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天字一號頑主

第一百一十二章 齊白石+溥儒(求收藏!求推薦!)

天字一號頑主 小鹿愛小胖 3084 2020-06-02 21:10:00

  說起來林劍這運氣,也就只有超越妹妹的錦鯉屬性有的一拼,這不剛回到店里,準備把那只仿汝窯梅瓶交給小二,看看找機會當作周邊產(chǎn)品給賣了,不能做賠本買賣不是?雖然他已經(jīng)賺大了。

  前面也說過,林劍的老店離大名鼎鼎的榮寶齋沒多遠,走過去幾分鐘的樣子,這會兒估摸著都要關門了,他也是突發(fā)奇想,準備去榮寶齋買點紙,當然不是普通的紙,而是能夠用來做扇面的紙,這種紙一般地方?jīng)]得買,榮寶齋是個例外,要是在這都買不到,估計全華夏都買不到。

  他買紙也是做兩手準備,一旦找不到合適的扇面兒,那就找現(xiàn)代的書法大師或者某位牛人求一幅墨寶,湊合著也能用。

  有人說不就一扇面兒嗎?什么不能用?至于這么折騰?

  錯!大錯特錯,不要說扇面,就是一顆扇墜都能玩兒的不亦樂乎,玩兒扇子可是咱們?nèi)A夏人獨有的,別看是玩兒,可也是一種文化的表現(xiàn)。

  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蔣玉菡的友誼,就用一條腰帶和一顆扇墜來牽線,在扇面上作畫,更是華夏美術史上歷史悠久的一類畫種。

  王羲之曾在團扇上畫小人物,其子王獻之也曾有扇面畫。

  到了唐宋那就更不得了,能人輩出,紛紛在扇面兒上一展風采,而對收藏人來說,有一把像樣的扇子,可是身份的象征,當然,裝起13來也痛快。

  腦補一下那副畫面——長袍飄飄,手執(zhí)折扇,那叫一個風流倜儻瀟灑不羈。

  當然,在武俠小說中,折扇還能成為暴力美學的一種道具,總之這扇子的門道可沒有印象中那么簡單。

  溜溜達達來到榮寶齋正門,看著這個既不古也不現(xiàn)代的建筑,林劍有點五味雜陳,說起來跟他也沒什么關系,但現(xiàn)如今的榮寶齋。。。算了,一言難盡!

  “小伙子,我們這兒要關門了,想?yún)⒂^明天請早吧~”

  林劍正要邁步往里走,一位老大爺在身后笑瞇瞇的說道。

  下意識的回過神,一瞅這人不由笑了,“馬師傅,不認識我了?”

  被稱作馬師傅的老大爺背著手,面露遲疑,“你是?”

  林劍朝著自家店的方向指了指,馬師傅恍然道,“你是林濤的兒子,你叫。。。林劍?對,是叫林劍吧~”

  “哎喲,馬師傅,還記著我,您老的記性可以~”林劍比了個大拇指。

  “哈哈~原來是你小子,我還記得你小時候在我這調(diào)皮搗蛋撞到了一個貨架,貨架沒事,你腦袋鼓了這么大一包~”

  馬師傅一邊說一邊用雙手比了個圓型,示意那個包的大小。

  林劍嘿嘿笑著,“這不是小不懂事兒嘛,馬師傅,您現(xiàn)在應該退了吧?”

  “可不,不過在這耗了大半輩子,每天不過來看看,心里總覺得空落落的。”

  “是啊,人都念舊,成吧,既然要關門了我就不多打擾,明兒我再過來~”

  馬師傅一擺手,“嗐~你又不是外人,不講究這個,走吧,跟我進去,你也好久沒來了吧?”

  “可不是~有幾年了~”

  “那你今兒特地跑來應該不是為了敘舊吧?”

  林劍被說的有些不好意思,搞得自己很薄涼一樣,“這不剛從潘家園撿了一把扇骨,湘妃竹的,老扇骨,就想著配一把扇面兒,這不過來買紙了嗎?”

  “呦呵,你現(xiàn)在是子承父業(yè)了?”

  “嘿~算不上算不上~”

  “甭謙虛,買紙沒問題啊,不過你是想親自來?”

  “我哪有那個本事,看看找人求一幅墨寶吧~”

  “也行,你是想買什么?金箋?”

  金箋折扇是一種,大體就是金色的扇面,卻也是折扇扇面中變化最多的一類,其中又細分成灑金、泥金、冷金、渾金、屑金、雨金、片金等幾個不同類型。

  所謂灑金箋,就是折扇扇面上有或大或小金片或金屑作裝飾的折扇扇面,泛稱灑金箋或灑金折扇扇面,有大片分布紙面如雪片的,又稱片金或大片金,由于這金片是用碎金箔粘貼上去的,所以又稱冷金。

  這金片的疏密大小可以有種種變化,片極小的也可稱屑金或雨金,有時也能見到大片小屑夾雜在一起的,折扇扇面兩面中,如果只有一面灑金,則稱半冷。

  至于泥金,原材料是金箔、金粉或金屬粉與膠水一起制成的金色涂料,泥金折扇扇面一般可以整張折扇扇面全為金色而無縫隙,但也有遠觀如全金而近觀仍見粉屑密集并留細小密布空隙的品種。

  而揮金則是通身作金的折扇扇面,卻不一定都是用金粉涂刷而成,或許是由整張極薄金箔粘貼而成,這種折扇扇面在殘缺處,可以看到極薄的一層金翻起或脫落,據(jù)此即可證明絕非金粉敷粘,渾金箋有有紋無紋之分,有紋金箋就是在折扇扇面壓出布紋和羅紋等仿紋織品的細微紋路。

  總之,這類紙因為制作難度頗高,價格也是水漲船高,而且用水墨在泥金紙上寫字和作畫都有一定難度,因為泥金之上水墨不像普通宣紙那么容易附著或者滲透入紙中,要求作者必須深思熟慮,一下筆就要做到一氣呵成。

  但因為金色在古代象征著皇權(quán),所以看起來大氣、貴氣,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放到現(xiàn)代,不知道為什么,金色反而偏向了貶義詞,土豪金土豪金的,把金色搞得很俗氣,以至于林劍的審美也發(fā)生了改變。

  他可不準備用金箋紙做扇面兒,太土了!

  所以他此次來,是準備入手榮寶齋的發(fā)箋紙,發(fā)箋扇面也是折扇扇面的一種,早在乾隆時就有這種紙,據(jù)說還是當時的高麗進貢而來,有種說法說紙漿里添加的是水苔或發(fā)菜,并不是真正的頭發(fā),只是形如發(fā)絲而已,看過舊物的都知道,確實發(fā)紋盤旋,青絲旖旎,頗能引人遐想。

  這種紙紋很優(yōu)美,沒有金色那么俗氣,有種淡雅的氣質(zhì),用來做扇面兒再合適不過。

  跟馬師傅提了一嘴,沒想到卻沒有帶林劍去賣紙的地方,而是上了二樓,穿過一條較為私密的長廊后,進入一間會客室,讓一位伙計給楊橙倒茶,說了句,“稍等,我去拿點東西~”

  林劍嘬了口茶,靜靜的在房間里等著,沒多久,馬師傅捧著一只扁平木盒過來,開啟后,一副扇面兒抓住了林劍的視線。

  因為他一眼就看到了正面那兩只青蝦,另外在扇面兒的右上角,繁體字寫著:魚蝦負我寶劍,亞塵道兄正畫,八十六歲白石。

  鈐印為白石老人。

  這是齊白石畫的蝦?

  馬師傅道,“這幅扇面是汪亞塵贈給楊寶璋先生的,去年楊寶璋先生委托我們拍賣?!?p>  正面是齊白石的蝦,背面呢?

  馬師傅很懂林劍的心思,戴著白手套將扇面翻過來,就見一首詞躍然紙上: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不與人境接,寺門開向山。暮鐘寒鳥聚,秋雨病僧閑。月隱云樹外,螢飛廊宇間。興投花界宿,暫得靜心顏。

  落款兒是溥儒。

  姓溥?難道是皇族后裔?

  也不怪林劍學識淺薄,比起齊白石的大名,這位溥儒先生的名氣確實不夠響亮,至少在林劍心里是這么認為的。

  見他有些疑惑,馬師傅笑著解釋道,“溥儒,字心畬,別號西山逸士,京城人人,清恭親王之孫,近現(xiàn)代著名的書畫家。”

  林劍一拍腦門,恍然道,“渡海三大家?”

  靠,居然把這位給忘了,啪啪打臉,不是人家名氣不大,是他自己腦子沒反應過來,宿醉后遺癥!

  能跟張大千齊名的,名氣能小了?好吧,對于普通人來說,溥儒的名字確實不夠亮,但林劍好歹也是收藏界的人了,一時間竟然沒想起這位的名字,真是該打!

  另一位是黃君璧,現(xiàn)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老蔣夫婦的國畫老師。

  呆灣畫壇把畫壇把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稱為“渡海三家”。

  黃君璧是一代山水畫大師,尤以畫云水瀑布為長,他筆下的作品雄偉壯麗,氣勢萬千,云山瀑布,自成一格,為世人所贊譽。

  而出生于19世紀末北平的溥儒,在“渡海三大家”中年齡最大,作為清皇室的貴裔,對他而言,那是一個家國充滿苦難的時代,特殊的出身背景不免給予他一生有決定性的影響,自幼便受到傳統(tǒng)嚴謹?shù)亩Y教熏陶,個性內(nèi)向好學,因而打下了深厚的學養(yǎng)基礎,也使他背負了傳承文化道統(tǒng)及國家情感的重大壓力與使命感,他的山水、花鳥也是一絕。

  林劍恨不得抽自己兩嘴巴,居然還覺得這位沒名氣,也不想想能跟齊白石共作一副扇面兒的人物,豈會沒名氣?

  至于那位汪亞塵更不是一般人,上世紀30年代的華夏畫壇,汪亞塵的金魚、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并稱“畫壇三絕”。

  可時至今日,“金魚先生”汪亞塵竟是謎之存在,“數(shù)條魚”的價格不及齊白石“一只蝦”,更不敵徐悲鴻“一匹馬”,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悲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