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刊印《越縵堂日記》緣起
李莼客先生之行述,備見于平景蓀君所為傳,傳中列所著書目甚詳,余皆未之見。見者為七十余冊日記之內(nèi)容,則王義門君所為《征印越縵堂日記啟》既詳言之。
當(dāng)前清光緒甲午之冬,先生去世未久,其子承侯受沈君子培之敦促,欲先刻日記,屬余分別簽識,付鈔胥寫之。甫竣,承侯即攜以南歸,未及校也。閱數(shù)年,樊君樊山以速刻自任,索最后一函去,卒未刻。民國元年,余在南京,繆君筱珊又函詢及此,余急函告承侯,...
李莼客先生之行述,備見于平景蓀君所為傳,傳中列所著書目甚詳,余皆未之見。見者為七十余冊日記之內(nèi)容,則王義門君所為《征印越縵堂日記啟》既詳言之。
當(dāng)前清光緒甲午之冬,先生去世未久,其子承侯受沈君子培之敦促,欲先刻日記,屬余分別簽識,付鈔胥寫之。甫竣,承侯即攜以南歸,未及校也。閱數(shù)年,樊君樊山以速刻自任,索最后一函去,卒未刻。民國元年,余在南京,繆君筱珊又函詢及此,余急函告承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