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吃完早飯,正課開始,所有人都集中在山腰露天的課堂。荀子早已正襟危坐,輕紗袍服隨風飄曳,右手不時地輕輕捋捋胡須,儼然一副仙風道骨之狀。下面的眾弟子也都全員到齊,將露天課堂擠得滿滿。此時整個蒼山鴉雀無聲,因為早課的時候荀子已經向大家透露正課之時將向大家傳授一篇新文章,所以大家都在靜靜地期待。
“同學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文章并非我所著,乃韓非所著,但為師認為此文章文筆之俊美,立意之深刻皆在為師之上,為師希望大家能認真聽之,認真思之!”荀子鄭重其事地跟弟子們說。
但話音剛落,下面便嘰嘰喳喳起來,“師父乃當世之大師,敢說文章在師父之上的恐怕沒人敢說,師父對韓非竟有如此高的評價,是不是過譽了?”有的弟子低聲說,“這也說不定呀,上次與公孫龍的論戰(zhàn),韓非竟能罵得公孫龍跪地拜師,也說不定卻有奇才。”另一個弟子也悄聲地說著......
“大家安靜!”荀子向大家示意安靜,山谷頓時又鴉雀無聲,“韓非,你上來,向大家品讀你的文章?!避髯愚D向早已站在一旁的韓非。
“是,師父?!表n非應聲走上前來,站在荀子的旁邊。
“在韓非沒有讀完之前,大家先不要說話,等韓非讀完大家再提問討論。”荀子向下叮囑著,因為荀子知道韓非這篇文章定會引起渲染大波,為了使韓非能順利的讀完,他先給眾弟子打好招呼。
韓非看看荀子,荀子微微地點點頭,于是韓非輕輕地展開書簡,“各位師兄,師弟:師父一直教導我們,治學之本非為自身的富貴顯達,乃為濟世救民也!韓非今天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愚見,還請各位師兄師弟批評指正?!表n非謙虛地做了一下介紹,然后開始朗誦,“《顯學》.............”,韓非用陰陽頓挫鏗鏘有力的語調將《顯學》讀完,然后輕輕地合上書簡。
突然,下面像炸了鍋一樣,下面的學子早已經憋不住了,要不是師父叮囑在韓非沒有讀完之前不許說話,估計早就有人跳起來了。
“儒分為八,說明儒學之博大精深,怎么能如此輕率的否定?”
“就是就是,法先王有什么錯呀,我認為這恰恰可以減少失敗的風險,畢竟先王有治天下的成功之法擺在那,我們照著學就可以了,何必要另辟蹊徑,探索他途呢?”
“天下大治于禮樂,廢禮樂猶如樹之無根豈能長久?”
“‘所用非所養(yǎng)’,此言真乃天大的笑話,難道我等將來也必須要下地耕田,戰(zhàn)場殺敵?”
“就是就是,聽說韓師兄乃韓氏宗親,前段時間韓王就派人賞賜百金,所用非所養(yǎng),豈不矛盾乎?”
“‘與貧窮地以實無資’此乃仁君之所為,應該爭相效仿,豈能棄之?”
“‘威勢可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亂也’,如此各國都爭效暴秦也,天下將永無寧日!”
“得民心天下不能大治,難道不得民心天下大治,簡直可笑之極!”
“‘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而用其不得為非也’,不勸人向善,窮民乞于道旁,誰人施予粥飯?不勸人向善,路見不平,誰人拔刀相助?”
.............
眾師兄弟都爭先恐后地表達了自己的質疑!
“各位師兄,讓師弟來給大家解答一下吧?!蓖蝗?,一個少年站了出來,“首先,儒分為八,越分越不靠譜,沒有一家是為天下勞苦百姓說話的,或者說沒有一家有能力為百姓說話。最終百姓被貴族欺壓,儒家只能唉聲嘆息,從上不能改變有權有勢的貴族對百姓欺壓的本性,就只能從下勸說勞苦百姓要忍耐、要認命、要服從,如此換來國家的暫時穩(wěn)定,其實是以犧牲百姓利益為代價,換取貴族的奢靡生活。因此儒家學說越博大精深,對勞苦百姓的迷惑就越深,對勞苦百姓的毒害就越深。如果以儒家學說來治理國家,就是將勞苦百姓往火坑里推,如此學說輕率地否定一點都不為過,師弟以為應當徹底的禁止此等學說的傳播,應當消滅此等學說,以防其荼毒天下百姓;其次,法先王有什么錯?當今天下為何戰(zhàn)火不斷,百姓居無定所,究其原因就是先王之分封之道引起的。武王分封天下諸侯,到其死后不久,子弒父,弟弒兄,臣弒君屢見不鮮,天下諸侯相互攻打,相互兼并,從開始的七十二國,到如今只剩下了七國。至武王死后到如今八百余年,天下百姓一直都生存在戰(zhàn)火之中,國家越多戰(zhàn)火越多。天下歸一才能免除戰(zhàn)火,這已經是天下百姓所共同期盼的了。如果法先王,難不成要天下繼續(xù)分成七十二個小國?所以解決當今天下之問題就應該與時俱進,著眼未來,不應該因循守舊,不假思索的效仿古人;第三,所用非所養(yǎng)。此乃勞苦百姓困苦之根源。所養(yǎng)之人的每一份口糧皆來自于勞苦百姓的辛勤勞作,所養(yǎng)之人不能為百姓所用,此為蛀蟲,蛀蟲一多國家必定生亂,即便是官宦貴族子弟,依然要下地種田,或戰(zhàn)場殺敵,如此才能減少蛀蟲,凸顯公平,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第四,‘與貧窮地以實無資’。韓師兄已經說了一點,這樣會滋生奢侈和懶惰。而我認為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誰來判定‘貧窮’?如果法治不威,吏治不嚴,那些貴族或官員的親屬有可能就冒充‘貧窮’之人,以此來享受國家的‘與貧窮地’的政策,反而真正受到天災的窮苦百姓根本享受不到這樣的政策,這樣就會導致貧窮的更窮,富裕的更富,而國家的財富都流向了貴族的手里。相反如果采用治窮不救窮的政策,帶領貧窮之人辛苦勞作來度過難關,這樣不僅可以促進百姓辛勤勞作減少奢侈懶惰的行為,同時還可以杜絕貴族官員竊取國家財富,如此之政策與那些采用‘與貧窮地以實無資’的政策相比恐怕更有利于勞苦百姓;第五,‘威勢可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亂’。這句話說的太正確了!文王、武王是仁德之君吧,他們還不是需要通過武力的威勢才能遏制住商紂的暴行,而他們的仁德又給天下百姓帶來了什么呢?分封諸侯,導致子弒父,弟弒兄,臣弒君,天下大亂,戰(zhàn)火連綿,百姓苦不堪言!只有通過威勢強勢一統(tǒng),才能見到天下和平的那一天。第六,說到民心,這恐怕與‘與貧窮地’一個道理。法治不威,吏治不嚴,恐怕君王很難看到真正的勞苦百姓之心,而這里的民心恐怕只會是那些貴族官吏竊取國家利益的工具。何為真正之民心,不能只看表面;第七,‘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而用其不得為非也’。韓師兄之意非為不勸善,而在禁非也,法令足夠威嚴,何來路見不平,法令足夠公平公正,非天災之禍何來窮民乞于道者......”
當整個廣場上眾人皆在唧唧咋咋地反駁韓非文章的時候,韓非剛想大聲向大家解釋,就在這時,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從人群中發(fā)出。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一個身材精瘦、面龐俊朗、衣著樸素簡單還帶有些補丁的年輕人充滿激情地向眾人解釋。仿佛這篇文章就是他寫的一樣??粗贻p人滔滔不絕、而又極為自信的模樣,韓非心里咯噔一下,心怦怦直跳!因為這位年輕人每一句的解釋都是韓非心里想要說的,他怎么會對我的想法了如指掌,莫非他才是真正的“韓非”?韓非心里又對自己的身份表示了質疑,看著下面年輕人舌戰(zhàn)群儒的畫面,仿佛這一切都與自己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