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陣天知,他并不算太過放在心上,盡管對方已經(jīng)宣稱是“伏虎拳大成”,但那又如何?少林寺就是一個以年齡算修為的地方,你再過二十年能學(xué)到般若掌就算你是少林寺稍有的天才了。
此外還有個好處,天知在寺中地位不同,多受長輩垂青關(guān)注,能和他對陣,無論勝敗,得到苦智禪師評價的可能性都要比與旁人對陣高處一大截。
天知長相平平無奇,但身有一股淡泊寧靜的氣質(zhì),平日待人接物也沒有絲毫傲慢之色,只是他課業(yè)較之同輩僧人更為繁多,少有閑暇與諸僧娛樂,才給人一種疏離感。
二人施了一禮之后,荀禮擺出了羅漢拳的起手式“身臨苦?!薄6硪贿叺奶熘?,不知為何沒有以伏虎拳起手,而是同樣擺出了“身臨苦海”的架勢。
荀禮一愣,隱約明白對方的心思,不欲以高壓低。
天知率先一招“拗步拉弓”欺身上前,荀禮腦子還在思索應(yīng)對之招,身體卻已經(jīng)先起一步。他足跟不動,足尖左磨,身子隨之右轉(zhuǎn),成右引左箭步,輕輕巧巧的便卸開了他這一拳。這是少林長拳中的一招“右穿花手”,本來其后還需左掌握拳護腰,右掌切擊而出,但他對少林長拳實在是沒有習(xí)練,只是往常見過許多初入寺的弟子演示,自然而然地便以此身法避開了一拳,其雙手剛剛從“身臨苦?!钡氖貏葜蟹畔拢乖谏韨?cè),沒有絲毫反擊之意。
殿前的諸位禪師,第一次神情起了變化。
荀禮心里有了底氣后,開始認真以羅漢拳拆招,出手之時三分憑著理智,有七分是跟著感覺。
他羅漢拳已至爐火純青之境界,較之天知甚至要高出一些,即便少林寺如何強調(diào)根基之重,也沒有多少人愿意花上太多功夫在這一門入門拳法上。
兩人羅漢拳修為的差異就導(dǎo)致了二人以羅漢拳拆招之時,天知拳腳稍有動作,荀禮便能猜到他將要使出哪一招,提前便阻截而上,令天知打得異常憋屈。
荀禮對羅漢拳的掌握不僅在于對天知招式的預(yù)測,還在其自身招式的變化之上。
只見他擋開天知側(cè)身的一掌,隨機坐馬拉弓,一記沖拳,正是羅漢拳中的“黑虎偷心”,擊向天知左肋。天知反應(yīng)迅速,雙手平舉胸前,一式“偏花七星”封向荀禮的拳頭。荀禮拳未過半,招式一變,馬步起身后撤,拉開身位,隨即蹂身而上,又是一招“二郎擔(dān)山”。
二人應(yīng)變之快令場中不少初學(xué)的武僧嘆為觀止,而在正字輩的師傅眼中,更為難得的是如此變幻的拆招中,二人還能保持極為嚴正的拳架,出手已經(jīng)隱隱有著寺中高手的風(fēng)范。
再拆過十余招,荀禮越打越是來勁,越打越是順手,盡管他不曾于拳中附上內(nèi)力,可不俗的內(nèi)力修為讓他的精力變得綿長不絕。兩人再過一招,互換身位,荀禮看見天知的額角已經(jīng)凝出了一滴汗水。
荀禮出招極盡隨意,這邊左手還是“童子拜佛”,其勢剛消,右手便另起“青牛擺頭”,這非是左右互搏一心二用的神通,而是在對招式理解到一定程度、且對手遠不如自己的時候才能顯擺出的隨心所欲之態(tài),名副其實的“賜教”。
看到這里,盡管天知尚能維持,天字輩的小僧看不出來,但正字輩的師傅們已經(jīng)各個面色肅然,剛才還有兩個打哈欠的也早已收起了懶散的態(tài)度,苦字輩禪師們倒是神態(tài)如常,不動聲色。
荀禮的師傅正文已經(jīng)雙目圓睜,不敢置信地看著眼前這一切。不過比起身后一幫下巴都要脫臼的徒弟們,還算是沒有過于失態(tài)。
二人翻翻滾滾拆到了五十招開外,之前的數(shù)場,除了表演性質(zhì)的前四場外,每一場都在五十招以內(nèi)就結(jié)束了,這其中大半都要歸結(jié)于少年的體力難支。荀禮自不用說,天知也是打小就被師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兩人若想以體力分勝負,怕是要等到百五十招開外。
荀禮的出手速度逐漸上升,天知難以招架之感越來越強烈,他雖是以禮待人,修養(yǎng)甚好,但也不是迂腐之人,眼見得羅漢拳造詣實沒有對方深厚,這招“仙人指路”使完,終是拳勢一變,以伏虎拳對羅漢拳。
伏虎拳相較羅漢拳,變化倒是不加繁復(fù),只是更為激進,招式以攻為主,大開大合。若無一身豪膽,如何能降伏猛虎?
如此變招,倒是令荀禮不再像先前那般揮灑自如,羅漢拳一應(yīng)攻招都化為守勢,招式也盡可能以嚴密為主,不敢隨意變化,伏虎拳他雖見同輩僧人習(xí)練,但自己可是一次都沒打過,那時的武學(xué)境界也遠比不上現(xiàn)下,對于其中套路不甚熟悉,因此保守了許多。
雖然他自覺表現(xiàn)算得上不錯了,但萬一輸了,這賞識也說不準(zhǔn)就輪不到他頭上了,人家天知確實是寺中的天之驕子,但這份實力也是他一滴滴汗水匯聚而成的,又與你同歲,憑甚就要對你標(biāo)準(zhǔn)松上一松?
想到這里,他暗暗運起內(nèi)力……自然不是用來欺負人,而是從光頭上逼出幾滴汗水,面色再逼得紅潤一點,不讓自己顯得太過妖異。
自天知換成伏虎拳之后,兩人又拆了數(shù)十招,兩人也快到了百招之界限了。天知雖仍小壓荀禮一籌,但這份壓制已經(jīng)隨著荀禮對招式的熟悉開始漸漸衰弱了,這中間有幾次天知想以穿插羅漢拳并攻,但無奈熟練度有差距,幾次差點反被荀禮帶起了節(jié)奏,只好專心打起了伏虎拳。
周圍旁觀的眾僧面面相覷,即便是幾位學(xué)得韋陀掌的天字輩僧人,自忖只以伏虎掌和羅漢拳也未必能在這二人手下討得好去,或許能憑借年資的優(yōu)勢,將比試拖到兩百招外,以體力取勝。
這不,兩位師弟的腳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水漬,雖然很快被蒸干掉,但也能看出他們的體力消耗實在太大了。
又過十來招,二人終于拆到了百招開外,不少人看向了旁邊負責(zé)的中年僧人,但對方一動不動,既不叫停也不判平。
從這兒也能得知先前幾個娃娃是打假賽。
上首的苦智禪師終于有了動作,叫來服侍一旁的僧人上前詢問。
“正覺,這天行……是哪家的弟子?”
正覺看了下手中的名錄:“師傅,是正文師弟的弟子?!?p> “讓正文來一下?!?p> 正覺剛準(zhǔn)備喊,卻被苦智制止了:“莫要打擾到他們比試。”
正覺點點頭,自己繞過半邊校場,來到正文身邊低聲耳語了幾句,隨后和正文一起向苦智禪師走去。
這一幕,被荀禮看見,心里一喜,知道這事兒大概率成了。
本來他還在想要不要暴露一手般若掌,就說是自己偷學(xué)而來的,可接下來火工頭陀事件讓整個少林寺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陷入了偷師打死的嚴格環(huán)境……以至于不過是從銅人機關(guān)中學(xué)了兩手的幼年老張都要被拿下,更是累得覺遠負起郭襄和張君寶一路逃竄,消耗過巨,最終死在了少室山的腳下。
雖說這個“重則處死,輕則挑斷全身筋脈”的規(guī)定也未必是事情發(fā)生后立即就定下來的,但還是小心點為妙,既然能靠羅漢拳硬撐,就別用般若掌平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