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二年,我在韓國釜山大學做交換教授,常常進進出出學校邊上的幾家小書店。這有點奇怪,我不懂韓文,逛書店是不是裝模作樣?雖然不免心虛,還是去過不少次。大概是出于習慣,更因為上課之外的空閑時間很多,這也是一種消磨方式。一天傍晚,在角落里發(fā)現(xiàn)一本英文書,厚厚的《布羅茨基英語詩集》,眼睛一熱:在一大堆看不懂的書籍中間,找到能夠閱讀的文字,像看見了親人;不是母語也一點不減少親切,因為是布羅茨基啊...
二〇〇二年,我在韓國釜山大學做交換教授,常常進進出出學校邊上的幾家小書店。這有點奇怪,我不懂韓文,逛書店是不是裝模作樣?雖然不免心虛,還是去過不少次。大概是出于習慣,更因為上課之外的空閑時間很多,這也是一種消磨方式。一天傍晚,在角落里發(fā)現(xiàn)一本英文書,厚厚的《布羅茨基英語詩集》,眼睛一熱:在一大堆看不懂的書籍中間,找到能夠閱讀的文字,像看見了親人;不是母語也一點不減少親切,因為是布羅茨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