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寫在二十二歲的故事

第六章 流浪者和薄荷味少女【小橋流水】

寫在二十二歲的故事 木拾捌 2675 2020-01-07 15:00:01

  【小橋流水】

  這次分別后不久,楚川動身前往下一個城市采風,小橋也拆掉石膏出院,又開始了晝伏夜出的生活。

  此后兩人的交流都是在微信上,內(nèi)容多是關于微博條漫更新,從條漫構思聊到生活日常,從人生經(jīng)歷中取材創(chuàng)作漫畫。兩人都不自覺地以畫為媒介,滲透進彼此的生活。

  兩人默契度高,不管是故事選取還是畫作細節(jié)修改,都能很快達成一致,不存在將不將就誰的猶豫和糾結。輪廓分明的簡筆畫,配上直白而富有生活氣息的文案,組成的幾格漫畫意蘊深長。小小的病房里折射出生活的萬千變化,白色的四方空間兼任治療身體與治愈心靈的職位,既是天職賦予的責任也是天然攜帶的本命。

  8月過去后,兩人微博上的四個星期共12則條漫算是小小火了起來。兩人的微博粉絲和好友本就是文藝愛好者,有一定的粉絲基礎,加上都有從事策劃推廣的經(jīng)驗,達成零成本宣傳的成就也并不奇怪。簡言之,在職業(yè)上先天的努力養(yǎng)成了吸引自來水的習慣。

  兩人在一開始就確定了非盈利創(chuàng)作,只想用一技之長和愛好,將這份生活樂趣的小小一角分享給更多的人。繼8月后,兩人微博下關于住院趣事的評論不斷增加,條漫也在有條不紊地更新,“小橋流水”漸漸名聲鵲起,越來越多的粉絲聚集在#住院的那些囧事兒#超級話題下。

  氣溫逐漸降低,背著鏡頭在室外采風的楚川是越裹越厚。身處四面寒風夾擊的街頭,烤箱里的紅薯,好比是有點用處但不常見的八倍鏡,常常是在街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某一個轉角遇見它。而背包中保溫杯里的紅棗枸杞茶,就是離不開手且近乎有恃無恐的沖鋒槍,須及時補充子彈——更換熱水。

  晝伏夜出的小橋有感于夜間溫度的滲人,暫停了夜跑后并沒去健身房,而是網(wǎng)購了一臺跑步機。每周的超市采購食材計劃也改為選擇配送到家服務。看著日歷上的時間漸漸逼近12月底,小橋發(fā)了條朋友圈。

  “拉面、溫泉、相撲火鍋……暖暖的冬季去島國流浪一個月。12月31日到日本神奈川,計劃整個1月都在日本吃喝玩樂。有沒有對日本比較熟悉的小伙伴也準備去的鴨,本人是百度地圖導航也解決不了的路癡級別[流淚]

  第一站是神奈川哦,想去看‘箱根驛傳’馬拉松接力賽。雖然不能參加,但作為一個城市馬拉松愛好者&《強風吹拂》追番的B站會員,對于這場山頂往返馬拉松接力賽真的是神往已久。想去現(xiàn)場圍觀,和參賽者一起感受風的力量與速度?!?p>  附圖是《強風吹拂》的動漫截圖、漫畫里的日式拉面美食圖和熱氣騰騰騰的相撲火鍋實拍圖。

  發(fā)完朋友圈后,小橋將這周的最后一則條漫的定稿發(fā)給楚川,準備晚上同時發(fā)布至各自的微博。晚飯過后,楚川發(fā)過來下周的條漫故事的大綱,這次內(nèi)容是關于公益寵物店救治的一只瘸腿流浪貓。

  楚川昨天在街頭終于偶遇到一個買烤紅薯的老大爺,在吃完后將紅薯皮扔進街道旁的垃圾箱時,發(fā)現(xiàn)一只瘦弱的灰色小貓,蜷縮在垃圾箱后的花草叢里瑟瑟發(fā)抖。正好想起上午路過的寵物店,玻璃櫥窗上貼著的字“本店無償救助流浪動物,領養(yǎng)代替購買。”寒冷的街頭,無處棲身的流浪動物需要的正是這樣一處遮風避雨的小窩。

  將小貓送至寵物店后才發(fā)現(xiàn)它左后腿瘸了,楚川在和寵物店店員聊天中,得知這家寵物店是一個救治流浪動物的公益基金會成立的,在全國有10家分店。寵物店救助流浪動物的經(jīng)費全來自基金會和店內(nèi)寵物用品銷售,店內(nèi)的工作人員由獸醫(yī)和志愿者組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類寵物店更像是公益寵物醫(yī)院,為救濟流浪動物而設計。

  楚川的構想是想通過微博條漫為這家公益寵物店做公益宣傳,讓更多地人關注流浪動物,了解救助的新方式,同時也能為流浪動物公益基金會吸引流量。公益寵物店實際上扮演著流浪動物的紅十字會醫(yī)院的角色,受傷的流浪動物住在公益醫(yī)院,在愛心工作人員和同伴的陪伴下接受治療,恢復健康。這家醫(yī)院里大多是喵星人和汪星人,它們彼此間的眼神交匯,“喵嗚”和“汪汪”聲的交流。在這里,也有著“住院的那些囧事兒”在不斷上映。

  小橋看完大綱后表示可以,而且這個月還剩下兩周共六則條漫,都可以以寵物醫(yī)院為背景展開。兩人決定多了解一些關于救助流浪動物和照顧小動物的常識,這樣在條漫創(chuàng)作時還能科普一波相關知識。關于這家公益寵物店是否署名宣傳,則由楚川進一步和寵物店負責人溝通。

  寫完兩則條漫的腳本,時間將近深夜1點。楚川點開小橋的朋友圈主頁,翻看著最新動態(tài)。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他形成了半夜翻看小橋朋友圈的習慣,明明因為條漫創(chuàng)作兩人經(jīng)常在微信上聊天,但對著屏幕圍繞畫說著話,隔著的不只是兩座城市間的地理距離,或許雙方潛意識里都意識到自己正在撐船前往某個渡口,但湖面上水霧朦朧,站在船頭的人被水汽打濕衣襟,微微寒意刺激著感官,縱然雙眼十分清醒,但在霧氣中卻難覓半分方向。

  因緣際會在跳棋棋盤上相遇,相對而望的雙方,兩者間直線距離固定不變,彼此的目的地對稱且相似。但要到達目的地,每一步都要經(jīng)過考量和計算。無論是向左向右,還是向前向后,都是為了那唯一且固定的目的地。每一粒玻璃彈珠都在腦海里百轉千回地滾動,它通往目的地的每一步都在思緒的九曲十八彎里挪移。

  雖彎彎繞繞太多,但卻是必經(jīng)的磨煉,唯此才能真正懂得這趟曲折之路的意義。唐僧西天取經(jīng),從大唐到天竺,中間相隔的不是若干個筋斗云的航程,而是九九八十一難的心路歷程。兩點之間,最短的是直線,收獲最大的是翻山越嶺的每一步里程。

  在每一次翻看小橋朋友圈的深夜,楚川內(nèi)心都在計算著離目標地點的時空距離,但他并未意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算法運轉。

  看到小橋朋友圈發(fā)的日本1月游計劃,楚川想起曾經(jīng)做過的一期島國四季主題攝影,當時一起合作的同事是在日本生活了三年的留學生。為了讓攝影展作品更富有生活氣息,同事還特地整理了一份日本四季旅游攻略作為圖片備注的資料參考,可惜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全部展示在網(wǎng)頁上。想到這里,楚川登陸線上辦公系統(tǒng)的云端,找到那期攝影展資料里的旅游攻略表,并下載了下來。

  回顧每年1月的工作安排,好像自創(chuàng)辦網(wǎng)站后就沒有刻意休過長期。即使沒有看起來讓人羨慕的邊玩邊工作的外出采風,他的工作大部分都可以線上完成,因而時間比較自由。但也正因如此,他也沒有請假或者假期的概念。在已經(jīng)實現(xiàn)財務自由的條件下,本來是將攝影和旅游的愛好變成工作,是為了滿足生活的樂趣。但不知從何時起生活樂趣與工作本末倒置,每一次尋找樂趣的外出都變成了是為完成更好的工作。

  這次想去日本是因為什么呢?居然是產(chǎn)生了和小橋一起結伴旅游的念頭后,這一發(fā)現(xiàn)讓楚川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雖說在和同事交流工作時,他善于與人交流,適合做頭腦風暴的組織者,沒有同事會認為他是個疏于交際的獨行者。但其實在工作以外,他幾乎與所有人都保持著三分距離。即使是在面對家人時,楚川也是“謝謝”、“你好”、“不客氣”和“抱歉”為標配的淡漠性子。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