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夙世結(jié)

(三十六)歷史

夙世結(jié) 陳默1008 9900 2020-04-08 20:00:00

  岳飛死后,張憲、岳云被處斬,家人被流放,但他的冤情最終得以昭雪,他的后代子孫也頗受器重。岳飛的孫子岳珂一生著述頗豐,為后世研究岳飛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但是岳珂對于岳飛的研究主觀性較強,他的著述本身也使很多關(guān)于岳飛的材料難辨真?zhèn)巍?p>  一千年過去了,岳飛作為千古留名的大英雄成為中華民族的軍魂,而他身上的忠義勇武,頑強不屈也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

  關(guān)于歷史上岳飛的相貌和性格,有一種說法是他方臉大耳,眉宇開闊,毛發(fā)稀疏,有英雄氣,但是有大小眼,照此推斷,岳飛應該不屬于帥哥,而且從岳飛投軍時擔任的職位,他身高不高,我在小說里說他身高不高,略有小腹,有大小眼,但還是把他描寫成了帥哥。

  歷史上岳飛的性格沉毅多謀,剛直不屈,我在小說里把他寫的偏于沉默,而且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但喜歡厲敏所說的平等一類的東西,因此才會屢次觸怒龍顏,致有殺身之禍。

  至于宗弼,我想多說幾句,不是為他平反,就是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宗弼奪回河南、陜西諸地之后,讓劉豫手下的軍隊悉數(shù)解甲歸農(nóng),既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又支援了生產(chǎn),民情大悅。宗弼還親自到民間訪求百姓疾苦,百姓們都說賦稅過重,要求減免。宗弼回來后就將賦稅減輕三分之一,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開始復蘇興旺起來。

  宗弼積極搜羅漢族文人、士大夫,讓他們?yōu)槠淞⒅贫?,定分階,以漢法統(tǒng)治漢地。蔡松年、曹望之、許霖、張子周等都是宗弼選拔信用的漢官。但他為了提拔自己親信,也殘酷清洗了許多舊臣。

  宗弼還積極推行“計口授地”,這是女真族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最關(guān)鍵一環(huán),是女真族奴隸制社會內(nèi)部一次重大變革,也是對守舊勢力予以沉重打擊的措施。

  宗弼作為金國的開國功臣,武能定國,文能安邦,他一手促成宋金和議,又大大加速了金國的漢化,為金國世宗盛世的開創(chuàng)奠定了基礎(chǔ)。雖然他作為劫掠者,在民間傳說中被刻畫的頗為不堪,但歷史上的完顏宗弼,不僅是天才的軍事家,也是偉大的政治家。

  值得一提的是,宗弼在公元1140年與岳飛對陣時為了培養(yǎng)新一代將才,特地帶上了幾位年輕的宗室貴戚。這四位宗室貴戚里,他自己未來的女婿紇石烈志寧和他的表弟仆散忠義后來成為金國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將,而他的兩個侄子,宗干之子完顏亮和宗輔之子完顏雍,更是先后做了金國第四代和第五代皇帝,使金國的國力達到鼎盛。眼光銳利至此,實在讓人驚嘆。(我在小說里說完顏亨也參加了此次征戰(zhàn),實際上完顏亨此時尚小。另外,小說中宗弼在宗干面前發(fā)誓一輩子照顧子侄的情節(jié)也來源于此,從史料看,宗弼對眾子侄頗為照顧,所以死后地位仍持續(xù)上升。從史料看宗弼和眾兄弟的關(guān)系也過得去,這很可能得益于重視家庭和家族的原始社會背景,我在小說中說宗弼一生敬重大哥宗干即源于此。)

  宋金議和后不久,宗弼申請致仕,熙宗沒有應允。宗弼死前一兩年,親率精兵北征蒙古。關(guān)于宗弼北征蒙古的結(jié)局,《宋史》中說的相當狼狽,但是不少研究人員指出南宋和蒙古并不相鄰,根本無從知道金軍的敗績。我也覺得宗弼北征蒙古的結(jié)局不可盡信《宋史》,反而是《金史》的一些蛛絲馬跡顯示當時的金朝國力強盛,有能力對蒙古諸部實行有效打擊。后來,宗弼主持修建的了一段防御蒙古人的長城(不是萬里長城),這段長城,成吉思汗直到死都沒有越過。我個人感覺,蒙古諸部當時的狀況跟立國之前的女真諸部類似: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缺乏統(tǒng)一指揮,不得不臣服于強大的異族統(tǒng)治者。后來蒙古諸部經(jīng)歷了和女真諸部類似的逐漸統(tǒng)一和壯大的過程,在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瘋狂擴張中成就了人類歷史上最廣大的帝國,因此也有人說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和元太祖成吉思汗是冷兵器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家。雖然完顏阿骨打的知名度遠低于成吉思汗,也比不上自己排行不明的兒子完顏宗弼,但他的表現(xiàn)絕對堪稱“戰(zhàn)神”,也不遜于我們所熟知的任何一員名將。歷史上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不僅能征善戰(zhàn),而且相當開明,他建立的金王朝雖然不如南宋富庶,也沒有元朝那樣疆域廣大,但與一般的中原王朝相比并不遜色。

  可惜金國的史料大都被蒙古人銷毀,與女真人戰(zhàn)和百余年的宋人也對金國恨之入骨,因此金朝在很大程度上被抹殺和遺忘了。

  實際上,金國不僅在軍事上是當時東亞乃至世界的霸主,在經(jīng)濟經(jīng)濟上也僅次于南宋,頗為繁榮。如果以現(xiàn)今中國的版圖為依托,將遼國和北宋視為一體,將金國和南宋視為一體,那么金國和南宋所共同創(chuàng)造的GDP實際是高于遼國和北宋的。從這種角度上說,女真人乃至后來蒙古人的擴張,實際是經(jīng)濟分布失衡的必然結(jié)果。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到國際的高度,就會發(fā)現(xiàn)舊平衡打破,新平衡建立是一種必然的歷史進程,即使這種進程的殘酷,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很多中國人做過這樣的假設:如果沒有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南侵,中國早就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了。但是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崛起和沒落告訴我們,一國獨霸的局勢是不可能長久的,實現(xiàn)全人類的共同發(fā)展才是歷史的最終選擇。

  從這種意義上說,女真人、蒙古人、以及女真人的后身滿族人雖然嚴重延滯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但他們的行為卻有相當?shù)谋厝恍浴?p>  同樣是由女真人建立的政權(quán),金朝和清朝相比又如何呢?這個問題看似可笑,但卻絕對值得深思:

  首先,對比立國之前的女真人和滿洲人的戰(zhàn)斗力(其實女真人是滿洲人的前身,我這樣說是為了方便區(qū)分)。立國之前的女真人一直受到契丹人的壓迫,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沒有文字,沒有紀年,生病了也基本不用藥,只是請薩滿跳大神;而滿洲人雖然也處于原始社會,卻因受到明王朝的扶植而少了幾分“茹毛飲血”的味道。可也恰恰是這樣艱苦卓絕的生活環(huán)境才鍛造了女真人不可思議的戰(zhàn)斗力。雖然清朝完成了金朝沒有完成的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我仍然覺得女真兵是中國冷兵器時代戰(zhàn)斗力最強的兵種:

  寧江州一役2500女真兵占領(lǐng)遼朝重鎮(zhèn)寧江州,出河店大捷3700女真兵擊潰號稱10萬的遼軍,黃龍府之戰(zhàn)1萬女真兵大敗號稱20萬的遼軍,護步達岡之戰(zhàn)完顏阿骨打更是以2萬女真兵殺的號稱70萬的遼軍全軍覆沒,以至御駕親征的天祚帝馳馬500里才脫離險境。這些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兵力對比不僅滿洲人望塵莫及,連蒙古人也要自嘆不如(10萬,20萬,70萬這幾個數(shù)字并不可信,但遼軍兵力是女真兵的數(shù)倍應是無庸置疑的。至于鼎盛時期的女真兵和蒙古兵到底哪邊更強,我就不知道了)

  遼國滅亡之后,太宗遣宗翰、宗望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宗望在宗翰軍未至的情況下居然以2萬多兵力圍攻當時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第一大都市汴梁,足見當時金軍的狂妄。公元1126年底,8萬金軍攻陷汴梁城,北宋滅亡。

  緊接著金軍又屢次南下追擊趙構(gòu),其中宗弼在公元1129年的“搜山檢海抓趙構(gòu)”更是一舉將高宗趙構(gòu)追到了海上,這是中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第一次跨過長江作戰(zhàn),也是金國軍事勢力的巔峰,僅憑此一役,宗弼也足以躋身中國名將之林。但是“搜山檢?!敝?,宗弼也意識到了金軍的硬傷:兵力不足,水戰(zhàn)不精。

  這之后,金軍的戰(zhàn)斗力因為女真兵源不足而逐漸下降,開國將領(lǐng)也在靖康之難后大量折損,而宋軍中卻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將領(lǐng):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王彥、劉琦、吳玠、吳瞵……,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到宋金和議前夕,金國真正能獨當一面的將領(lǐng)只剩下中原戰(zhàn)場的宗弼和川陜戰(zhàn)場的撒離喝、彀英等人,這也就決定了金國不可能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現(xiàn)實。

  相較金國,滿洲人的運氣要好得多。努爾哈赤很早就意識到女真人口過少的問題,因此他選擇了聯(lián)合蒙古人,這為滿洲人對抗明朝奠定了基礎(chǔ)。在接下來的戰(zhàn)斗中,明王朝的很多行為更是自毀長城,自取滅亡。在整個明亡清興的過程中,明朝方面堪比南宋將領(lǐng)的武將少之又少,加上赤膽忠心的袁崇煥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能力較強的祖大壽、吳三桂又投降清朝,明王朝不亡才怪。

  很多研究人員指出明王朝面臨的局面其實比南宋好的多,但是明朝在崇禎皇帝的瘋狂殺戮中滅亡,南宋卻撐到了金國壽終。這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于宋高宗。我曾在小說中討論過宋高宗的執(zhí)政能力,認為他性格雖然懦弱,卻不是笨蛋,他的政策看似屈辱,卻在客觀上保存了南宋的實力,使得金軍兵力、國力上的劣勢在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中充分暴露出來,為和談爭取了前提。高宗的決策很難說是最優(yōu)選擇,但是絕對比明朝的崇禎皇帝高明的多。

  其次,對比開國金國和清朝的開國皇帝。金國的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和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總體來說,完顏阿骨打起兵之時,完顏部在女真諸部中已經(jīng)是“一部獨大”,而努爾哈赤顯然沒有這樣好的運氣??墒菑恼位A(chǔ)來說,阿骨打缺乏努爾哈赤那樣的前車之鑒,不得不自創(chuàng)“勃極烈制度”和“猛安謀克”制度,而這些制度,就是努爾哈赤“貝勒制度”及后來“八旗制度”的前身,這樣看來,“茹毛飲血”的完顏阿骨打絕對夠得上天才的檔。

  在之后的戰(zhàn)斗中,完顏阿骨打近乎異想天開的勝利讓我在佩服阿骨打軍事天分的同時,也不得不感慨他的運氣。相比之下,努爾哈赤的勝利要顯得理性的多,也正常的多。從這方面說,我覺得完顏阿骨打更像一個天真熱烈的孩子,而努爾哈赤才更像一個成熟的軍事家。這也很好理解,努爾哈赤起碼還知道《三國演義》,而女真人連文字都沒有,又怎么可能有兵法。雖然世代相傳的部落戰(zhàn)爭及狩獵經(jīng)驗外加祖?zhèn)鞯能娛绿旆质沟猛觐伆⒐谴驇缀鯌?zhàn)無不勝,我還是覺得他的勝利中運氣的成分太大。

  再次,對比金國和清朝的開國名將和能臣。這個就比較類似了,從性格、軍功乃至結(jié)局都有相似之處,甚至對比金初和清初的政治斗爭,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方便比較突出的就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子完顏宗弼和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子多爾袞:

  都是開國皇帝之子;

  都沒有登上皇位;

  都輔佐是自己年幼的侄子;

  都沒有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

  都殺人無數(shù),心狠手辣;

  都清洗過政治對手;

  都手握國家軍政大權(quán),對內(nèi)對外說一不二;

  都是開國名將兼安邦能臣;

  都推行漢化;

  都沒長壽;

  都絕后(宗弼獨子被清洗,多爾袞沒兒子);

  ……

  從個人的角度,我更喜歡完顏阿骨打和完顏宗弼父子,這不止因為這一對父子創(chuàng)造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戰(zhàn)爭奇觀,還因為這一對父子比努爾哈赤和多爾袞父子多了一分來自原始社會的淳樸與可愛。阿骨打性行寬恕,一生尊重國相撒改和宗翰父子,與國相勢力公分天下,信守和南宋的《海上盟約》,臨死前尊重祖制把皇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這份淳樸,恐怕只有原始社會才有。

  而他的兒子宗弼雖然因為漢化較深而心思深沉,手段狠毒,也干過很多屠城搶掠乃至清洗宗族的事,但總體來說不算惡劣。從對待自己人的態(tài)度上,宗弼也比較厚道,很重視子侄的培養(yǎng),疼愛子女,尊重兄長,所以死后沒有被劃為權(quán)臣、奸臣,反而成為了金國人心中的大英雄。

  公元1148年,宗弼病重。史書上雖然說宗弼是正常死亡,但他早亡跟他常年征戰(zhàn)肯定是有關(guān)系的,所以我在小說里虛構(gòu)了他被江淼設計重傷,留下要命病根的情節(jié)。他親手寫下“臨終遺行府四帥書”:

  “吾天命壽短,恨不能與國同休。少年勇銳,冠絕古今。事先帝南征北討,為大元帥左都監(jiān),行營號太子軍,東游海島,南巡杭越,西過興元,北至小不到云城,今契丹、漢兒,侍吾歲久,服心于吾。吾大慮者,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zhàn),聞韓、張、岳、楊,各有不協(xié),國朝之幸。吾今危急,雖有其志,命不可保,遺言于汝等:吾身后,宋若敗盟,任賢用眾,大舉北來,乘勢撼中原人心,復故土如反掌,不為難矣。吾分付汝等,切宜謹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勢盛敵強,擇用兵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智臣)為輔,遣天水郡公桓(即宋欽宗)安坐汴京(今河南開封),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并力破敵。(如此又可安中原人心,亦未深為國朝患害,無慮者)一也;宋若守吾誓言,奉國朝命令,時通國信,益加和好,悅其心目,不數(shù)歲后,供需歲幣,色色往來,竭其財賦,安得不重斂于民,江南人心奸狡,既擾亂非理,其人情必作叛亂,無慮者二也;十五年后,南軍衰老,縱用賢智,亦無驅(qū)使,無慮者三也;俟其失望,人心離怨,軍勢隳壞,然后觀其舉措,此際汝宜一心,選用精騎,備其水陸,謀用材略,取江南如拾芥,何為難耳!爾等切記吾囑。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今付樣造之?!?p>  文字很白,英雄末路的悲哀與不甘躍然紙上,嘆嘆,嘆嘆!

  歷史上關(guān)于宗弼相貌的記載不多,但從史料看宗弼極有可能是白種人和黃種人的混血,而且史載他的緋聞曾孫完顏承麟相貌出眾,他的獨子完顏亨也是極其驍勇,加上他兩個女兒都被海陵王完顏亮納入皇宮,備受寵愛,宗弼本人的相貌應該是比較出眾的,故我在小說中寫他的身材好到讓厲敏流鼻血,五官立體,猶如神像。

  至于他的性格,成長于處于原始社會后期的女真部落的宗弼,性格應該直爽開闊,禮賢下士(連杜充這種行事讓人咬牙切齒的人都受得了)。我在小說中著重寫了他的霸氣、對厲敏的縱容和對儀福帝姬頗為人道的態(tài)度。(史載儀福帝姬被宗弼霸占,但也有的說她還沒出臨安多久就被折磨死了,我在小說里給儀福帝姬安排了一個較好的結(jié)局:為宗弼生了小女兒,但是事實很可能不是如此。宗翰和宗望俘虜了一萬多女俘北上,等到了金國,已經(jīng)每人坐擁姬妾數(shù)百人,宗弼當時在東路軍的職位是行軍萬戶,不可能不強占婦女,但對比宗翰和宗望,宗弼的行徑應該不算出格。)

  關(guān)于宗弼的子嗣,多數(shù)人傾向于完顏亨是宗弼的獨子,但他到底有幾個女兒呢?岳飛的孫子岳珂說宗弼的一個叫夏金吾的女婿在潁昌之戰(zhàn)中被殺死,但是夏金吾這個名字很顯然不屬于女真貴族,加上史界“孤證不立”的原則,即使有個叫夏金吾的金國將領(lǐng)死于潁昌之戰(zhàn),他是宗弼女婿的可能性也不大。

  完顏宗弼的女兒完顏蒲刺和完顏習捻被海陵王完顏亮納入皇宮(當時姐妹二人均已出嫁。完顏亮這個人比較荒唐,他把姐妹二人都封為妃,卻沒讓她們和各自的丈夫離婚,也就是說姐妹倆都是一妻二夫,而且還恃寵而驕,經(jīng)常對各自的老公棍棒相加)。

  除此之外,完顏宗弼還有個女兒(一說是小女兒)永安縣主嫁給了金國名將紇石烈志寧。這哥們戰(zhàn)功赫赫,金世宗完顏雍曾贊他“身先士卒,勇敢之氣,自太師梁王(即宗弼,他在公元1137年進封沈王,后來被追封為梁王)未有如此人者也”??上е緦幰怖^承了宗弼女婿們的“光榮傳統(tǒng)”,雖是一代名將,卻也是個“妻管嚴”,自己懷孕的小妾被老婆活活打死,他居然不敢言語,以致后來絕嗣,不得不過繼別人的小孩。(可見宗弼對女兒們還真是驕縱,我在小說中寫宗弼的霸氣和他對厲敏和孩子們百般縱容即是從此而來)

  照此推算,宗弼的女兒不少于3個,但估計生了十幾個孩子卻只有一個兒子的可能性也不大,這個其實很好理解,第一是生男生女的概率應該差不多,生了N多女兒卻只生了一個兒子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如果他生了一堆女兒,他哪有那個精力把每個女兒都寵的敢對老公棍棒相加?當然宗弼的女婿很可能多于3個,我在想啊,宗弼的女兒們這么剽悍,離婚改嫁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況且宗弼的女婿普遍是武將,如果戰(zhàn)死了,宗弼還舍得讓女兒守寡不成?

  假如宗弼只生了一子三女(當然生了十幾個女兒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那相比較其他幾個坐擁姬妾數(shù)百人的將領(lǐng),他應該不算特別好色。而且從他的獨子出自正妃徒單氏來看,他與徒單氏感情應該還不錯,或者就如我在小說中所說,徒單氏做王妃是母以子貴。

  從宗弼女兒們的驕縱來看,他的獨子完顏亨估計更受寵愛。完顏亨這個人,擊球天下第一,馬術(shù)出神入化,勇力所向披靡(可以用鐵連錘擊穿野豬的腹腔),性格也頗為耿直,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上m然繼承了宗弼的驍勇,卻沒有繼承宗弼的智謀。宗弼死后,完顏亮弒殺金熙宗完顏亶自立為君,他作為宗弼獨子,本來是完顏亮重點拉攏的對象,但是完顏亨這個人,頭腦比較簡單,政治敏感度也比較低,竟然為了顯示自己的神力“不識好歹”的說完顏亮賜他的良弓“弱不能用”,使完顏亮深為猜忌。再加上宗弼留下的過于強大的政治和軍事資本,完顏亨也就成了完顏亮的清洗目標。

  完顏亮在完顏亨身邊安插了一名間諜,讓他伺機誣告完顏亨謀反,誰知這哥們被完顏亨的憨直感動了,下不了手,還在完顏亮面前替完顏亨求情。

  完顏亮幾次催促,間諜終于出頭誣告完顏亨謀反。完顏亨下獄后,拒不承認自己謀反,間諜為了保全完顏亨的家人、順便給完顏亨留一個全尸,就在審訊時猛踢完顏亨的陰部,致使完顏亨活活痛死,這樣的苦心,雖然可以理解,可也太殘酷了——可憐完顏亨當時估計才二十幾歲。幾年后,完顏亮又找借口誅殺了完顏亨的老婆孩子,徹底清洗了宗弼一脈。(其實宗弼還有兩個同母弟弟宗強和宗敏,這哥仨都不長壽,宗強打球墜馬死在宗弼之前,宗弼病死,宗敏在完顏亮篡位當年被擊殺。)

  宗弼作為大金國第一名將和金國盛世的奠基者,身后如此寥落,實在是比岳飛還慘。(其實完顏亮受宗弼厚恩,對他頗為欽羨,對宗弼的女兒也極寵幸,小說中完顏亮對宗干發(fā)誓敬重四叔宗弼的事即源于此,但他為了鞏固皇位清洗了宗弼獨子,雖說是政治需要,可也太過殘酷。完顏亮這個人,歷史上爭議很大,他一方面是偉大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一方面又是變態(tài)的色情狂和殺人狂,所以我在小說中有他虐囚、奸尸、調(diào)戲長輩厲敏的情節(jié)。另外,我在小說中將宗干設計成金國方面智謀最廣遠的人,他一手拉攏宗弼打擊各方勢力并最終使得自己的兒子當上了皇帝。歷史上宗雄、宗峻、宗杰、宗望、宗輔等人確實早死,但他們的死因我只能臆測。)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完顏亨有個幼子逃過了一劫,后來這個幼子的兒子完顏承麟就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金末帝完顏承麟,但從我見過的史料來看,宗弼同志絕后的可能性比較大——可憐撒!

  我在小說中曾經(jīng)討論過宗弼的年齡,有些資料說宗弼大約生于公元1099年,我不知道這種推測從何而來,也許是因為有些資料稱宗弼在金太祖起兵之時(公元1114年)就參與了抗遼戰(zhàn)爭,而女真人又有虛齡16歲即從軍的傳統(tǒng)?然而那條史料說的是宗翰和宗弼聯(lián)名上書,那么我就奇怪了,宗翰那時候已經(jīng)是國相級別的人物,他為什么不選資歷名望都和他匹配的宗干、宗峻、宗望等人,卻選名不見經(jīng)傳的宗弼呢?

  恕我業(yè)余,我個人還是傾向于金太祖起兵抗遼之時宗弼還小,要不然以宗弼的勇銳,怎么可能從軍8年后(公元1122年)才小宇宙爆發(fā)力殺8人、生擒5人?況且人家好得是皇子,怎么可能混了8年還要親自上陣冒著生命危險和敵人血拼?就算這是追擊遼天祚帝的特殊行動,那幾年后宗望伐宋(公元1125年)宗弼怎么才混到獨自攻取一個小小的湯陰縣?對比宗弼之后的升職速度,這也太說不過去了。

  如果說他公元1121年才首次披掛的史料屬實,那他生于公元1106年的可能性比較大,換句話說,他比岳飛同志還小3歲(我在小說里說的是兩人同歲,但宗弼生日小),那他在黃天蕩對陣韓世忠(公元1130年)的時候,虛歲才25,而那個時候,韓世忠將軍已經(jīng)年過40了。史書上記載宗弼在黃天蕩大戰(zhàn)之后,在金國見到熟人就下馬相與痛哭,搞的跟受婆婆欺負的小媳婦一樣,以兩人的年齡差距和作戰(zhàn)經(jīng)驗來看,宗弼的反應雖然略顯得沒有大將風度,但也可以理解——要知道在此之前宗弼可是只見過潰退的宋軍后背的。

  按公歷算,岳飛死于公元1142年,宗弼死于公元1148年,照此,宗弼雖然壽終正寢,但也沒比岳飛長壽多少,岳飛39,宗弼42。宗弼生前畢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功勛昭著,志得意滿,死后獨子完顏亨被他的崇拜者海陵王完顏亮清洗,一雙女兒沒入皇宮,這哥倆要是在下面相遇,不知會作何感想。

  中國歷史,向來崇拜命運悲慘人格完美的歷史人物,因此伍子胥的名氣大于范蠡,岳飛的名氣大于戚繼光。從人品來說,伍子胥和岳飛都是不惜以死報國的人,但是他們的寧折不彎把他們和統(tǒng)治者一齊推上了絕路,他們固然成就了美名,卻沒成就功名。反觀范蠡和戚繼光,則是名利雙收,壽終正寢,如果些許圓滑可以帶來兩全其美的結(jié)果,那何必過于認真呢?

  對比岳飛和宗弼,前者堪稱“完美”,后者號稱“戰(zhàn)神”;前者“精忠報國千古終義”,后者“少年勇銳冠絕古今”,這兩種人生,哪一種更成功呢?

  人各有志吧。

  我在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之初,也想把宗弼寫的跟傳說中一樣,我也知道我如今對他的評價會引起諸多板磚。但是當我閱讀了大量的材料之后,我慢慢發(fā)現(xiàn)宗弼同志真的是個人物,下面列舉幾條討論:

  由于《金史·宗弼傳》中記載了黃天蕩大戰(zhàn)(士卒多溺死)和和尚原之戰(zhàn)(身中兩箭,僅以身免),卻沒有記載郾城之戰(zhàn)和潁昌之戰(zhàn),有些人據(jù)此斷定郾城之戰(zhàn)和潁昌之戰(zhàn)只是岳珂對他爺爺岳飛的溢美之詞(岳珂的著作中為了彰顯其祖父的偉大捏造事實的例子確實不少)。

  也有的人根據(jù)宋將對金作戰(zhàn)一向都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意即金人每年天涼南下的時候宋將就一路潰敗,金人每年北上避暑之后宋將又一路尾追收復(川陜戰(zhàn)場和所謂的柘皋大捷即體現(xiàn)了這種特點,1130年岳飛趁金軍“搜山檢海”完畢北撤的時候伏擊金軍、收復健康也是采用這種戰(zhàn)法)——的傳統(tǒng),推測岳飛第四次北伐的情況也類似。

  史學泰斗鄧廣銘先生等人則認為岳飛第四次北伐雖然最后因為張俊等人的擅自撤退陷入孤軍奮戰(zhàn)的絕境,但仍在形勢艱難的情況下打出了郾城之戰(zhàn)和潁川之戰(zhàn)這兩場漂亮的硬仗。而且岳飛在這兩場硬仗中身先士卒,勇猛作戰(zhàn),頑強的逼退了宗弼號稱“常勝軍”的精騎兵,在當時宋金交戰(zhàn)的形勢下,實在難能可貴。

  還有的人則認為岳飛在潁川大捷中擊潰了金軍的主力,嚇得宗弼不僅想撤出汴梁,還想拋棄“幽云十六州”,最后因為懼怕岳飛,居然和秦檜勾結(jié)聯(lián)合陷害岳飛致死。

  我在小說中采信的,是鄧廣銘先生的看法,即以當時的宋金形勢和宗弼之后的戰(zhàn)功來看,岳家軍并沒有擊潰宗弼的金軍主力,岳家軍撤退也并不是發(fā)生在形勢一片大好的形勢下。這也許顯得不愛國,但是看看金軍在岳家軍撤退之后勢如破竹的戰(zhàn)斗力就知道,金軍的主力是不大可能被擊潰的。

  那么宗弼有沒有與秦檜合謀害死岳飛呢?這個其實不好說,鄧廣銘先生等根據(jù)宗弼在給高宗的信里有“其間在不可盡言者,一一口授”這種話判定可能與岳飛有關(guān),我對自己的看法不是很有信心,但以我的業(yè)余看法,宗弼與秦檜合謀害死岳飛的可能性不大。這個可以從幾方面說:

  一是南宋對于三大將的處理。對比韓世忠就知道,岳飛之死并不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韓世忠在苗劉兵變時有平叛首功,對高宗可謂恩同再造,這樣的人都差點死掉,岳飛死掉一點都不稀奇。況且歷史上的岳飛和秦檜、張俊、韓世忠處的一概不好,三大將之間大小摩擦攻伐不斷(所以我在小說里虛構(gòu)了岳飛率舊部全殲了張俊一千“花腿軍”的情節(jié)),秦檜和張俊對他落井下石一點都不稀奇。也就是說,沒有宗弼的催促,高宗也會殺岳飛。加上岳飛這個人性格過于剛直,學不了韓世忠那種“怡然自得”的心態(tài),被殺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是宗弼對吳玠、吳瞵兄弟的處理。吳玠、吳瞵兄弟曾經(jīng)在“和尚原之戰(zhàn)”殺的宗弼身中兩箭、割須棄袍,宗弼在這哥倆面前丟的面子絕對比在岳飛面前丟的大,可宗弼對哥倆的態(tài)度只是給高宗寫信讓高宗把哥倆調(diào)走。照此推算,宗弼并沒有覺得自己的面子大到可以指使高宗對功臣大開殺戒。話說回來,如果宗弼自認為自己的面子大到可以指使高宗對功臣大開殺戒,那他多寫幾封信,南宋的大將不就死光了嗎?可見誅殺大將其實是高宗自己的意思。(所以我在小說里將宗弼嫌宋使級別不夠說成是他盼厲敏前去,他讓使者“一一口授”的話是“不許為難厲敏”。可是因為小說中厲敏營救岳飛唯一的籌碼就是北上金國,所以宗弼“一一口授”的話還是間接害死了岳飛)

  說了這么多,還是要慨嘆一下,其實岳飛和宗弼雖然在歷史上交手的機會并不多,但他倆的命運還真有點可比性:

  第一,兩個人都是軍事天才。

  從兩人交戰(zhàn)來看,宗弼的戰(zhàn)略眼光不輸岳飛,但是戰(zhàn)術(shù)和練兵不如岳飛,所以岳飛在孤軍奮戰(zhàn)的絕境中還是幾次打退金軍的進攻,并最終順利撤退,保住了岳家軍主力。

  第二,兩個人都戰(zhàn)功赫赫。

  民間傳說中岳飛的主要身份是抗金英雄,其實岳家軍的戰(zhàn)功主要是平賊剿寇,前三次北伐的主要作戰(zhàn)對象也不是金軍而是劉豫的偽軍。但他不失為南宋“中興四將”里戰(zhàn)功最突出的一個。而且他在陷入絕境的情況下幾次擊退金軍主力,在宋金戰(zhàn)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比岳飛,宗弼雖然軍事才能略遜,但他的運氣卻實在是好,他跟隨兄長們滅掉遼國和北宋,又幾次南下,迫使南宋對金稱臣,為大金國的鼎盛奠定了基礎(chǔ),是名副其實的金國第一名將,他也因此堪稱歷史上最成功的軍事家之一。

  第三,兩個人都以戰(zhàn)功位列高官。

  岳飛在公元1140年官階達到頂點,少保,開府儀同三司,太尉,宣撫使……,可人家宗弼是皇族,手中握有金國的軍政實權(quán),其風光程度,類似于定鼎中原的清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吧——當然下場也類似,不僅都沒長壽(宗弼42,多爾袞39),還都絕了后(宗弼獨子被清洗,多爾袞就沒兒子)。

  第四,兩個人都有悲劇色彩。

  岳飛在39歲被謀害至死,死前受盡酷刑,死后家人被逐。但他身后卻留下了千古的英明,而且他的子孫頗受器重,他九泉之下,應該也是會比較安慰的。

  與他相比,宗弼正好相反,宗弼生前呼風喚雨無所不能,死后卻被自己親手提拔的完顏亮搞的斷子絕孫,更慘的是,他再長達一千年的歷史中都是個大白臉,號稱民間傳說里最有名的反面武生,嘆嘆,嘆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