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都觀住持常清聽聞常凈等人的回稟和將華陽立即逐出靈都觀的要求后,沉吟了一下,自己前往文安大師的住處來。文安亦已聽到了一些傳聞,她素來雖從不管觀內(nèi)的事務(wù),但她不肯相信華陽會行如此之事,必要親自一聽華陽的供述。常清無奈,只得命常凈安排好明日在自己日常打坐的觀音殿私下審問華陽,為防事情張揚帶來更多不利靈都觀的傳聞,只命觀內(nèi)的幾個執(zhí)事參加。
孰料端王妃耳目甚靈,當(dāng)夜派人前來要求說端王妃對此事甚是好奇,愿于一旁靜觀,常清亦只得同意。
春瑤早風(fēng)聞了許多觀中人的私下議論,但她豈肯輕易相信,認為其中必有隱情,故一面不許眾人傳到寧國耳中,一面讓人多方打聽著事情原委。終于聽說事情已查證清楚,待審問過華陽后即將其驅(qū)逐出觀,春瑤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想了半天終究不能隱瞞寧國,悄悄向?qū)巼A報了一番。寧國聽后心里也疑慮重重,她來靈都觀后雖只見過華陽一面,但以她對華陽的了解亦不愿相信華陽會如此。寧國思索了半晌吩咐春瑤去告訴常凈,自己無意干擾她們觀內(nèi)之事務(wù),但與華陽道友一場,望能于偏殿旁一聽究竟。
常凈大約未料到關(guān)心此事者居然甚多,審問前忙讓人將華陽梳理了一下,但華陽受刑的痕跡并不能全然遮蓋起來。僅僅不過數(shù)日,華陽竟變得如此憔悴,文安和偏殿中的寧國都不由垂下了眼睛。
華陽只低著頭,對常凈的所有發(fā)問均沉默著點頭,只是一個字也不肯開口說。眾人也都沒插問,常凈偷眼看了一下文安大師,文安臉上只是一貫的冷清。
常凈的問話快結(jié)束的時候,忽見華英匆匆地進殿來稟報:“玉陽觀大執(zhí)事玉鐘說有要事請求見住持。”
常清還沒發(fā)話,常凈已忙道:“觀內(nèi)有事,告訴他們改日再來?!?p> 華英站著未動,文安大師開口了:“兩觀同宗同源,既有要事,何不讓他進來?!比A英忙一溜煙下去了。只一會兒,玉鐘便步入觀音殿堂,一起來的竟還有玉溪,常凈的臉色微微一變。
李義山未料到靈都觀竟會對華陽用刑,在玉陽觀玉鐘聽了他的申辯后并未苛責(zé),甚至未曾禁止他出入玉陽觀,但顯然華陽的遭遇截然不同,一種憐惜之情不由地涌了起來。
當(dāng)華陽點頭承認是自己悄悄進入李義山房中之時,李義山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盯著華陽,但華陽始終不肯抬頭,只是對常凈的問話一概點頭默認。李義山不相信華陽是清醒地進到自己的房間里來的,那日他雖然酒醉,但他可以肯定華陽并未做過任何事,他醒來后也清楚地感覺得到華陽是昏迷不醒的——那不是裝出來的。
“你既是想去引誘李公子的,是否因他素日也有意于你?你們是否有書信相約?”常清瞥了一下玉溪,見他緊盯著華陽,突然發(fā)話道。
華陽仍低著頭望地面,只輕輕地搖了下頭。
“他無意?”常凈盯著華陽,見她微微點頭,又緊緊追問道,“他既然無意為何不將你拒之門外,為何容你進房中?”
這個問題讓華陽遲疑了一下,不得不開了口:“李公子已醉了,不知道我進來?!?p> 李義山望著仍步步緊逼的常凈,他忽然明白了,自己之所以能安然無恙,恐怕更多的是因為華陽為了保護自己而將所有的罪責(zé)都承攬了下來。他有些茫然地望著這審問的場面,有人刻意地制造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么?
忽見常凈笑嘻嘻地轉(zhuǎn)向他道:“李公子,你可以先回去了,原因已經(jīng)查明了?!?p> 李義山轉(zhuǎn)頭看向華陽:“那華陽呢?”
常凈冷笑了起來:“她?做出如此丑事,該當(dāng)發(fā)配充軍才好。觀中發(fā)慈悲,已遣人將她母親叫來,由她母親自便處置?!?p> 她母親?李義山想起那日見到的那個揪著華陽不放、口口聲聲指責(zé)且要錢的女人?他上前一步,走向被押著跪在地上低著頭的華陽,急切地道:“不是這樣的,華陽,必定不是如此,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你可否想起來?”
華陽卻不肯抬頭看他,只低頭道:“李公子,好意心領(lǐng)了。”
“不是這樣的!”李義山將想上前來拉他的人甩開,環(huán)顧著周圍的人,對文安行禮道,“大師應(yīng)深知華陽之為人,她必做不出此事。況我知道,她當(dāng)時是昏迷不醒的?!?p> 坐在上面的常清“哦”了一聲,發(fā)問道:“你知道?那李公子當(dāng)時是清醒的?是你放華陽進房的?”
“不是,但我醒來之后發(fā)現(xiàn)身旁之人確實是昏迷的,我當(dāng)時亦不知是誰,只是,我尋常習(xí)慣固定放置的東西全都移動了,定是有人故意所為?!闭f畢,李義山又簡單明了地將那日的事情重述了一遍,強調(diào)道,“華陽自幼在靈都觀中長大,其為人品行難道靈都觀人不清楚?為何竟作此拷打訊問、同室相殘之舉?”他的話字字清晰有力,問得眾人無話可答,文安黯然,常清默然,常凈悄悄退后了一步。
在旁觀看著一直不語的端王妃望了一下眾人,忽然微笑著道:“我怎么感到兩個孩子之間挺有情分的,莫非……”
玉鐘不由皺了下眉,轉(zhuǎn)向她道:“玉溪自到玉陽觀后很少出門,每日只在房中讀書,玉陽觀門人均可作證。”
端王妃顯然不太把玉鐘的話放在眼里,笑著對常清搖了搖頭:“你們出家人心思純凈,有些事情自然想不到,我們王爺?shù)能娏钏闶菄绤柫?,半夜翻墻出去私會的事卻屢禁不絕?!?p> 華陽不由地抬起頭來望著端王妃,一陣陣悲涼從心底翻涌而上,玉溪怎會料到人心復(fù)雜至此,此時貿(mào)然想替她辨明真相,可設(shè)圈套的人如何肯善罷甘休?事已至此,再這樣下去勢必會將玉溪再次卷入,她的一番苦心便白費了。她咬著嘴唇思索,忽然見站在王妃身后的令狐絹頸上銀線閃動了一下,她不由盯著令狐絹道:“令狐絹,那日下午是你到我房里邀我赴王妃之宴,是你將我迷倒的,你為何不說?”
“笑話!”令狐絹正退在后面冷眼看著事態(tài)發(fā)展,冷不防聽見華陽的話,急忙反駁,“你竟敢胡攀亂咬!”
華陽用力從縛住她胳膊的兩個道姑手中掙扎出來,向文安跪行過來:“大師,她頸上的一物有異,我懷疑當(dāng)日神龍谷也是她……”
“住口!”令狐絹不料華陽竟能將自己聯(lián)系到神龍谷之事上,忙上前厲聲喝斷,卻見文安已將目光轉(zhuǎn)向了自己,不由又退后了一步。
玉鐘也已轉(zhuǎn)頭望著令狐絹,目光如炬,好一會緩緩伸手:“請女史將來一看。”他雖年輕但位分道術(shù)都不低,而且性格沉穩(wěn),平日比其師云機道長更顯刻板嚴肅。
令狐絹有些遲疑,端王妃卻已笑著站起來阻止:“道長——”
偏殿的寧國聽得清楚,不由也站起來從縫隙中向外看,見令狐絹神色有些緊張,猛然想起了仇士良曾說過的話,也想起了那骨哨的功能,此時不由地更加疑惑起來。
“玉鐘!”常凈急忙喝著道名站出來阻止玉鐘,“這是靈都觀處置觀內(nèi)之人,大執(zhí)事如何能對女史不敬!況華陽終非觀中出家之人,……”
華陽在下忙叩首道:“華陽已至成人之年,自愿出家,愿立下牒書,終身修行?!?p> 令狐絹很快恢復(fù)了常態(tài),但見玉鐘并不理會常凈,仍盯著自己,想了一下笑道:“看就看!”說著伸手便將掛在脖子上的骨哨取了下來。
玉鐘接過先遞給了文安大師,文安接了過來看,這只是很平常的一枚骨哨,但不知是何骨頭所制,顏色甚是古怪。她端詳了半刻,只覺得異常,一時卻看不出其中有什么奧妙。
李義山也注目看了一會,訝然地道:“這哨子我好像見過……”
玉鐘忙問:“何處得見?”
李義山思索了一下,卻又輕輕搖了搖頭,他不想將寧國牽扯出來。
寧國在廂房猶豫著,她要不要說她知道這哨子的微妙之處?卻見玉鐘接過哨子亦看了一會,突然放入口中吹了一下,卻既無聲息亦無動靜,旁邊的眾人也毫無異常。寧國不覺更猶豫了,或許這并不是那枚令狐絹曾交給自己的哨子?令狐絹心機頗多,或許她已將哨子換了?……
寧國尚在沉思,令狐絹卻一把將骨哨從玉鐘手中奪回:“看清楚了?可有異處?”她冷笑著望向華陽道,“竟然膽敢誣蔑于我?”
寧國想起自己也并無證據(jù),況且此時此地去揭令狐絹的事,她也實在有點開不了口,正猶豫著,忽見端王妃的貼身侍女進入殿來,走到王妃身邊湊耳對她說了些什么,端王妃臉色立刻變了,厲聲道:“誰,竟敢走漏了消息?”侍女忙退了一步,低著頭沒有回答。
端王妃正要發(fā)作,忽然意識到眾人都在看著自己,忙又笑了起來,對常清道:“久聞靈都觀里風(fēng)清名正,可耳聞全不如目見,些等明擺的小事情也斷了許久!旁人知道必要說觀里護短了?!?p> 常清臉一紅,轉(zhuǎn)頭對玉鐘道:“大執(zhí)事,此事關(guān)乎靈都觀聲名,斷不可隨意,且請將你觀里的人帶走?!彼故窃隍?qū)玉鐘和李義山走。
李義山望了望華陽,華陽低垂下眼來,她心如明鏡,不再看任何人,亦不求情,雖然幾日折磨下來,她猶自挺立地跪著。
李義山走上前道:“請問常清師父,事情尚未分明,如何處置華陽?”
常清不料他竟如此膽大,微微忖度了一下道:“按理華陽應(yīng)按觀規(guī)懲處,但她自幼雖是由我?guī)熋玫瑞B(yǎng)大,卻并未正式行出道儀式,眼下既犯了此過,應(yīng)著其母親領(lǐng)去教罰,不準再踏入靈都觀門?!?p> 李義山望著她不由悲憤道:“靈都觀明知其母是何等之人,將華陽交與她何異于羊入虎口?”
常凈在旁不耐煩地冷笑了起來:“這是她自己的命,她要有別的親眷愿寫下保證文書,今后生死均與我觀中無關(guān),那也可由其帶走?!?p> 李義山愣了一下,問道:“除了她母親外,要何親眷方可?”
常凈撇了撇嘴道:“除她母親她也別無親眷了,除非——”她冷笑著看了一下李義山又道,“除了有人愿明媒正娶聘她為妻,不過此時也來不及了?!?p> 李義山呆了一下,忽然向文安跪下:“李某不才,愿娶華陽為妻,今生護她無恙,求大師允準?!彼伺e等于是向世人坐實了自己與華陽的私會,平常人若無事豈肯為之。
在場眾人均大吃一驚,令狐絹睜大了眼睛盯著李義山,偏殿中的寧國陡然又站了起來,身邊的春瑤緊張地望著她。
華陽也驚得抬起了頭望著李義山,不待眾人發(fā)話,她卻已開口道:“稟各位師父,華陽不愿?!?p> 端王妃先開口冷笑了起來:“哦——,你為何不愿?”
華陽沉默了一下,道:“華陽曾答應(yīng)過師父,終身守在靈都觀中……”
端王妃冷冷地打斷了她的話:“罷了,我看靈都觀也容不下你了,你也別再禍害人了,這位李公子肯娶你,這倒是條好出路。”端王妃尚不清楚李義山為何等人,但他肯娶華陽這對她來說是大好的消息,剛才侍女報告小王爺已在來玉陽山的路上了。她的兒子她最清楚,從來認定的事沒有人能拉得回頭的,有人娶走華陽比驅(qū)逐她下山更讓自己放心,欽兒再荒唐也總不至于去搶別人的妻子。因此她更迫切地想促成此事,不待華陽再開口,她又向文安、常清笑道:“俗話說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這華陽雖然進觀多年,到底年輕,將來也未必就能安心,不如就放她去罷。”
常清尚在疑慮不語,玉鐘突然發(fā)話了:“不可,”他站起來向文安行禮道,“大師,師父說過云玄大師曾有言華陽不得下山?!?p> 眾人都看向文安求證,文安輕輕地點了點頭。
華陽聞言也毅然道:“各位師父,華陽與這位李公子毫無瓜葛,華陽今生不愿嫁人!”她說的堅決,字字清晰明白。
無奈華陽越如此說,端王妃越以為她是夢想嫁入王府,此時是在等著李瑞欽到來,忙插言道:“婚姻之事多由父母作主,她既然由文安大師養(yǎng)大,大師自當(dāng)可以作主。云機道長固然道法高深,但靈都觀乃女冠所在,況且華陽并未正式出家入道,他似乎不宜多管吧?!彼幸獾貙⒃菩愿臑樵茩C之言。
眾人都望著文安,等著她的裁決。文安望著跪在地上的華陽和李義山沉思了良久,她是看著華陽長大的,打心底心疼華陽,眼前明明是一對好佳偶,何況她更知道寧國若再執(zhí)迷其中,只能走上自己當(dāng)年的路,不若早點斷其執(zhí)念。她點了點頭,起身向前挽起了華陽,望著她道:“我雖非你師父,卻一直視你與女兒無異,你能得一好歸所一直是我所愿,你在天的師父亦會歡喜的?!?p> 常清松了一口氣,在旁也點了點頭:“天意如此,好自為之!”
又有一個侍女猶豫著上前來向王妃報告消息,可站在王妃身邊的令狐絹卻毫無眼色地沒有退讓,仍站著一動未動。端王妃聽畢侍女的耳語,忙又催著寫婚書,笑著道:“這亦是值得賀喜的事,”她向身后一望,很快便有侍女送上一包銀子,她抬了抬下巴,“給這位李公子,權(quán)當(dāng)賀禮!”
李義山卻搖搖頭拒絕了,見華陽仍呆立著不動,過去伸手拉她的手,只覺得她的手冰冷,不由緊握了她的手,低聲道:“我必不勉強你,先離了此地再說?!?p> 華陽身子一顫,抬頭望著他,見他目光溫和坦蕩,并無半點怨憤不平之色,不由眼中滾下淚來。
寧國緩緩地從偏殿中走了出來,今天事情發(fā)展到此地步完全出乎她意料。
華陽見到她,忙將手從李義山手中抽了出來。李義山也怔住了,神色復(fù)雜地望著寧國,半晌才向她作了一個長揖:“長公主……”
寧國望著他凄然一笑,道:“恭喜了!”
華陽忙向她行禮,寧國伸手扶起華陽,將終日插在頭上的烏銀鸚鵡發(fā)釵取下,簪在華陽頭上,微笑著端詳?shù)溃骸昂芎?,真的。?p> 見寧國的眼中似有波光點點,華陽動了動唇卻沒說出一個字,只垂下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