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監(jiān)自然察覺到了小公爺鄙視的目光,唉,雖非完整之人但是也是男人啊,那種想法總還是有的,有句話說的好嘛——得不到的永遠在躁動,對于他們來說何止是躁動呢。更別說是龐大海這個老變態(tài)了,他不是一般的躁動,據(jù)說他還去過青樓呢…鬼知道這個老變態(tài)能去干什么…,當然,借給這小太監(jiān)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把這種話說給劉煜聽的,這種話只能自己心里想想罷了。且說這小太監(jiān)為了保住自己的命,拼命的搜查這,很快他就找到了用布包裹的書信和折子。
劉煜拿來了書信和折子卻并沒有直接看,而是放在了一旁,“來人?!?p> “公爺!”,話音剛落護衛(wèi)便進來了。
“去把地上那個死豬頭送大牢里,別忘了找個醫(yī)生,豬頭是豬頭倒也沒事兒,要真的死了就不好了?!保瑒㈧峡戳搜鄣厣系凝嫶蠛H缓髮ψo衛(wèi)說道,“還有,把這兩位送到驛館休息。”
“謝謝公爺!”,兩個小太監(jiān)也是極聰明,學著護衛(wèi)來稱呼劉煜。
劉煜只是擺了擺手,很快幾個護衛(wèi)連拖帶拽的把龐大海搬了出去,兩個小太監(jiān)也跟著走了出去,然后又是幾個丫鬟和家丁進來打掃了血跡,等所有人都退出去之后劉煜才拆開了信看了起來。
不過,信才剛剛從信封中取了出來還沒看的時候,無極殿的那位老兄少有的、主動的開了腔,“為何打他?”
劉煜顯然沒想到這位老兄會主動同自己交談,也是難得的狠啊,真是要離開了啊。愣神之際,那位老兄不厭其煩的又問了一遍,“為何打他?”
“怎么說本公也是王室血脈,小小的靜書房掌案都敢如此放肆,傳出去丟的可是陛下的臉。”,劉煜冷笑著說道。
“為何親自動手?”,那聲音又問道。
“算他倒霉,誰叫他這個時候招惹本公的,這兩天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兒…”,劉煜搖著頭感嘆道,要是照平常來看也就賞他一個耳光就差不多了,扯著衣領打耳光的事情自己是絕對做不出來的,自己是個有身份有地位有品德的“三有優(yōu)秀王室青年”,那位不再說話了,劉煜也習慣的不再說了,默默的展開了信。
“臣弟劉煜鑒:
見字如晤。近日朝堂內(nèi)爭斗不斷,大臣亦就莒國未來爭辯不已,孤自繼承先王大寶便立誓統(tǒng)一諸國,然,四國并立九矣天下浩浩湯湯,看似外里風輕云淡實則內(nèi)里波濤洶涌,若我大莒不行變法圖強之事必如逆水行舟,必陷入亡國危機,遭他國侵吞。照孤意,靜書房整理變法詔書一封,臣弟聰穎過人又于地方行政,定能體味其中深意,故遣龐大海將詔書送達,希臣弟建言獻策。此詔未經(jīng)他手,臣弟切莫疏忽。順祝大安。王兄于國都,永和四年七月初六。”
變法?聽說是靜書房掌案前來傳信,自己害怕國君是因為要同母后動手段才急沖沖的跑過來,結(jié)果眼前的那個倒霉的死豬頭掌案卻是一副悠哉的模樣,看著他那模樣自然才放下心,但萬萬沒想到國君竟然動了要變法的心思。劉煜看完信之后也是一臉茫然,變法這不是什么新詞了,這十多年以來四國甚至那些小國都曾經(jīng)數(shù)次乃至于數(shù)十次進行了所謂的“變法”,之所以說是所謂變法,就在于有些國家宣布變法實際上就是把朝廷里的一些衙門改改名字,這種事情先王也干過。不過如果只是這樣的動作為什么要讓最親近的太監(jiān)遠赴鄞州送來呢?而且其中還有一句“此詔未經(jīng)他手,臣弟切莫疏忽”,這不就是讓自己看完就毀掉么?這么小心那說明這變法詔書估計得驚起滔天巨浪……
果然,劉煜看完那名為《明定國是詔》之后冷汗直流,國君當是大膽啊。
“莒國立國以來,分封多地于劉氏王親,然多年來依令不繳稅且可募私兵,造成人口凋零、國庫空虛。分封是為莒國長治久安,然如今業(yè)觸及國本,當與裁撤,各地劉氏王親當入朝廷為國分憂,朝廷當與諸王親授封爵位?!保蛻{這一條整個莒國就會出現(xiàn)叛亂,劉煜整個人癱坐在椅子上內(nèi)心極其慌張。國君啊國君,要變法那就變法,小打小鬧循序漸進也就罷了,就這樣下猛藥可怎么得了呢?
整個莒國是按照州-府-縣的劃分進行統(tǒng)治的,也被成為“州府”制同其他幾個國家的“郡縣”制度還是有些區(qū)別,行政機構(gòu)要多一級就更安穩(wěn)一些。但是在全國十一個州之中還有十六處封地,這是莒國立國以來王室開枝散葉后不斷分封的,好在為了防止王室開枝散葉后王室瓜分全國,所以還同時實行了降襲制度,也就是說如果第一代是嫡傳王室成員可獲封州公也就如同現(xiàn)在的劉煜一般,等第一代去世之后第二代繼承的時候就不是州公了而是府爵,也就是一州之中某一個府的統(tǒng)治者,而第二代去世后第三代也就只能繼承到縣一級做縣臺,而如果降到了縣臺這個層級也就沒有第四代繼承之說了
也就是說如果祖父輩是嫡傳可或封一州州公就如同現(xiàn)在的劉煜一般,但是祖父輩去世之后父輩繼承的就不是州公了而是府爵,也就是一州之中的某一個府的統(tǒng)治者,而父輩去世后也就降襲到了縣一級做縣臺,而如果是降到了縣臺基本上也就沒有繼續(xù)繼承下去的可能了,除非死前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但是立國以來也沒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等到第四代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是領著朝廷發(fā)的津貼做著逍遙的地主了。就算第三代提拔到了府爵也跟第四代沒什么關系,原因按祖制來,祖制根本就沒有考慮第四代繼承的問題,世襲不過是統(tǒng)治者為了穩(wěn)固王族情緒的方法,國中國這種事哪個統(tǒng)治者愿意看到呢?
如今莒國分封之中還有三州、九府和五縣??h也好府也罷其實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三個州,體量太過于龐大了。按照莒國的制度來看,大概十縣到十二縣劃為一府,五府劃為一州,三個州大概就是一百五十多個縣的體量,如果真的因此而發(fā)動叛亂屬實不是什么好事情。劉煜捫心自問雖然也有些野心但是卻真的沒有造反的想法,就算是國君準備裁撤封地也不會因此起兵,但是自己的兩位叔叔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就不好說了。
四年前,先王因病不治的時候,那位王叔就大有繼承大寶的想法,若不是先王留有遺詔估計現(xiàn)在坐鎮(zhèn)國都的就不是自己的那位哥哥了。自己能想到這些,國君會沒想到么?是國君已經(jīng)有了解決的方法?還是…打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