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牛魔王

第三十一章 還是段颎會殺人(求收藏求推薦)

三國牛魔王 木木三大少 2209 2020-03-04 09:20:47

  父親蘇謙被李暠整死的那一年,蘇不韋正好年滿十八歲,被征召到雒陽城里的公車署,等候朝廷的召見和錄用。

  見父親被害,蘇不韋將父親的遺體運回家鄉(xiāng)武功縣,卻只將其暫且掩埋,但未舉行葬禮。

  在父親的墳前,蘇不韋拔劍長嘯,對天嘶吼道:“世上能為父復仇者,獨有伍子胥乎?”

  蘇不韋就此立下為父報仇雪恨的誓言。

  大漢朝士人受《公羊春秋》的影響,提倡復仇主義,且漢朝又是以孝道治國。

  因而,蘇不韋要為父報仇,是符合士人們的主流觀念,受到廣泛同情的。

  更何況,李暠與宦官們是一路人,許多士人巴不得他去死。對于蘇不韋的復仇行動,士人們樂見其成。

  可是,司隸校尉李暠是宦官勢力的重要骨干,位高權重,背后有皇權的支持。

  蘇不韋一個沒有官職的在野士人,無法與李暠進行政治較量,在官場上斗倒李暠。

  迫于無奈,蘇不韋只好采用激進的方法,化身為一個刺客。

  蘇不韋把母親隱藏安置在山中,自己則改名換姓,變賣全部家產(chǎn)招募劍客,組織了一支刺客隊伍。

  可惜,蘇不韋在野外伏擊阻殺李暠時,卻被他逃脫了。

  那時,李暠從司隸校尉升任大司農(nóng),在他的居所外北墻下,有一間右校堆放柴草的雜屋。

  蘇不韋與堂兄弟潛入雜屋,晚上從地低挖鑿暗道,白天則隱跡于雒陽城中。

  蘇氏兄弟的確是土木工程的人才,在一個月后,他們居然把暗道挖到了李暠臥室的床底下。

  蘇不韋的謀劃好,李暠的運氣卻更佳。

  蘇不韋兄弟從地下鉆出來刺殺李暠時,李暠恰好去上廁所,不在房中。

  蘇不韋于是殺了李暠的妻妾和小兒子,然后留下書信,揚長而去。

  李暠的妻兒被殺,十分驚慌??墒牵兴驹邛藐柍侵形茨芩巡兜酱炭吞K不韋。

  為防止再被蘇不韋挖地道潛入刺殺,李暠在房屋周圍都種上了根系深的荊棘,又在臥室地板上鋪上了石板。

  不僅如此,李暠每日不停的更換居所,即使是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何處。

  外出時,李暠也會披盔帶甲,全副武裝,武裝侍衛(wèi)前呼后擁。

  在這種嚴防死守之下,蘇不韋再沒有找到刺殺李暠的機會。

  為了泄憤,蘇不韋日夜兼程趕到李暠的故鄉(xiāng)魏郡,掘開了李暠父親李阜的墳墓,割下李阜的腦袋,以祭典于父親的墓前。

  其后,蘇不韋還將李阜的腦袋擺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貼上一張字條,寫明是李暠父親的頭顱。

  此舉轟動一時,讓大司農(nóng)李暠顏面掃地。

  李暠無顏忍受同僚異樣的眼光,只好辭官歸家,重新修葺了父親的墳墓。

  接著,李暠懸重賞追捕辱父仇人蘇不韋,但一連幾年都沒抓到。

  李暠又羞又惱,最后病發(fā)吐血而亡。

  朝廷大赦天下后,蘇不韋的罪名得以洗脫,終于回到了武功縣的家中。

  回家后,蘇不韋便將父親改葬,舉行了風風光光的葬禮。

  第三回合,蘇不韋用刨人祖墳的極端行為,惡心死了仇人李暠,似乎大獲全勝。

  可是,這一次并非所有的士人都同情與支持蘇不韋。

  士人們認為蘇不韋手段有些卑劣,大多譏諷他發(fā)掘別人的祖墳,歸罪于死人,不符合古義。

  只有著名的今文經(jīng)學家,任城人何休贊同蘇不韋的行為,把他比作當今的伍子胥。

  那何休本就是研究《公羊春秋》的學者,鼓吹大復仇主義。蘇不韋不擇手段的復仇,正合他的心意。

  后來,士人中的佼佼者,太學生領袖,太原郭氏的郭泰郭林宗聽說士人們的爭議后,發(fā)表評論贊許蘇不韋的行為。

  郭泰認為伍子胥復仇是借助外力,依靠強大的吳國和驃悍的吳軍擊敗楚國,進入楚國京城,這才得以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平王的尸體,以發(fā)泄忿怒,為父報仇。

  盡管如此,伍子胥也只不過是鞭尸而已,未能手刃楚平王的后人。

  而蘇不韋則形影孑立,勢單力薄,他的宿仇李暠卻是豪門大族,又是朝廷命官,列位九卿。

  因而蘇不韋復仇的難度遠過于伍子胥。

  蘇不韋毀家改姓,竭精憚慮,身經(jīng)百死,冒著觸犯國法、誅滅九族的危險去挑戰(zhàn)強大的敵人。

  雖然未能手刃仇人,但他為報仇已經(jīng)盡了全力。

  且蘇不韋能夠殺死仇人的妻兒,掘開仇人的父墳,砍下仇父的頭顱,用這種辦法懲罰仇人,從而使李嵩惱羞成怒,病發(fā)吐血而死,這就好象是借神靈的手來誅殺仇人一般。

  郭泰認為蘇不韋能夠以匹夫之力,建立了遠遠超過吳國萬人軍隊的功績,其復仇之舉更勝過伍子胥。

  太學生領袖郭泰在士人中的影響力遠超何休,有了他的正面評價,人們自此對蘇不韋刮目相看。

  其實,郭泰也是一個被禁錮的黨人,其人的立場是堅決反宦官勢力。

  郭泰對蘇不韋的吹捧,可以視為同志之間的一種聲援,也是士人與宦官輿論斗爭的一種延續(xù)。

  李暠是宦官勢力,蘇謙與李暠的斗爭,以及蘇不韋的復仇舉動,代表的是士人與宦官勢力的較量。因而,郭泰當然要不遺余力地揚蘇貶李。

  總之,我們士人是正義的一方,說刨人祖墳就刨人祖墳,沒有一點毛病。

  然而,李暠雖然被氣死了,雙方的這一場斗爭卻并沒有停止。

  西涼名將,新任司隸校尉段颎不僅是投靠了宦官勢力,而且李暠生前也與他親善。

  講義氣,為朋友復仇,也是這個時代流行的風氣。

  兩年前,司隸校尉段颎在抓捕上千太學生,氣死郭泰之后,忽然想起蘇不韋是一個挖地道掘墳的人才,決定延聘蘇不韋為司隸從事,來為自己“效力”。

  蘇不韋也不是分不清陣營的傻子,當然知道段颎不安好心。

  感到恐懼的蘇不韋聲稱有病,不肯前往雒陽就職,以免如父親一般自投羅網(wǎng)。

  這一次,蘇不韋失算了。

  段颎是西涼武夫出身,平生靠殺人無數(shù)而立功升官。他可不像老友李暠那般斯文,而是隨時可以掄起刀子砍人。

  得知蘇不韋拒絕自己的征招,段颎勃然大怒,立即派遣從事張賢到蘇家將蘇不韋殺死。

  張賢領命后,便帶人從雒陽趕到武功縣,以謀反之罪逮捕蘇不韋,并連同他的一門共六十余口人,全都株連殺死。

  第四回合,段颎為友復仇,大獲全勝。

  蘇氏的滅門,似乎在提醒著天下的士人,如今朝堂上掌權的,還是皇帝信任的宦官勢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