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巧匠男子漢

第六章 研發(fā)專利產(chǎn)品

巧匠男子漢 司徒文曲 2261 2019-11-18 22:54:09

  離開了大群修理部,從1993年元旦開始,馬維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新型汽門芯研發(fā)中。

  傳統(tǒng)汽門芯是用一段特制的黃色橡膠細管做伸縮閥進氣和封閉的,人們通常把那段3厘米長短的橡膠管叫做汽門芯。

  孰知那只是汽門芯的一個零件,汽門芯的總程是由一個通過螺絲桶用緊壓螺母將其固定在車胎上的汽門咀和一個通過螺帽把汽門芯固定在汽門咀上以及那段稱為逆止閥的橡膠管等三大部分組成的。

  汽門咀又包括咀座和咀帽兩部分;汽門芯也分螺絲頭和入氣柱兩部分;咀座還分咀底盤和咀筒螺母及密封膠墊三部分;一個總程下來需要鍛、車、鉆、銑、鉚、裝等六大流程,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尤其是機動車汽萬芯的總程,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因為入氣時的氣壓很大,要求內(nèi)置緩壓工藝。

  馬維東要研發(fā)的汽門芯是專對自行車胎而用的。是他父親根據(jù)東北地區(qū)冬季橡膠管容易凍硬而失去彈性,至使漏氣而產(chǎn)生的,做一個防凍汽門芯的構想。

  馬志一的設計思路是不用橡膠管當汽門芯的逆止閥,改成橡膠錐做逆止閥。即把橡膠沖壓出一個上邊是圓圈,下邊是圓錐,中間是橡膠連筋的零件。取消汽門芯的入氣柱,用錐閥直接堵住芯口。入氣時橡膠連筋受外部氣壓的沖力拉長,氣從錐閥裂開的縫隙進入;入氣后胎內(nèi)的壓力把錐閥頂死,達到逆止閥的功效。

  這一思路理論上說得通,實踐中能否行得通,還需要拿出樣品才能證明。

  馬維東開始設計了。他設計的核心是進氣口和錐型逆止閥的銜接。

  他找到工程橡膠資料手冊,對各類橡膠材料的性能進行了解,按照彈性進行篩選。選出了和橡膠管型汽門芯彈性相近的幾件膠材,裁成和錐閥連筋一般粗細的膠條,做拉力和彈性試驗,選中了理想的膠材。

  汽門芯進氣口到夾掛錐閥上圈的距離決定了橡膠卷材的厚度。因為橡膠錐閥必須一次成型,才能保證兩根連筋受到同樣的力,才能使其經(jīng)久耐用,不斷也不失彈性。

  經(jīng)過反復試驗,最后選定錐閥的長度為2公分,連筋為1.2公分,錐底厚度為0.5公分,膠圈厚度為0.3公分。

  如何在2公分厚的橡膠板材上沖下這個上邊是圈,下面是錐體,兩邊是連條的物件來,需要精細的沖壓模具。與其說是實用型汽門芯發(fā)明,不如說是橡膠成型模具的發(fā)明。

  馬維東還真研究出了這個模具。這一模具的核心技術在刀上,他研究的刀是帶崩簧和套筒的。用檔控制沖床下壓的時間,分三檔下壓。第一檔壓進0.3厘米,這時崩簧打開,橫豎出刀。然后壓第二檔,再壓到1.5厘米處。第三檔是外邊的筒刀一次壓下2厘米到底,與此同時,崩出來的刀刃碰到筒壁便縮回腔里。為了提高效率,他做了一個模具板,上邊排列了100個刀,一次下刀就出100個橡膠件。

  他姥爺見后嘆為觀止,稱他是天才。他卻說:“這里還有瑕疵,加工后還需用人往下扯連筋間的橡膠皮兒,如果用電腦操做,會更利索?!?p>  90年代初,中國電腦只使用到道斯386,而且很少,窗口都是指令性的,還都是外文輸入,為此,中國加二業(yè)的自動化程度不象現(xiàn)在這么高。

  馬維東的大哥馬維原正在申請自費去以色列攻讀博士,預計在年底能出去。他在BJ醫(yī)科大學工作滿五年了,讀完了碩士。找了個BJ姑娘,人家一不要財禮,二不要房子,就要一點——出國,辦下來就結婚,辦不下來就吹。

  在東北人都想圓一趟去BJ的夢時,BJ人卻在圓出國夢了,BJ姑娘要的就是這個境界。

  馬維原一再敦促馬維東出樣品,說在他出國之前幫助爸爸辦下專利來。

  馬維東不負父親期望,在他姥爺那里夜以繼日地干了100天,終于拿出了《錐閥式防凍汽門芯》的樣品,送到BJ申請專利了。

  那時候申請專利得3個多月時間,在這個100天里,馬維東開始策劃辦廠了。策劃一番后發(fā)現(xiàn),至少需要15萬資金。

  這還是工商局放開了私營企業(yè)的限制條件——可以租賃廠房辦工廠了所需要的投資額。否則,一個200平米以上的自有產(chǎn)權生產(chǎn)車間就需10萬元。

  15萬元也不是小數(shù),馬維東把能借到錢的主兒都想到了,除了自己有4萬元外,只能湊到8萬元。只夠租房子、辦電、辦營業(yè)執(zhí)照和生產(chǎn)許可證等前期的費用。進設備、原材料和招工人的錢都沒有著落。

  這一年的七月中旬,馬家三喜臨門:一是馬維原去以色列讀博的申請得到了以方大學的批準,并給予獎學金,不用他花一分錢;二是BJ姑娘劉明和馬維原領了結婚證,要回家完婚;三是馬志一的發(fā)明專利批下來了,馬維原將在回家完婚時帶回來。

  馬志一高興得見人便說這三喜,尤其是把他的發(fā)明專利說得天花亂墜:“我這個專利一年能掙一百萬,你知道中國有多少自行車嗎?號稱世界自行車王國,十一億人口啊,就算五口人一家,還有兩億多戶呢?,F(xiàn)如今誰家沒有自行車,按一家一輛算就兩億輛啊,一個自行車兩個胎,就需四億個汽門芯啊。三毛錢一個汽門芯你們說能賣多少錢啊?1200萬??!當然了,我的生產(chǎn)能力有限,一年生產(chǎn)五千萬支不就一百五十萬嗎?原材料才多少錢,三一三十一,也就五十萬,是不是能掙一百萬!”

  “得了吧你呀!那電字兒不花錢哪?工人不開資???機器不保養(yǎng)啊?租房子不花錢?。扛沅N售不花旅差費???不交增值稅、所得稅啊?這些也得占三分之一,有五十萬夠你掙的了!可別吹牛了!”妻子——成本會計鄭麗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兩口子這番話把一個人說動心了。這個人姓肖,從鄭麗那論,是個遠房表弟。改革開放以來,他做買賣賺了幾十萬。

  馬克思說過,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行,資本家的貪婪,表現(xiàn)在見到百分之百的利潤時,就敢冒著殺頭的危險去鋌而走險。

  這個肖表弟聽到投15萬可以賺到50萬,投資按三七分成,投資方掙七,那就能得35萬,這可是翻番帶拐彎的買賣。憑老馬家這興運的勢頭:大兒子出國淘金,二兒子無所不會,三兒子能干會說,還有老鄭頭幕后坐陣,這買賣值得投資……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