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草,更是奇特,它生長在碗櫥里,叫做“養(yǎng)蒲”。它的葉子像一把把扇子,能夠自然地搖動,一搖動就有習習的涼風生出來,可以驅(qū)逐蒼蠅和蟲子,并且可以使碗柜里存放的食物不會因為天氣熱就變得酸臭。這對于節(jié)儉的堯當然也是很有好處的。
再說浮槎。堯做國君的第三十年的時候,西海上忽然出現(xiàn)一只巨大的浮槎,槎上閃耀著亮光,晚間明亮,一到白天,光就熄滅了。這光乍大乍小,在漆黑的夜晚看來,浮槎竟像橫貫著一輪忽閃忽閃的明月。浮槎繞著四誨游行,十二年一周天,就算游行完了。然后又周而復始。人們便把這槎叫做“貫月查”。
堯不但本人是一個好國君,在他左右辦事的,也差不多全是一些有名的賢臣:如后稷作農(nóng)師,倕作工師,皋陶作法官,夔作樂官,舜作司徒,掌管教育,契作司馬,掌管軍政等
皋陶的狀貌,長得很奇:臉色青中帶綠,好像剛削下皮來的瓜,嘴巴長長地伸出來,像馬嘴巴。他當法官,可真是精明干練,鐵面無私,無論什么疑難的案子到他手里,他都能馬上弄個一清二楚,決不含糊。他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本領呢?原來他養(yǎng)有一只獨角神羊,叫做“解薦”,替他效了很大的勞。這羊長著青色的長毛,身軀龐大,有點像熊,夏天住在水澤邊上,冬天住在松柏林里,性情極忠耿正直。
遇到兩人發(fā)生爭端,它總是用角去觸那沒道理的一方,馬嘴的皋陶就養(yǎng)著這么一只神羊,他審問案件只消把爭論的雙方叫上堂來,命這羊用角向下面觸去,誰是誰非,誰有道理誰沒理,一下子全都明白了,真是再簡單省事不過了。所以他對于這只替他效勞的神羊,看得比什么都寶貴,進進出出都不忘要去侍候它。
當然,如果他的羊真是出了什么毛病,他這法官也就很難當下去了。和神羊觸邪的情況相仿的,堯時朝堂的庭階上,生有一種草叫“屈佚草”,凡是有奸佞的人入朝,那草就會彎曲了它的莖干,用莖干的尖端指向那佞人,所以又叫“指佞草”氣這比神羊觸邪更方便多了。
做樂官的夔,只有一只腳,他和東海流波山的那個也是只有一只腳的夔牛,有一點遠親關(guān)系。他做了堯的樂官以后,就仿效山川溪谷的聲音,作了一支樂曲,叫做《大章》,人們聽了他這樂曲,都自然心平氣和,減少了許多無謂的爭端,他又把一些石塊和石片來敲打得啪啪地響,以至于各種各樣的飛禽走獸都應和著他這音樂的節(jié)拍很有勁地跳起舞來
堯做國君做了很多年,在他的晚年,柢支國獻來了一只重明鳥。這重明鳥,又叫雙睛鳥,一只眼睛里面生有兩個瞳子,形狀像雞,鳴叫的聲音像鳳凰,時常把羽毛解落下來,光著身子在天空中飛翔。這鳥能夠驅(qū)妖除怪,趕逐犲狼虎豹。不吃別的東西,只吃點玉膏。
把它獻來之后它卻又飛回國去,以后或者一年來好幾次,或者好幾年都不來。人們都非常盼望重明鳥飛來,時常灑掃門戶,表示對它歡迎。它沒有來的時候,人們便拿木頭或金屬刻鑄成它的形狀,安置在門戶上面,據(jù)說這么一來,妖魔鬼怪見了,也就自然膽怕,只好遠遠地逃避開去。
當時,槐山上有一個采藥的老漢,名叫偟佺,因為常吃仙藥,身上遍長白毛,兩只眼睛都吃成了方形;年紀雖老,卻身輕體健,能夠把那飛跑的馬逮住。他看見做天子的堯一天到晚操勞國事,愁眉雙鎖,身體也很羸瘦,心里可憐他,便把山上釆來的松子,帶下山去送些給他,并告訴他服食的方法。堯承領了采藥老漢的好意,可是因為國事忙碌,實在沒工夫去吃那松子;據(jù)說當時有別的人得到松子吃了,他們的壽命都活到了兩三百歲,而堯呢,才活了一百多歲就死了
堯這么勞心焦思地替人民辦事,可是當時也還有并不感謝他的勞苦的。有這么一個老漢,年紀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在大路上做丟木塊的游戲。這種游戲,叫做“擊壤”;就是把兩只削成上尖下闊、形狀像鞋子的木塊,一塊放在地上,一塊握在手里,站在三四十步遠的地方,把手里的木塊向地上的木塊擲去,打中的就算羸。有點像古時候歐洲人玩的“九柱戲”,也有點像俄羅斯人玩的“掃城”。
老漢正在那里天真爛漫地玩這種游戲,玩得很起勁,觀眾當中忽然有人發(fā)出感嘆的聲音說:“啊,真?zhèn)ゴ笱?,我們國君堯的圣德竟廣到這個老頭子的身上來了?!崩蠞h聽了這話,很不以為然,便向那人說:“我不懂得你說這話的意思。每天早上太陽出來我就起身工作,到太陽落山我才休息,我自己鑿了井來喝水,自己耕了田來吃飯,請問堯?qū)ξ矣钟惺裁炊鞯履??”問得那人竟無話可答
堯的年紀漸漸老了,他的兒子丹朱又很不孝,他不愿意因為愛兒子的緣故而使天下的人民受害,便時常留心天下的賢人,想把帝位禪讓給他。當他還沒有得到舜的時候,他聽說陽城的許由最賢,便親自去拜訪許由,說明他禪讓天下的來意。可是許由是個清高的人,不愿意接受他的禪讓,連夜逃跑到箕山下面的潁水邊去居住。
堯見他不愿意接受天下,又派遣人去請他來做九州長,清高的許由聽了更是討厭,趕忙到潁水邊去掏了水來洗自己的耳朵。他的朋友巢父牽了一頭小牛到這里來正想給牛飲水,看見他洗耳朵,覺得奇怪,便問他的緣故。許由說:“堯想聘我去做九州長,我討厭這種惱人的言語,所以來洗我的耳朵?!背哺嘎犃怂脑?,微微哼了一聲,說:“算了吧,老兄,假如你一向就住居在深山窮谷,存心不想要人知道的話,那么誰又能來和你找麻煩呢?你故意在外面東逛西蕩,造成了名聲,現(xiàn)在卻又在這里洗耳朵,可不要把我小牛的嘴巴弄臟了!”說著,徑自牽了牛到上游喝水去
關(guān)于丹朱,丹朱是堯的長子。堯娶了散宜氏的姑娘,名叫女皇的,生了丹朱,丹朱為人驕傲暴虐,喜歡帶了隨從臣仆,到各地去漫游,稍不遂意,就大發(fā)脾氣,虐待他的臣下。那時洪水為害,彌漫天下,丹朱出游,總是坐船,漸漸習慣于水上生活,對于人民的痛苦無動于衷,倒是覺得坐著船東逛西蕩很有意思。
后來洪水被大禹治理平息了,有些地方水淺,不能通船,任性的丹朱卻還要不分晝夜地叫人替他推著船走,謂之“陸地行舟”。有時他干脆就和一些壞朋友關(guān)起門來,在家里胡鬧,鬧得真不像話,堯看見丹朱性情太乖戾,教育無效,暗中焦急。他因此制作了圍棋教給丹朱,希望用棋道來潛移默化地改造丹朱的性情,希望他最終能夠改邪歸正。
堯給丹朱制作的這副圍棋是拿文桑來做棋局、拿犀角和象牙來做棋子的,都是名貴的材料,不同凡響,哪知道丹朱對于圍棋這玩意兒,起初還覺得新鮮有趣,曾經(jīng)專心致志去研究。一旦玩得厭倦,就扔開圍棋,仍舊伙同他的那些壞朋友胡鬧去了。堯拿他也實在沒有辦法。
后來堯決定把國君的位置禪讓給舜,怕丹朱不服,便先頒下詔命,把丹朱放逐到南方的丹水去做諸侯,由后稷監(jiān)督著,克日動身起程,那時,南方有一個部族叫“有苗'又叫“三苗”的,論戚誼是丹朱的近親,和丹朱關(guān)系很好,他們的首領對于堯把天下讓給舜這件事,大不以為然,群眾中也議論紛紛。丹朱來到,就像火堆里添了干柴,使火勢燃燒得更猛。很快他們就互相勾結(jié)起來,舉起反叛的旗幟,企圖進攻中原,推翻堯的統(tǒng)治。
大公無私、智量高遠并且勇敢堅毅的堯,早已料到有此一著。他決不會因為三苗和丹朱的反對而改變他的政治主張。于是在得到確定的情報之后,不慌不忙,調(diào)兵遣將,親自掛帥,開赴南方去消滅起義軍。丹朱和三苗并未料到堯的軍隊來得這么快,只好匆忙整頓旗鼓,迎住來敵。父子倆的軍隊就在丹水的戰(zhàn)場上進行了一場鏖戰(zhàn)。因為人心所向是在堯的這面,堯的軍隊一舉而擊潰了丹朱和三苗的聯(lián)盟軍。雖然據(jù)說這聯(lián)盟軍都割取丹水里所產(chǎn)丹魚的血來涂足、練就在水上.行走如履平地的邪術(shù),究竟還是挽救不了潰敗的命運。
在這場大戰(zhàn)當中,三苗的首領被殺了。丹朱呢,畏罪自殺,跳水死了
像冰化雪消般地,一場聲勢浩大的亂子很快就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