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山野幽居

第20章 無事正是本事

山野幽居 長安安君 1087 2019-12-25 09:32:23

  常年呆在山里,挖野菜、打山泉水、撿柴禾、讀書、寫小說,有時(shí)也會感到寂靜的過頭。

  許多人都勸說我,不如找個(gè)事情干干。

  于是,我到處找事干,只有一家賓館招保潔員,我去應(yīng)聘,人家不要,理由是不適合。

  他們只招不超過三十歲的年青人。

  因?yàn)橐紤]到入住客人的感受,年紀(jì)超過三十歲會讓尊貴的賓客看了不舒服。

  沒辦法,我只能閑下來碼字,還是一條咸魚,寫的小說很用心很費(fèi)力,但讀者極少,表示太累,看不下去。

  我只能改變文風(fēng),讓自己和大家都輕松一點(diǎn)兒。

  這天,正在構(gòu)思如何寫爽文,忽聽有人自言自語:

  “我問青山何時(shí)老?青山問我何時(shí)閑?”

  “我問流水為何響?流水問我為何煩?”

  “這是誰說的啊?”

  我看到一位清瘦的老者,便向他請教。

  他搖搖頭,徑直走了。

  望著他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此段問答,不知源于何處,卻頗有禪意,耐人尋味。

  生活當(dāng)中,處處是忙碌的身影。

  誰能真正地放手、放下;看透、看開;超越、超脫呢?

  窮人難,富人更難。

  平民難,權(quán)貴更難。

  愚夫難,智者更難。

  所謂:有事容易無事難,好事不如無事閑。

  要想心頭無事總是閑,沒有撥云掃霧的巨手,沒有燭破世機(jī)的法眼,沒有千鈞不移的鐵心,那是萬劫也做不到的。

  當(dāng)年德山搬出《青龍疏鈔》,一把火燒掉,他朗聲說道:

  “窮諸玄辯,若一毫置于太虛。

  竭世樞機(jī),似一滴投于巨壑?!?p>  如同莊子所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p>  一切的形式都是執(zhí)著,是障礙,是塵垢。

  靈山會上,釋尊拈花,迦葉微笑,禪宗心印,以此直傳。

  自性自現(xiàn),非是要等待佛陀來現(xiàn)。

  如馬祖所言:“了心及境界,妄想即不生;妄想即不生,即是無生法忍;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禪;不修不坐,即是如來清靜禪。”

  清靜之禪,即是無事。

  我們不可錯(cuò)以為自己對他人能負(fù)起什么責(zé)任,那是自欺與欺人之念。

  佛陀曾說:“對于眾生,我不能替代他們受罪,也不能替代他們修行,更不能替代他們解脫。

  我唯一能做的是把自己的解脫之道,告訴他們,讓他們自己走出來,直到涅磐的彼岸。”

  若能無事,安于本分,隨緣度日,不假妄求,心如虛空,即是莫大的本事。

  蓮池大師在《云棲法匯》有言:

  千里燒香,不如宴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

  廣交魔友,不如獨(dú)身清凈。

  寄庫來生,不如現(xiàn)在作福。

  許愿保禳,不如悔過自新。

  習(xí)學(xué)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shí)持戒。

  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

  以要言之,端心滅惡,如是念佛,號曰善人。

  攝心除散,如是念佛,號曰賢人。

  悟心斷惑,如是念佛,號曰圣人。

  若能連佛也不必念,心無所住,號曰真人。

  那位遠(yuǎn)去的老者,會不會是已經(jīng)得道的真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dòng)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