢過人。
諸葛浪不退反進(jìn),手持未出鞘短刀向上一撩,直接迎上來勢洶洶的素纓蘸金槍。
“鐺!”
沉甸甸的素纓蘸金槍砸在刀鞘上,將堅韌的犀牛皮刀鞘砸出了一個口子,卻出人意料地被短刀給彈了回來。
楊六郎大吃一驚。
手臂上傳來的巨大力道讓他根本吃不消,此時已經(jīng)被震得酥麻的手臂,真實地感受到了那澎湃的力量。
“原來這少年天生神力,難怪?!?p> 楊六郎在錯愕中,諸葛浪已經(jīng)是架開了他的素纓蘸金槍,然后一記“仙人指路”,直點楊六郎的心口。
別說楊六郎已經(jīng)見識到了眼前這少年的巨大力道,即便是明知道眼前這少年沒什么力氣,直如平常人一般,楊六郎也不敢托大到隨意讓他一刀戳上心口。
楊六郎急轉(zhuǎn)手腕,素纓蘸金槍就勢下砸,妄圖磕開這攻勢凌厲的一招。
但諸葛浪似乎是因為不會武功所致?
在這關(guān)頭,只見諸葛浪竟不知躲避或抵擋,刀身仍是以不變的方向和速度向前直沖。
“鐺!”
素纓蘸金槍第二次和帶鞘短刀撞在了一起,卻沒能止住這一刀前進(jìn)的步伐。
楊六郎駭然。
這是何等的招式?
如此倔強而怪異。
這又是何等的戰(zhàn)法?
街頭痞子、混混打架嗎?一言不合就無賴般地撕打?
糾纏和混亂,怎可是習(xí)武之人的打法?
莫非眼前這少年真的沒練過武功?
已容不得楊六郎細(xì)想,此時諸葛浪的刀身已經(jīng)直沖進(jìn)來,即便是沒有開鞘,光是憑這一撞之力,也會讓他楊六郎骨碎肉糜,小命不保。
楊六郎大驚失色,沒想到一時輕敵,居然被這剛才還輕視的少年給打了個措手不及,一下子攪亂了他的陣腳。
楊六郎此時已經(jīng)難以做出其它的躲避動作,或者是反擊手段,只能憑著一口真氣,猛然后空翻,在避過這一記迅猛且狠毒的刀擊后,以期拉開更大的距離。
但楊六郎匆忙間想出的辦法,卻也只是想想,還未等他實現(xiàn)這瞬間產(chǎn)生的想法,空翻后落地還未站穩(wěn)的楊六郎,就覺得眼前一花,那柄未出鞘的短刀如跗骨之蛆,如影隨形,翩然而至。
楊六郎的冷汗終于下來了。
這他娘的,這少年真的沒練過武功?
慌急中,楊六郎來不及多想,直接雙手撐著素纓蘸金槍,向外開門一般,將素纓蘸金槍推出,迎上襲來的一刀。
但楊六郎還是低估了諸葛浪的力量。
諸葛浪本就力量奇大,加之他這一擊是全速奔跑起來的,又有了極大的慣性助力,來勢之兇猛,是楊六郎始料未及的。
在“嗵”的一聲響過后,只見楊六郎腳下虛浮,立足不穩(wěn),開始連連向后急退。
而此時的諸葛浪則是單手擎刀向前直沖,發(fā)足了力狂奔。
如此一來,這楊六郎就被諸葛浪這一刀之勢推著,不停地向后倒退。
為了將這奇大的力道抵抗回去,楊六郎沒有來回交替錯步,而呈前弓步的姿態(tài),死死地抵擋這一刀的威勢。
于是,楊六郎終于知道,自己在力量上,根本不是這上年紀(jì)輕輕的少年的對手。
諸葛浪用刀推著楊六郎較力前沖。
地面上就出現(xiàn)了兩條長長的鞋底在地面拖劃出來的拖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