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的大姨,也就是吳晶母親的姐姐李銀花臨終前的一句話,讓吳晶一直耿耿于懷。
大姨李銀花臨終前拉著吳晶母親李銀蘭的手說:“你以后,怕是連我的生活也不如!”李銀蘭回家后,心情一直很低落,她問吳晶,“是不是你大姨看出來點啥事,要不然為啥臨終就和我說了這么一句話?”母親雖然是在問吳晶,但是似乎也沒想得到吳晶的回答,這個問題怕是一生終了之時才能有答案,吳晶只能告訴母親,“媽,您好好的、精精神神的看著,我們不會讓您過大姨那樣的生活的!”李銀蘭雖然點了點頭,但是依舊滿臉惆悵。
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吳晶不懂,為啥大姨臨終會和母親說這樣一句話,這句話對母親來說打擊不小,對吳晶也是一個提醒。若干年后,人到中年的吳晶想,這句話應該是姐妹之間的互相嫉妒吧,雖然是姐姐,但是大姨應該嫉妒了母親一輩子。
李銀花是家里的老大,家里兄妹五人,李銀蘭是家中老四。縫縫補補、洗洗涮涮,李銀花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成年后,吳晶姥姥姥爺給李銀花挑了個有正式工作的丈夫,那個年代的愛情都是靠介紹,兩人相處感覺舒服、沒啥大問題就可以結婚,李銀蘭也是如此。
結婚前,李銀花對父母的決定也沒什么意見,不管在哪個年代,能找個有穩(wěn)定工作的丈夫還是很長臉的事。偏偏結婚不到一年,李銀花竟然悄悄的離了婚,別看結婚前李銀花全聽父母的,可是離婚自己就做了主,等父母知道的時候兩人離婚證已經領了。給出的理由就是“這人沒情趣,一起過日子太累!”沒等父母再做做工作,李銀花又找了一個,這個丈夫兄妹七八個,三個兄弟都是光棍,家里就有幾畝地,結婚時候窮的只有一間小土房。父母一度懷疑李銀花是中了邪,難道這樣的人就能給她想要的生活嗎?因著這個原因,父母干脆和她斷了關系,還是母親臨終時候,才又讓李銀花回了家。此時李銀花已經有了四個孩子,這些年的日子苦不苦,李銀花跪在母親面前的一句話就能給出答案:“媽,您去那面(指人們說的陰間)幫我問問,我這輩子要是還這么苦,您就回來把我提前帶走吧!”
李銀花生了四個孩子,老大是男孩,老二是女孩,其實原本家庭太窮不可以再生了,但是她想給孩子留個伴,讓孩子們遇事有人一起商量,后來又生了一兒一女。四個孩子,家里的重擔全壓在她一個人身上,她挑選的新丈夫,又懶又饞,吃飯先緊著自己,他自己吃飽根本不管孩子有沒有吃的。地里除草只除外圍一圈,等李銀花秋收的時候發(fā)現里面的雜草比糧食都長的高。那個時候種地農民會提前預留來年的種子,為了能喝口酒,丈夫能一碗一碗的,偷偷的把種糧都換了酒,這樣的瑣事不勝枚舉,耗盡了她的心血,四個孩子就是李銀花最后的希望。
但是很遺憾,李銀花的孩子沒有一個孝順的。那個時候農村還是從井里吃水,李銀花用扁擔擔著兩桶水,迎面碰著大兒子,大兒子竟然能扭開臉假裝看不到。李銀花去伺候小女兒月子的時候,怕丈夫把種糧偷偷賣了,就把糧食存放到大女兒家里。等到回來要種地的時候,大女兒說壓根沒有這么一回事,還和她指天發(fā)誓李銀花壓根沒有把糧食存放到她家里。二兒子窩在家里,和他爸一樣的懶,好容易娶回家媳婦,娶了兩個,但是生生的都打跑了。只有小女兒嫁到了外地,是李銀花最后的一點念想。
吳晶母親李銀蘭生孩子的時候,她們的母親已經去世了,李銀蘭就讓姐姐幫忙照顧月子,有了這個理由,每次李銀花來照顧她,李銀蘭就大包小包的給姐姐往家拿東西,那個時候李銀蘭兩口子靠手藝賺錢,日子很是寬裕,吳佐鵬的錢全交給李銀蘭管理,怎么花都不過問。李銀花借的錢,借的多還的少,李銀蘭其他兄妹過來借錢她也不拒絕。這樣的日子應該也刺痛了李銀花的心。同是姐妹,李銀花家里家外啥都會干,反倒是李銀蘭,縫縫補補什么都不會。李銀蘭的三個孩子也很懂事,從來不亂闖禍,也不會和父母吵架。吳佐鵬雖然愛喝酒,但是賺錢的能力也不含糊,靠著自學維修電器,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四個孩子成家后,沒有人愿意贍養(yǎng)李銀花兩口子,丈夫依舊懶得過分,李銀花在快60歲的時候再次離了婚。原本其實孩子們去好言相勸就行,畢竟李銀花堅持了一輩子,也是為了孩子們有個團圓的家,可是四個孩子輪番和她吵,兩個兒子更是喝了酒去鬧,糾纏了一年時間,李銀花帶著絕望離開故土。
其實到這里如果李銀花不一意孤行,晚年生活還是可以好好享受的,但是她也是有個叛逆的老太太,還是個“戀愛腦”,最終落得人生悲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