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青龍,越舞越窮,家里弄得像賴烏龍?!笔笕思亦l(xiāng)有的人這樣自嘲和揶揄自己做淘籮。
為什么叫“手舞青龍”呢?因為做淘籮都是用一根根細長的篾絲在向底子和框口上編,有時青色的篾絲在做淘籮人手指的快速撥動下起伏波動,恰似龍蛇騰游呢;家里弄得像賴烏龍,這倒是實情。劈竹子,打節(jié)、起黃篾,刮篾子產(chǎn)生的篾青、篾花,削口條削下來的屑粒子都是廢料垃圾,再加劈竹子、起篾子、劃篾絲、刮篾子,所要的場子都很大,整個家里確乎有點亂,有點臟,說搞得像賴烏龍一點不為過。然而,這就是當(dāng)時農(nóng)民為掙點手頭的活動錢、零花錢所應(yīng)作的付出,亂了、臟了,收起來,理好了,掃干凈后坐下來,很舒暢,很有成就感噢!
淘籮,又叫“筲箕”,是一種竹器,淘米的用具。因其編織較細密,有時被討飯者挎在手臂上,所以鄉(xiāng)下人也會戲稱“討飯籃子”。
寫這段文字時,鼠人先查“淘籮”,沒有這個詞的“百科”解釋,后查“筲箕”,卻有專門百科詞條,解釋一大片,概而言之,中國民間用來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亦可見用之書面語,筲箕比淘籮更有普遍性。
鼠人家鄉(xiāng)靖江是個盛產(chǎn)青竹的地方。因為這地方原就是沙灘,沙質(zhì)土最適合青竹生長。條條圩村,家家屋后,都有竹園。東圩到西圩,宛然一條條青色的長龍。每當(dāng)逢集,從這一條條圩村當(dāng)中,常有人扛著一扛扛竹子出來,到集上去賣。在路上,特別是街頭,常有許多私自買竹子的人。這些本地的青竹消費者,除少數(shù)是買了請篾匠做竹器家具自己用以外,大多數(shù)是靠買竹子做成淘籮、籃子一類竹器制品再賣出去賺錢的人。
家鄉(xiāng)人做淘籮有多大賺頭,鼠人為何也想做淘籮來賺錢呢?原來行內(nèi)人都有客觀評估:少說丁頭賺,做得好一翻三?!岸☆^賺”就是花多大本錢能再賺多少錢,實際就是一變兩,一翻三,就是一個本錢能賺兩,那是做淘籮的最高境界了。不管怎樣,這樣的賺頭對于當(dāng)時做工分,一個勞動日十分工年終決算只能算兩毛、三毛錢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即使工分值高,也得等年終決算,才能拿到幾個“余糧”錢,哪有平時手頭扒扒來錢靈活、方便呢!
然而,這樣的賺錢手段在當(dāng)時有些社隊干部眼中并不看好,他們認為耽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特別是“剎ZBZY尾巴”那陣子,更是不受待見。好在鼠人和小姐姐初學(xué)之時,大環(huán)境還好,鄰里鄉(xiāng)親還挺鼓勵,甚至有貼己的說,“你們做了,我到時幫你帶去賣!”
新學(xué)做的,就怕做不好,賣不掉,本錢賠了不說,淘籮背到街上收購站,賣不掉再打回,背在身上,多丟人現(xiàn)眼??!面子沒處放,下次更不敢做了。
貼己的朋友就不一樣,真想到鼠人和姐姐心坎里去了,同時也不忘補一句:“你們兩個,做事認真講究,做的淘籮,我想一定能賣掉!”這是信任鼓勵,也含有告誡成分。老做淘籮的都知道,偶有做的賣不掉,不一定是新做者,而是偷工減料,粗制濫造,圖著賺快錢的出手就差的那一類人。
鼠人和姐姐不是那種類型人。兩三年來的同勞動,一起共事,大家都熟悉,都了解了。于是姊妹兩準(zhǔn)備家當(dāng),斫刀、刮刀,兩刀而已;刮刀要配個座子,找塊結(jié)實的木板稍子,請木工鋸兩道縫,鑿出一個凹槽,找塊木剎子,就可把刮刀固定好了。然后就可去買原料,青竹,就地取材,好買;口條,需要毛竹削了用鐵絲扎成圓口,上厚下薄,將來做成就是淘籮的圓口框,很關(guān)鍵,很重要。這些買啊,劈啊,削啊,還是男孩子鼠人擔(dān)當(dāng)起來了。有時先讓何六子等熟悉老手來幫忙示范,看著學(xué)起來,有的就鼠人自己摸索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