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感謝大家的月票?。?!
還有你沒有看錯,大殿上的群臣氣氛就是如此融洽,皇帝與大臣們之間彬彬有禮,甚至沒有你熟悉的群臣跪拜高呼“萬歲”。
皇帝也沒有龍椅,和大臣門一樣也是跪坐,只不過坐的榻使用黃色絲綢包裹上面繡有龍紋,多了一張矮桌。
能在太極殿參加朝會參見皇帝的,只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坐在這里。
坐在最前面的都是些穿紫色朝服的老頭,說是老頭其實也就五十多歲,還有幾個六十的,古人嘛,平均壽命也就那樣,而且不到年齡也熬不到這個位子。
所以年輕的程羽君在這個梯隊立就顯得特別突兀,后面的品和五品官分別身穿深緋和淺緋朝服。
之所以朝服以紫色為尊,除了紫色本身就有莊重尊貴的其之外,紫色在這個時代也是極為難獲取的一種顏料,因此紫色布料的成本也很高,一般人也用不起,因此更能體現(xiàn)出位極人臣的尊貴。
崔景源做了四十年皇帝,早已練到氣勢收放自如,不怒自威的地步,年僅六十的他坐在龍榻上笑瞇瞇的看著下面眾臣子,可是帝王氣場十足,群臣無不對他敬畏有加。
崔景源就像一個慈祥的老人,笑著說道“今日朝會,眾愛卿有何要事,皆可奏來”
三省大佬紛紛先出來,向崔元景報告這幾天發(fā)生的重要事情,積壓下的各種有爭論的奏折。
畢竟當了四十年皇帝了,處理這些事情自然是得心應手,一個時辰就參考著各部官員的意見把這些事都處理完了。
崔景源繼續(xù)問道“其他愛卿可有事要奏?”
這時右仆射宰輔柳相元向后看了一眼,吏部尚書劉案得到暗示,立馬起身向皇帝施禮說到,“臣有本奏”
“噢?劉愛卿有何事盡管奏來”
“臣昨天晚些時間接到揚州刺史王文禮請辭的折子,說是年事已高,最近體弱多病,不易再在刺史之任上為官,怕誤了陛下的大事,因此親陛下恩準他告老還鄉(xiāng),昨天天色已晚,臣就沒有上報中書省,今天特意在朝會上向陛下稟報此事“
聽到王文禮這個名字,崔景源眉頭不由得皺了一下,想起了前不久由此人引起的一些不愉快的事,便開口說道”嗯。王愛卿確實年級不小了,朕記得他是先皇時的進士,算起來現(xiàn)在也有七十好幾了“
劉案恭維到“陛下果然記憶力非凡,確實是這樣”
崔景源說到“既然如此,那就準了吧,就是不知道劉愛卿可有接替的揚州刺史人選”
“臣舉薦工部右侍郎柳誠然”,劉案一臉認真的說到。
劉案話音剛落,后方一個身穿深緋色朝服的中年官員面露喜色,他就是工部右侍郎柳誠然,左侍郎自然就是程羽君。
這時朝堂上立即有七八個臣子站出來反對,這其中就有兩個尚書,禮部尚書馮建璋說到“陛下,老臣以為,揚州現(xiàn)為我大齊稅收重地,一定要慎重之,所派之官員還是以老成持重者為好,這柳侍郎尚為年輕,還需磨練幾年”
另一位老者,刑部尚書薛文中也說到“老臣附議“,其他幾位侍郎也紛紛附議。
后面的柳誠然這是也露出難色。
劉案這是說到”柳侍郎雖然年輕,但能力尚可,在工部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工部高大人年事已高,左侍郎程將軍一直忙于軍務,工部這邊顧不太上,這兩年工部能照常運轉還是多虧了柳侍郎“
工部尚書高堪剛剛還在昏昏欲睡,仿佛間好像聽到有人提到自己的名字,突然清醒過來,環(huán)顧四周,又看了看上面的皇帝,覺得沒自己什么事有打盹而去了。
劉案的話讓柳誠然,面露感激,但是其他站出來反對的官員們卻對此嗤之以鼻,誰不知道工部是六部中最清閑的一個衙門。
工部尚書高堪今年七十有三,因為年齡大才被安排到工部這個清閑的衙門準備養(yǎng)老退休,而人家程將軍是皇帝陛下的愛將,給她安排一個侍郎的位置是讓她在朝堂上也有些話語權。
就是知道人家會平時忙于軍務,才會被安排到工部,還是左侍郎,古代以作左為尊,所以你個右侍郎多干活是應該的,但是現(xiàn)在想跳出來當封疆大吏,那就是你想多了。
皇帝看著殿下眾臣子的爭論笑瞇瞇到“看來這揚州刺史的位子很有爭議啊,不過這位子確實很重要,我記得柳愛卿和柳侍郎是同族吧,柳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崔景源說的柳愛卿自然是右相柳相元,柳相元面色平靜地回答道“正是因為柳侍郎是臣的族侄,所以臣才要避嫌,臣對此沒有任何看法,柳侍郎當與不當?shù)纳蠐P州刺史全在陛下考量”
柳相元有皮球提了回去,崔景源也不生氣,依舊笑瞇瞇的問道“司徒愛卿呢?你有什么見解“
司徒瓚也笑著回答“臣也沒什么見解,不過封疆大吏的人選還是慎重為好,一來對得起朝廷,二來對得起治下百姓,所以這個刺史的人選臣以為不易操之過急,還是要慢慢商量著來,一個朝會的時間還是太匆促了,論不出什么好結果”
崔景源捋著花白的胡子說到“嗯,司徒愛卿言之有理,稍后幾天幾位愛卿在兩儀殿與朕著重商議一下這揚州刺史的人選”
前排的幾位大佬紛紛應聲到“喏”
朝會繼續(xù),“好了,揚州刺史的事暫且擱置,接下來還有哪位愛卿又是稟奏?”
下面一片安靜,就在眾人以為不會再有人出來今日朝會就到此為止的時候,一個中氣十足既熟悉又陌生的聲音響起來“臣有本奏”
熟悉是因為滿朝之中就只有一個人能發(fā)出這種中氣十足的女生,陌生是因為此人向來在朝會上不怎么發(fā)聲,這人正是程羽君。
程羽君突然發(fā)聲引得眾臣紛紛側目像她看來,大家都很好奇在朝會上一般不怎么說話的程羽君要說什么。
以前只有在北邊有緊急軍情的情況下,程羽君才會在朝會上當面奏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