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相傳又名七星龍淵,為避李淵名諱而改名。劍身通體純白如雪,有七顆墨色星辰嵌于其上,形成龍脈。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是名:七星龍淵。無人知曉那星辰究竟所為何物,但是,每當龍泉發(fā)威時,這七顆星辰都會大亮,劍氣橫射,狂風席卷,天地晦暗,激昂的龍吟百里可聞,如有神龍現(xiàn)世。從此,這龍泉劍,便成了真龍的化身。
坊間相傳龍泉鑄成之時,天上的云居然化為龍形,龍首直指太陽,形成二龍戲珠之勢。天地萬里,龍吟不息,生靈萬物,無不伏拜,龍泉之名,便天下皆知,但龍泉始終不知去向。此后百年,尋劍之人比比皆是。手持龍泉,成為每一名江湖劍客的最大愿望。
……
隋唐戰(zhàn)亂時期,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天下英雄豪杰輩出。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淵下詔秦王征王世充,王世充退守洛陽,唐軍蠶食洛陽附近的城鎮(zhèn),切斷鄭軍的糧線,包圍了洛陽。王世充自知不敵,向竇建德求援。李世民聞訊,實行圍城打援戰(zhàn)術(shù),派三千五百騎兵進駐虎牢關(guān)。竇建德拒絕手下圍魏救趙的建議,決定以十萬大軍強攻虎牢關(guān)。
兵臨城下之際,虎牢關(guān)兵力不足,三千五百騎兵面對十萬大軍,即使據(jù)守險要也毫無勝算可言。就在李世民為此愁眉不展時,一位白衣劍客飄然而至城墻閣樓之上,手持一柄通體雪白的寶劍,上嵌七顆墨色星辰,黑白對比,觀感強烈。
烽煙四起,城墻之上,白衣劍客持劍默默佇立著,城墻之下,十萬大軍蓄勢待發(fā)。
起先沒有人將這名劍客當做回事,竇建德甚至覺得那不過是空城計。
于是戰(zhàn)鼓擂起,大軍帶著攻城器械開始沖陣,陣前箭矢如暴雨般落下。
這時,劍客動了。他提著劍的手向前輕輕抬起,滔天劍意驟然如洪水般決堤泄出。
起先只有一個人隱隱約約聽到好像有龍吟,于是他抬頭向天上望去。
隨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最后整個戰(zhàn)場都安靜了下來,只有龍吟越來越激昂,直沖云霄。
所有人都在看著城墻上的那白衣劍客。
那柄雪白的寶劍已經(jīng)發(fā)著如白玉般乳白的光,劍身上赫然環(huán)繞著九圈劍氣。身后的劍氣不斷凝聚,越來越有實體感,最后竟然隱隱約約幻化成龍的形狀。
劍氣化龍!
只在古書中讀到過此等異象的李世民,此時大為震撼,他從來沒想到此等強者居然真的存在于世。
但是他為什么要幫我?
李世民不知道。
沒有人知道答案。
也許是江湖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使然,也許只是因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竇建德這邊已經(jīng)完全傻了眼。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場面,即使十萬大軍在前也依然感受到了恐懼,愣在原地,只有他的軍師在不斷沖他吼著:“情況有變,快下令撤退?。 ?p> 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在那滔天劍氣化龍后,整個天地都暗了下來。劍客揮劍,向前橫斬而出。這一瞬間,化龍的劍氣摧枯拉朽般向前橫掃而出,方圓百里為之震顫。劍氣四射,所過之處,人仰馬翻。甚至劍客所在的城墻,都出現(xiàn)了許多裂痕,仿佛馬上就要倒塌。
沖陣在前的上萬名士兵還沒反應(yīng)過來,就全部被掀翻,徹底失去了戰(zhàn)斗力。漫天箭雨也如同秋后的落葉般,失去了鋒芒,紛紛落下。
十萬大軍,在劍客一劍之下,只剩七七八八。
夜深鶴透秋空碧,萬里西風一劍寒。
直到此刻,竇建德才開始大喊道:“撤!快撤!”
李世民看到此幕,大喜過望,連忙上前向劍客道謝,只是戰(zhàn)機轉(zhuǎn)瞬即逝,刻不容緩,希望此戰(zhàn)過后,再好好答謝劍仙。
劍客只是點了點頭。
李世民率領(lǐng)三千五百騎乘勝追擊,竇建德的軍隊戰(zhàn)意全無,徹底失去了戰(zhàn)斗力,于是被李世民打敗,竇建德也被李世民生擒。
這一戰(zhàn),大快人心。
等到李世民凱旋歸來,再去尋找劍客,準備擺宴答謝,希望能把此位劍客招徠入伍時,卻發(fā)現(xiàn)劍客已經(jīng)悄然離去,毫無行蹤。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后來,李世民從古籍上得知,那柄劍,名曰:七星龍淵,劍出如龍,在江湖中失傳已久,鑄劍后千百年來只有寥寥幾人見過。而那名劍客,李世民派人打聽許久,始終沒有半點消息。
虎牢關(guān)之戰(zhàn)奠定了唐統(tǒng)一的基礎(chǔ)。后來唐朝建立,劍客也始終未曾露面。人們安居樂業(yè)?;⒗侮P(guān)之戰(zhàn)中,人們傳頌的更多的是李世民的計謀,而那名劍仙的故事,流傳并不廣,但李世民并沒有忘記他。相反,在夜深人靜的晚上,只有這位帝王始終擔憂著這位劍客:
如果劍仙再度橫空出世,我大唐,能否擋得下他一劍?
——————
《越絕書》載:春秋時歐冶子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鐵英,作劍三枚,曰:「龍淵」、「泰阿」、「工布」。
《龍泉縣志》載:「近境有劍池湖,世傳歐冶子於此鑄劍,其中一號龍淵?!?p>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載:楚王曰:「何謂龍淵、泰阿、工布?」風胡子對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
《晉書·張華傳》記載;「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外紫氣。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偉象,乃要煥宿,因登樓仰觀。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大耳?!蝗A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煥遣使送一劍與華,留一自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