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邊姥爺回藥房給李嬸告了別,李嬸直夸小張有出息,才沒多長的時間,就有了好前程了。小張也是滿懷感激的謝謝李嬸這段時間來沒少教自己。總之大家都覺得小張去了中醫(yī)科,是他自己肯努力得來的結果,大家都替他高興。
小張安排到了中醫(yī)科后,便在王大夫的指導下,開始了制藥的工作。制藥,分為“膏、散、丹、丸”,也就是藥膏、藥粉、丹藥以及藥丸。有道是“膏丸丹散,神仙難猜”,說的就是,制作這些藥劑的方式方法,以及配方,都是嚴格保密的,外人誰也不知道。行醫(yī)之人,每家都有每家的秘方。當然也是萬變不離其宗。首先要收集上乘的藥材,這個自不必多說。其次就是把按配方配好的藥材細火烘干或者是曬干,然后碾成細粉狀。這樣一來,就是藥粉。制膏、制丸制丹的話,再進行熬制,熬成膏狀,一來可以進一步的消毒殺菌,二來烘干后定型,搓條揉圓,就是藥丸。再進一步煉化,就成了丹藥。王大夫毫無保留的將制藥方法都講給了小張聽。小張邊聽邊記,絲毫不敢懈怠。剛開始的時候,王大夫從選藥教小張,告訴他什么樣的藥材質量好,質量好的藥效才能夠發(fā)揮到極致。藥有千百種,成色各不相同,王大夫不厭其煩的告訴小張。沒多長時間小張的記事本就滿了。之后王大夫給小張講碾磨,這個碾磨步驟可不同于小張在中藥房給病人碾磨藥材。中藥房的藥材碾磨目的主要是方便病人們把藥拿回家熬制的時候可以使藥效更好的發(fā)揮出來,而真正制藥時的藥材碾磨要求是極高的,要碾成粉,攆的像面粉一般,用面篩子篩過那樣,沒有殘渣。當時那個年代可是沒有打粉機的。全靠手工,這需要耐心和細想。再往后就是加配料熬制了。每做一步,王大夫都會先自己做,然后讓小張學會要領比著做。小張上手很快,一學就明白。其實很多事情不是聰明學的快,腦子不靈光就學的慢。一般人的潛質都一樣,小張之所以學的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珍惜,無人能及的珍惜學習的機會。小張曾經受過那么多的苦,所以他后來所能碰到的一切能讓自己變更好的東西,都會拼盡全力,調動全身的細胞把握好,想方設法融于自身。
院里專門有給大夫們安排的制藥室,白天王大夫和劉大夫分別在制藥室以及中醫(yī)診室輪流工作。小張那段時間則屬于了制藥室的常住人口,他直接把自己的鋪蓋卷挪到了制藥室。除了吃飯上廁所外,都不會離開。小張不想浪費一分鐘的時間,他知道制藥的任務緊急,他不想辜負了王大夫的信任。同樣,這也成了小張醫(yī)學道路上重要的一課??梢哉f是制藥學速成班吧。而且理論先扔一邊,直接上實踐課。這實踐課還是現(xiàn)場直播,不是彩排,但凡做不好,浪費了院里的寶貴藥材不說,耽誤了院里的大事兒,真的是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小張平時要百分之二百的小心謹慎,不敢有半點差池。有的時候晚上熬藥,連眼也不敢眨,往往都是天快亮了才瞇一會兒。制藥期間的各種辛苦滋味,非常人所能忍受。為什么能忍,因為得到的越多,付出的就得越多。認定自己心里的路,走下去,老天總不會負有心人。
后來院里要求的這批藥,終于做成了,王大夫和劉大夫以及小張,終于松了口氣。小張也從制藥室里搬出來回宿舍住了。寫材料的王遠見小張卷鋪蓋回來了,打趣他道:“你行啊,干活干到這種程度,年底院里讓寫進步材料的時候,我把你寫進去啊,讓院長好好表揚表揚你小子?!毙堜伜昧舜?,倒床上就睡了,知道王遠在打趣他,不知道說什么回應,只跟王遠閉著眼睛說:“哥,我先睡會兒了,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