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計劃就很完美,實際上是自欺欺人。沒有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計劃只是一張白紙黑字的紙而已。沒有任何價值,只是在自我安慰。很多時候是需要先簡單思考計劃,然后親身實踐,尋找與現(xiàn)實的差異,不斷糾正所謂的“我以為”,然后將設(shè)想與實踐相結(jié)合。有人反詰“計劃沒有變化快”,難道你就不去做了?這就好比你明知道我們終會埋進土里,難道你現(xiàn)在不活了?計劃或許并不能完美別執(zhí)行,但只有計劃過才知道那些時間是屬于自己的,自己還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做,至少我可以過得很充實,而不是滿嘴抱怨“無聊沒事干”,如果你不計劃,那么有人會給你計劃,老板等,而你將會被計劃,被執(zhí)行。
計劃中的完美,你所認為的“完美”,直到做出來,仍然是有缺憾的,因為完美本身就是一種病,不可能的,這輩子是不可能的,只能到達最好。完美的定義不同,因人而異,同樣一件事你認為已經(jīng)做到很完美,可是給導師看或者上級主管看,就是差很多,他們說我們不認真,可是我們心里很委屈,實際上我們之間的水平有差異,對方的標準是站在個人的角度看,而沒有考慮到我的實際水平,當然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改進和完善,也正是這樣,我才會有進步,而不是洋洋得意。有時候完美也成為一個拖延的借口,為了能讓自己滿意,然后自以為上級滿意的標準就是我的標準,實際上是自以為是,不過還好至少自己有對滿意的標準衡量,最后還是可以完后任務(wù)??墒俏矣袝r候為了所謂的“完美”,計劃總是被擱置,計劃就是計劃,遇到我感覺總是想拋棄我,總是對我說“以后不要叫我來了,我來了,你卻視而不見,讓我很傷心”。就拿寫論文來說,就是很多時候難以下筆,是因為左思右想,不知從何下筆,又擔心寫出來的東西幼稚可笑,總想著自己多看一些,搜集更多的資料,于是資料搜集了很多,可是自己看的時候,又很費心,時間久了,如果沒有處理信息的能力,還是遲遲不愿下筆。寫出來的東西不盡人意,可是又有幾個下筆如有神,筆下成章,不都是后期加工嘛。以前也總是看到了很多文章,認為很好,“以后”可以用得上,然后添加到收藏中,卻發(fā)現(xiàn)是永遠的雪藏。(既然收藏了,那就記得以周進行總結(jié)分類,才會有積累)即使真的需要資料,卻發(fā)現(xiàn)大茫茫大海之中,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或許自己活得太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