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賺錢是有一個周期的,但劉夢婷已經40多歲了,她不一定會押寶在自己的領域。
如果安安心心地完成自己的深芯的研發(fā),到時候領先外國同仁,可以出口,一個企業(yè)就夠了,但她的目標是民企。
其實最重要的執(zhí)念還是自己的酒店,因為酒店的問題,使得她不得不從頭開始,而如果有了資本,接下來建立一個安全的,無人管理的高科技的酒店就將不是夢想。
但是現(xiàn)在畢竟已經離開了深芯,并且著眼于電池的研發(fā),她要做的不再是炒概念去騙取投資者的錢,而是真真實實地做出一個事業(yè)出來。
所以她拿了大概一千多萬布局自己的產業(yè),第一個是最令人矚目的無鈷電池,另一個是充電樁的建立。
還好新能源汽車這個概念受到政府的扶持,而充電樁的建立,以大灣區(qū)為基礎,整合所有的資源,開始建立一個完整的可歸劃的體系,這樣子充電樁的問題在政府補貼的解決下,已經出現(xiàn)了一個雛形:那就是以大灣區(qū)為試點,完善所有的充電裝置,最后完成改造。
最令劉夢婷頭疼的還是那充電電池的問題。
刀片電池技術和CTP技術是一個難以逾越的溝壑,在外國同仁那里特別是比亞迪的技術,幾乎是創(chuàng)造了新一代的電池技術,但這種技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無鈷電池的能量密度不夠,所以這兩項技術就是關鍵的技術。
科研人員已經在招新了,但似乎仍然是杯水車薪,這技術的提升將近相差了十年左右的時間,這種時間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還有成本上的,意味著就算是加班,我們跟外國同仁相比最少也有大概幾年的差距。
關鍵時刻,還是馬永元出手了。
他不知道從哪里挖來了一位電池方面的人才,此人對電池有著深刻的理解,在他的理念里,這兩種技術不過是飲鴆止渴,應該使用更加高級的技術——即核反應技術。
說句實話,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劉夢婷真的是要嚇死,但是轉念一想,似乎有那么一點道理,不過依然很荒唐。
想一想,核反應技術多么困難?人類現(xiàn)在尚且控制不了核反應的溫度及其反應的速率,又何談使用在電池之上呢?
馬永元卻有不一樣的見解,這可能是十年內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是沒有人去攻克這個難題,如果我們能夠制造——即使是類似于核反應的反應,也可以實現(xiàn)續(xù)航超乎想象的問題。
對于此,劉夢婷只能說算了,想要試一下就試一下吧。她依然在布局無鈷電池,加上充電樁,最后一個問題就迎面而來——車載系統(tǒng)與數(shù)據的問題。
這個數(shù)據應該來說是在顧客買了車以后成倍數(shù)增長的,數(shù)據其實很簡單了,但是車載系統(tǒng)如何如何,可能還需要很多的實驗。
最終,一晃三年過去了,她接手的深芯已經變身成為龐然大物,而剩下的也很容易就實現(xiàn),充電樁變成了大灣區(qū)試點,小駕開始出口......她終于可以安下心來布局自己的酒店業(yè)了。
“科研人員”和“產業(yè)布局”已然完成,那么最后,就是要回到商業(yè)本質,與其說是回到商業(yè)本質,不如說是回歸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