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快樂王子》說的是:在繁華的城市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快樂王子的雕像,雕像用寶石和黃金制作而成,通體閃閃發(fā)亮。
一只飛往南方過冬的小燕子因為落單而停留在雕像腳下休息,它打算明天繼續(xù)前行。
黑夜來臨,快樂王子流下滴滴眼淚,他請求小燕子啄下自己的一顆藍(lán)寶石眼睛送給即將病死的窮人用以治病。小燕子架不住請求,點頭答應(yīng)。
第二天,快樂王子又請求小燕子把他的另一個眼睛啄下來送給別的窮人,小燕子也答應(yīng)了。就這樣日復(fù)一日,反反復(fù)復(fù),快樂王子一次又一次請求,小燕子一次又一次答應(yīng)。
快樂王子幫助過許許多多的窮人,他也失去了渾身珠寶和黃金。當(dāng)快樂王子再無力幫助窮人時,他的心也開裂成了兩半,變成一具粗糙不堪的雕像,最終他被當(dāng)?shù)毓賳T扔進(jìn)了垃圾堆。
寒潮來襲,小燕子在暴風(fēng)雪之中饑寒交迫,它也默默死去了。
初次聽到這個童話故事,我被善良的快樂王子感動地?zé)o法言表。長大后,我改變了少許對快樂王子的認(rèn)知和看法:王子犧牲自己幫助窮人,行為高尚,令人動容,可是他請求小燕子作為自己“助人”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具體實施者,他真心為小燕子考慮過嗎?小燕子是真的愿意遠(yuǎn)離同伴,留在這座舉目無依的城市而放棄飛往溫暖明媚的南方過冬嗎?王子不忍窮人因病失去生命,可是小燕子卻最終凍餓而死,它的命不也是彌足珍貴的生命嗎?如果可以折中一下,在災(zāi)難還未來臨之前,讓小燕子飛向歸途,為什么不可以?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有些善良人的內(nèi)心一定是包裹一絲功利、邪惡、兇殘,我個人認(rèn)為是。
沒有任何人是只愿意付出而不需求回饋的,哪怕千萬分之一的回饋,即便是被世人公認(rèn)為最偉大的母愛也是如此,因為有過不止一位母親,不止一次的有過類似于“養(yǎng)兒防老”這般表達(dá)。這或許是她們內(nèi)心最真實的表達(dá),雖然這話讓人質(zhì)疑她們的生育動機(jī),讓神圣、偉大、純粹、無私的母愛“蒙羞”。
從前,長輩們常常用淺顯直白的話語教育我們:好人好報,與人交往不可占人便宜,也不能傷害任何人,哪怕是說話也不能揭人短,讓人難堪……
如此這般話語,不勝枚舉。聲入耳,語入心,以此為行為準(zhǔn)則,我們平時不敢有絲毫懈怠??墒牵饺肷鐣?jīng)歷種種之后,我才開始思考,這些話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嗎?這些究竟是處世方法,還是遭遇傷害之后的自我開解,還是另有其他?
一切無從問起,只好好做自己罷了。
任何的關(guān)系都存在相互與彼此之間,任何單方面透支性包容與付出必將加速關(guān)系的毀滅。如果一個人的“好”與他的感情、生命一樣都是有限的,那么等待他的“好”消失殆盡之時,他是否無法再繼續(xù)“好”下去?因為他已經(jīng)竭盡所有了。
我們要怎樣做人,我們要做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