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皇恩
“臣拜見陛下!”
景王、睿王一齊跪拜在地。
譚齊二人也急忙從座位上離開,向二王行禮。
“行了,都起來吧,快,給景王、睿王看座,兩位大人也別站著了,坐坐……”
皇帝也并沒有問二王的來由,至于為什么來這里,他們兩兄弟自己自然心知肚明。
景王李盛瑥,李惕第三子,陳貴妃所生。年已三七,精明能干,頗為皇帝重識,遙領京兆牧之職。
睿王李忘榆,李惕第四子,徐才人所生。
當年徐才人姿容皎好,才比道韞,書畫妙絕,獨得李惕喜愛。
按制,貴妃以下應九人共同侍寢,而李惕特許徐才人可一人侍之。這不由地讓其他一些嬪妃所妒嫉。
只可惜,徐才人因難產誕下皇子就去世了,這讓李惕悲痛不已。在那之后,皇帝兩旬沒有上朝,并賜以貴妃之禮厚葬。
因為母親離世,李忘榆一生下來就受盡排擠、居住偏院,幾乎無人問津?;实蹛勰竻s不及子,從小他就沒有如同其他皇子一般的關心照顧。
直至及冠,才封了睿王給他,遙領河南牧。
譚崧身為河南尹,名在河南牧之下,也可以說是代睿王管理河南府。河南尹被召見,他身為上級,當然要過來看一看。
譚齊二人坐在一邊,景睿二王落座于對面。四人相覷許久。
皇帝終于開口了,“今日,朕召見兩位大人,只有一事……”
齊一隅向景王瞄去,景王卻低下頭,故意裝作沒看見。齊一隅急忙跪在地上,“臣——罪該萬死,請陛下賜罪!”
李惕搖了搖杯中的茶,輕描淡寫地說道:“齊大人這是……做什么?”
“臣……”
“齊大人何罪之有,何談萬死?”
“臣……”齊一隅再看向景王。
“朕今日……本倒是有一喜事與卿言,既然齊大人你說你自己有罪,那便先說說看……有何罪過?”
喜事?難道不是因為……那件事?那自己還……齊一隅心想。
此時景王從容鎮(zhèn)定,只微微搖搖頭。
“噢,臣……臣等下屬辦事不力,藥園的掌固在藥材分類時出了岔子,還險些毀了上等藥材……”
“這等小事,何足提之……況且這是你太醫(yī)署自己的事,自己處理便好,不必告訴朕……”
“是是是……臣謝陛下!”
“行了,齊大人快起來吧!如今謝儀不在,齊大人主持太醫(yī)署一應事務,事務繁忙,出些紕漏亦是在所難免……”
“謝陛下寬宥!”齊一隅這才踏實地坐回椅子上。
“朕今日要說的事呢,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主要呢……是想看看二位大人的看法……”皇帝飲了一口茶,“嗯……這茶……香!差點忘了,快,給二位大人上茶!”
宮人只端上兩杯,裴禁親自分予譚齊兩位大人,卻把另外兩位大王晾在一旁。
“臣謝陛下賜茶,謝裴監(jiān)!”
“陛下,那臣等呢……”景王問道。
睿王默不作聲。
皇帝看著裴禁,“玉鞍,你怎么只備了兩份茶,不是讓你多備上幾份么?”
“臣知罪!”
這裴禁嘴上說著知罪,卻也不讓宮人再去準備,只站在皇帝一旁。
景王不問要茶還好,這下,皇帝與裴禁一唱一和,倒顯得景王睿王來得尷尬,分明就是故意做給他二人看的。
皇帝瞥了一眼老四,又接著說著:“睿王這茶,就當是……朕代你謝譚大人了……”
睿王站起身來,“臣謝過陛下,譚大人為臣監(jiān)河南府,盡心竭力,小王自當謝之!”
河南尹譚崧連忙起身回禮,“臣謝陛下、謝四大王!崧為人臣子,理應為陛下、為大王分憂……”
“都坐吧,今日在此,我們就是嘮嘮家常,不必拘謹……坐吧……”皇帝不忘又補上一句:“若是朝堂之人,皆如譚大人一般,盡心盡力,朕又有何憂?”
“陛下謬贊,臣惶恐!”
“譚大人不必過于謙遜,朕聽聞……譚大人膝下有一子一女……”
“是!”
“朕早就聽他們說,譚大人令郎少年英才,勤勵有為,年紀輕輕就考取功名……如今做了河南府的少尹……”
“回陛下,犬子不才,承蒙陛下抬愛!”
“那……不知令郎……可有婚配?”
“尚未婚配?!?p> “那便正好。”
皇帝早就派人查過了河南尹譚崧之子譚澄遠的關系,哪有什么正好不正好。譚崧心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齊大人!”
“臣在!”
“又不知令愛年方幾許……可有婚配否?”
齊一隅答道:“回……回陛下,小女今年年過二八,亦……亦未婚配……”
皇帝這話一說出來,傻子都能看出來,明擺著是要攛掇一對“好姻緣”了。
“既然……你們兩家子女都未配婚,朕想著……給他二人賜婚……如何?”
譚齊二人慌張跪在地上。
“兩位大人這是做什么?朕是賜婚,又不是賜罪……快起來……”
“臣不敢!”
“快起來吧!”
二人都不敢動一下。
“今日叫兩位大人前來,朕就是想聽聽二位大人的意見……玉鞍,快把兩位扶起來!”
裴禁又將二人扶起。
“朕知道此事的確有些突然,沒有提前知會兩位大人一聲……此事也是朕前一陣子才想起來,這種事只有當面才講得清,朕覺得還是與兩位大人親自商量一下為好,這才把譚大人從洛陽召來……”
“陛下……”譚崧欲言又止。
“朕明白,譚大人與太醫(yī)令謝大人素來交好,而謝齊二人似有些矛盾,故而譚大人也對齊大人……朕就是想借此機會,不如兩家喜結連理,二位大人和解重歸,豈不成就一番佳話?”
“陛……”
譚崧話未出口就又被皇帝打斷,“雖然譚大人與齊大人品階相差不小,可朕聞其小女素有‘長安第一才女’之稱,溫婉如玉,相貌亦是非凡……倒是與一位故人很像……”皇帝臉上多了幾分失落,可又突然微笑起來,“罷了,舊事不提……是啊,如此男才女貌,豈不般配,譚大人意下如何?”
“回陛下,臣不知犬子之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須聽他們的意思?朕知道譚大人愛子心切,也不必如此寵著他們……”
“是是……”
皇帝既然都如此說了,譚崧自然不敢推辭。
“那齊大人呢?”
“臣謹聽圣命!”
齊一隅雖與譚崧不合,但這親事他自然是愿意。譚崧身居河南尹之位,而他一個小小的太醫(yī)丞早已是高攀。再加上譚崧之妻崔氏與淑妃是表姐妹,還有這層關系,足以讓齊一隅能夠權衡其中的利弊。
“好,那被這么定了,命禮部下個折子……盡快完婚去吧……”
“臣等謝陛下隆恩!臣代犬子謝陛下隆恩!”“臣代小女謝陛下隆恩!”
那兩位大王坐在一旁,亦不敢多說一言。
“陛下,臣還有一事相求?!?p> “齊大人請講!”
“近些日子太醫(yī)署季試將近,臣還需準備主持,還請陛下將婚事暫為延期……望陛下恩準!”
“準——”
“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