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兒,那不是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嘛,這是出了什么事情?”
“你個蠢蛋,難怪一輩子只會做炊餅!難道你忘記了前段時間官家閱兵的事情了?大軍北伐??!”
“對啊!這騎兵這么急匆匆的,難道前線戰(zhàn)事不利?”
“要是前線不利,這汴梁城里的諸位相公早就坐不住了,現(xiàn)在諸位相公都安穩(wěn)的坐班,說明前線肯定沒問題?!?p> 聽了李哥兒的分析,男子不住的點頭,道:“李哥兒到底是讀過書的,事情說得頭頭是道,比咱有本事多了。”
“那是...”
街面上議論紛紛,但百姓的議論多事猜測,而真正知道事情真相的諸位大臣則為此在朝堂上爭得不可開交。
“陛下,宋遼之間已經(jīng)和平百年之久了,我朝無端擅開邊釁實非明智之舉!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與其浪費國力去爭奪那燕云之地,還不如留給遼金讓他們相互爭斗。與我朝來說無論是遼金,他們所求不過是些許錢財,付歲幣而得太平豈不是非常劃算?”
朝堂上以老孔為代表的儒臣清流極力鼓吹趙佶收兵,這看似有道理的論點自然引起了朝堂上的巨大爭論。
“真是一派愚昧無知的歪理邪說!”作為主戰(zhàn)派的代表,李綱義憤填膺的出言駁斥。
言語間有些不留情面,主要是在他看來這些清流別的本事沒有,扯后腿的本事卻一個比一個厲害!
“孔大人所言實在令在下‘大開眼界’??!要是依孔大人之言,那我大宋則如‘稚子懷金過市’!若無燕云之地的雄關(guān)與山川之險,那遼金的蠻人豈不是隨時都能南下劫掠我大宋子民!長此以往,我大宋在遼金等國面前予取予求,那我大宋還有何體面!
更何況,以歲幣換取和平也不過是孔大人的一廂情愿而已?!?p> “你...你李綱也是讀圣賢書的人,豈有不知‘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的道理?若我大宋參與進遼金之戰(zhàn),且不說勝負難料,僅僅是消耗的錢糧便不知凡幾!此戰(zhàn)之后,百姓家家素縞可以預見!”
清流們爭得滿臉通紅,但自古以來便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果用語言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那這個世界早就大同了。
坐在龍椅上的趙佶面無表情的看著下方爭吵的諸位大臣,按照張揚的要求,這個時候他默默的把那些整天把‘君子之德’掛在嘴邊的人全都記下來,待未來開疆拓土之后,把這些人全部送出海外,好好教導一下那些山里的‘猴子’。
就在眾人依舊僵持不下的時候,門外的太監(jiān)歡天喜地的闖了進來,一邊跑一邊吶喊著:東路軍大捷,斬首一萬!
嗡嗡的大殿內(nèi)瞬間安靜了下來,一干大臣面面相覷。而李綱在聽到這話之后更是如同打了興奮劑一樣,面色潮紅的宛如達到了某種特殊的狀態(tài)。
“奴才恭喜官家,東路軍大捷,張宣撫使陣戰(zhàn)遼將蕭干!斬首一萬!”
“好!”
趙佶猛地一拍桌子,整個人頓時站起,笑了足足一分鐘這才停下來。
而大殿上,即便是李綱這樣的主戰(zhàn)派,這個時候也忍不住精神恍惚。至于那些主和派的大臣,這個時候都忍不住懷疑張叔夜是不是謊報戰(zhàn)功了!
好在張叔夜的人品是有目共睹的,這些人最多也只是在心底懷疑一下,沒有說出聲來。
“這怎么可能...”老孔一臉的不可思議,有些呆滯的吶吶低語。
要知道老孔可是山東人,自大宋開朝便優(yōu)待士大夫,而作為孔圣人之后的孔家在山東那絕對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張揚在山東發(fā)現(xiàn)了大銅礦,一個月產(chǎn)量就有百萬貫!
財帛動人心啊,如此潑天巨富,就是圣人也會動心,更何況他們只是圣人的后代。
如果北伐被趙佶叫停了,那區(qū)區(qū)一個知州還不是任由孔家捏圓搓扁...
李綱也怔怔的愣了半天,呢喃道:“這簡直是我大宋無有之大勝啊...”
很顯然,北伐的順利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而這場巨大的勝利更是堅定了像李綱這樣主戰(zhàn)派的心!所以當趙佶宣布繼續(xù)增兵東路軍的時候,所有大臣全部贊成通過了。
至于張叔夜提到的強大兇狠的火器,在諸位文臣的眼中不過是‘奇技淫巧’罷了。最主要的,還是他們看到了文臣領(lǐng)兵作戰(zhàn)的可能。
五萬大軍和所需的糧草輜重不是一時半會就能籌備好的,而且張揚的水泥運輸船還沒有回來,走陸路的話大軍消耗太大。
而隨后被趙佶下令送入城的蕭干的尸體和眾多腌制的人頭在汴梁的街道上招搖過市,全汴梁的百姓在得知東路軍擊敗了遼人后歡騰的如同過節(jié)。這些首級全部被拉去了宗廟,由趙佶祭告了大宋的列祖列宗。
東路軍的勢如破竹讓百姓更加期待童貫帶領(lǐng)的西路軍了,西路軍與東路軍不同,他們足足有十萬大軍!而且還有種師道這樣的沙場名將在其中,為何還未傳回捷報?
這多少有點冤枉童貫了,與一馬平川的幽州平原不同,云州之地位于太行山脈,多山難行!再加上他要逆黃河而上,大軍前行的速度自然要慢得多。
張揚這邊都與蕭干交手了,童貫還在黃河上飄著呢。
經(jīng)過了十天的行軍,童貫的西路軍終于到達了宋遼的最前沿——偏關(guān)!
偏關(guān)歷史悠久,它與寧武關(guān)、雁門關(guān)合稱為中華三關(guān),而偏關(guān)更是被稱為‘三晉之屏藩、晉北之鎖鑰’!
之所以走偏關(guān)而不是雁門關(guān)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偏關(guān)緊靠著黃河,走水路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糧草。
大軍穿過偏關(guān)后便直撲朔州!
而早在童貫大軍還在黃河上飄著的時候,寧武關(guān)的守將便收到趙佶的命令,派出小股部隊騷擾朔州,演出一副大軍將要從寧武關(guān)進攻朔州的假象。
經(jīng)過三四天時間的戰(zhàn)術(shù)欺騙,遼人基本確定了大宋將從寧武關(guān)攻擊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