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回憶與河

第九章 規(guī)劃

回憶與河 楚耳良 2322 2020-01-12 20:35:15

  不出楚朗的預料,他的新生意很快獲得了小小的成功。

  有徐老頭這個熟人在,事情總是容易的多,不只是師專家屬院的,連附近居民區(qū)的都讓他喊來了不少。

  聽說有免費試吃,免費!這個字眼似乎有魔力似的,很快吸引來了一些好奇心重的顧客。只一口,多數(shù)人又立刻沉迷于美味。于是,很多人原本是沖著免費來的,結(jié)果卻不知不覺的花了錢。

  五毛錢一串,對多數(shù)城鎮(zhèn)居民來說,還是能爽快拿出來的。

  而那一串魚干至多不過一兩多,于是,一斤四塊的高價魚干就這么順利賣出去了。

  刨除配料成本,再算上魚干的重量損失,同樣的魚,他的利潤率轉(zhuǎn)眼多了一倍有余!

  更重要的是,他由此擺脫了初級產(chǎn)品供應階段,順利往產(chǎn)品線上游走了一步。于是,一切都不同了。

  賣完最后一串魚,揣著五十多塊錢,楚朗就迫不及待的蹬著車子往家里趕去。

  回到家,他就揚著一疊明顯厚多了的紙幣,對正收拾羊圈的楚志誠道:“爸,這回賺的又多了?!?p>  “多少?”楚志誠手里還提著一筐子草,快步走了過去。

  “五十一!除去配料錢也有四十多?!?p>  “乖乖!這么多!”楚志誠瞪著眼睛,是真的有點驚著了。

  一天五十塊,這跟很多城市職工工資都差不了多少??!只不過,一個單位是按天,一個是月!

  “爸,我想著以后不用去河里捉魚了,出錢讓人家去。我算了算,這樣也能把魚干做多點,賺的比這還多!”楚朗又說道。

  楚志誠愣了愣,目光卻越發(fā)迷茫,“你這都從哪學的道理???!”

  楚朗哈哈笑道:“當然從書里學的。要不人家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p>  楚志誠沉默了片刻,莫名嘆了口氣,擺擺手說道:“你想咋弄就去吧。我不懂,也管不了啦!”

  從古至今的家庭中,更能獲取生存資源的成員總能很輕易的獲得話語權(quán),而且這樣的轉(zhuǎn)變能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就像當父母老去,成年了的孩子會理所當然的接過家庭的決定權(quán)。只是,楚朗這接班實在有些早了。幸運的是,楚志誠并不是個愛面子的,于是這種心理轉(zhuǎn)變也格外的順利。

  在閉塞且無聊的鄉(xiāng)村,消息總是瞞不住的。楚朗本想去村支書家借大喇叭宣傳,但還沒等他去,他家收小魚的消息就已經(jīng)傳遍了半個村子。

  接著,成群的人圍到他們家門口,都是打聽消息的。多數(shù)是抱孩子的村婦,老頭老太太也不少。

  饅頭站在堂屋門口,一邊狂吠,四肢緊繃的看著院子里鬧哄哄的人群。

  “志誠哥,你家真收小雜魚?”有人扯著嗓子,對正搬凳子的楚志誠喊道。

  “收!一斤七毛!先說好,大于半斤的不收!”楚朗立刻喊道。

  “你別插話,恁爸咋說的?”

  “……”

  楚朗滿臉無奈的看著那人,又看看旁邊的老爹。

  毛沒長齊的通通沒有話語權(quán),這是在哪都成立的慣例,當然,總有些人從來不在慣例之中。

  楚志誠終于抬起頭,說道:“這事就是朗子弄的,他說的就算數(shù)?!?p>  有楚志誠的背書,事情頓時就變得不一樣了。大家都驚奇的看著楚朗,這個在村里以學業(yè)成名的少年。不是書呆子???

  楚朗也不理會那些目光,直接喊道:“價格已經(jīng)說了,七毛一斤,不算高,但比到集上擺攤好多了吧。這第一批我先收一百斤?!?p>  “一百斤?那也太少啦!”有人說道。

  “我又沒說就收一次,以后還收!”

  熟練的回答著各人的疑問,楚朗也不著急,這里都是他的長輩,盡管心里不滿,甩臉色卻是不敢的。

  不過很快的,問話就結(jié)束了,已經(jīng)有人出了院子,接著更多人意識到了什么,也趕忙回去了。

  對這些村民來說,有個賺錢的事不容易,像這樣不需本錢的買賣,誘惑力尤其的大。

  其實,在有集市的時候,街上也是有人拉著魚賣的,但數(shù)量都很少。畢竟魚不便宜,還費油,更重要的是舍得買的人就那么多,市場太小了,稍微多點就會造成價格傾軋。所以大家偶爾捉魚也都是自己家吃了。

  可如果有人穩(wěn)定的收,那就又不一樣了。特別是,他們村剛剛損失了夏糧,缺錢,這是所有家庭面臨的大問題?!?,隔壁楚向東家除外。

  到了半下午,就陸續(xù)的有人送魚來了,不多,也就兩三斤。楚朗熟練的稱重,拿錢。

  于是,到晚上的時候,楚朗家的院子里就多了三四十斤魚。

  為了有地方晾曬,楚志誠前幾天特意搭了個木頭架子,墊上雨布,再把魚處理好倒上去?,F(xiàn)在,楚朗家滿院子都是魚腥味,不過無所謂了,沒人在乎這些。

  接下來的幾天里,除了師專家屬院那邊,楚朗就蹬著車在市區(qū)到處轉(zhuǎn)。尤其是工廠宿舍區(qū)跟學校家屬院,總之哪里居民工資高去哪。

  到了地方,他就先在附近混幾個熟人,順便把攤子的市場打開。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展,到現(xiàn)在,楚朗心中已經(jīng)有了一個完整的生意規(guī)劃。

  ……

  不過很快的,當秋播開始的時候,連楚朗也不得不放緩了自己的步子,他得去地里干活了。

  不在農(nóng)村,也許很難理解這種行為。明明去城里可以賺更多,但所有人都把他放棄一些利益,回來忙秋播當做理所當然的事。

  就像多年后,當進城務工的風潮興起,很多農(nóng)民工寧愿耽擱兩個月,再搭上來回路費也不愿放棄農(nóng)忙,即使,農(nóng)田一年的收入可能還沒有那兩個月賺的多。這一點,在楚志誠這一代尤為明顯,他們本能的并不信任錢財,糧食才是真正讓他們心安的。

  他們這里秋播種的多是棉花,原因很簡單,它的收成比玉米高。不過,小楚莊是個例外。他們村地勢比較低,下雨容易積水,所以更好的選擇是耐水更好的玉米。

  玉米跟小麥的播種并不一樣,因為玉米個頭要大一些,所以不能種的太密。這會又沒有專門的播種機,農(nóng)民們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先用鐵鍬掘個小坑,接著放幾粒玉米種子。就這么順著田壟一路走過去。

  雖然方法原始,但這樣的播種其實比想象的要快,五畝的地塊,差不多要倆人配合一整天完成,算是輕松些的農(nóng)活。唯一惱人的也只是地里實在有點曬人。

  真正難熬的是玉米長起來,要二次施肥的時候,那時候的玉米地簡直就是長刺的桑拿房。一人高的玉米地又潮又熱又悶,有汗出不來,而且玉米葉還全是小刺,人們得穿長袖長褲,還要提著二三十斤的肥料穿梭其中,一待就是幾個小時。

  等幾畝地的工作完成,人得去了半條命,就連最不怕苦的農(nóng)夫遇到那樣的工作也要皺眉。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