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光速
回到住處,照例還是兩個姑娘做飯。華山今天來了興致,幫兩個小姑娘打下手還順便貢獻了一道菜。這道菜叫做西紅柿炒蛋,天底下最簡單的一道菜,卻也是百吃不厭人人喜歡的一道菜。
艾牧對著那一面墻的書在發(fā)呆,以他之前看書的速度,認認真真看完這些書估計也要兩三年,還不說那些以電子書形式保存下來的。他打開影像資料庫,里面儲存著兩萬多部電影和幾千部電視劇,看完這些恐怕得十幾年。還有十幾萬首人類創(chuàng)造的各種音樂作品,聽完這些估計也要十幾年。算一算,以人類不到一百年的壽命,不吃不喝也沒辦法閱遍人類之前積累下來的文化藝術成果,更別說記在腦子里和隨時檢索應用。還有那些積累下來的技術,一個人窮盡一生估計也只能掌握十幾種吧。
曾經的幾十幾百億人,像是一部偉大機器中的各種零件,或者一臺計算機里可以獨立運算的元件,他們一起構成了人類文明的宏偉敘事。個體是渺小的,多變的,無力的,有局限的;而整體卻可以創(chuàng)造出那么多的奇跡。
這些人,像極了人類大腦里的神經元和突觸,組成了人類文明這個超級智慧體;也像極了銀河系里的星星,圍著生存和發(fā)展這個巨大的銀核旋轉著,在漫長的幾十億年里,誕生和毀滅。
很難想象,在銀河系獵戶座旋臂上毫不起眼的一顆恒星為中心的太陽系里,有一顆曾經不是藍色而現在是藍色的行星上,曾經有過從太空中看下去什么都看不到的一些微小生物,居然只用了幾千年的演化,就創(chuàng)造出了宇宙中極小概率可能出現的智慧文明。并且,他們知道這個宇宙很多的真相,他們的探測器正在飛向宇宙其他地方,他們的種子也即將向宇宙其他地方擴散。照此速度,幾乎無法估量他們的未來。
然而,當他們準備突破肉身的限制,突破個體存在時間和環(huán)境的限制時,卻又突然被他們的創(chuàng)造物毀滅殆盡,仿佛存在真的只是種偶然和僥幸。
巨大與渺小,必然與偶然,存在與毀滅,善和惡,智慧和愚蠢,在同一件事物上居然可以如此離奇地共存。這些概念化的描述,這些相對立的語義,不知道AI能否理解?吉吉雖然在身邊很久了,艾牧刻意地不去跟它溝通太多。很多時候,知道真相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尤其在肉身無能為力的時候。靈魂不可以走得太遠。
艾牧發(fā)呆的時候,晚飯已經做好。四個人圍坐,只有艾牧還沉浸在剛才的思緒里,其他三個人則在討論最近的宜居星球是否可以達到的問題。
在他們三個人看來,這個計劃不太可能會成功。就算人類胚胎冷凍保存的時間可以超過兩千年,而最近的兩顆宜居星球按四光年和十四光年計算,平均按十光年計算,單程到達的速度也要達到千分之五的光速,即每秒鐘一千五百公里,這還不包括緩慢加速和緩慢減速的時間。理論上來說,達到百分之一光速或許可能實現人類胚胎而不是人類活體的星際送達。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和現有的推進器技術,要推動一個包含人類孵化系統(tǒng)和AI機器人的宇宙飛船,而飛船自身要攜帶足夠多的燃料來加速和減速,將會碰到燃料需求量巨大的問題。僅靠他們說的已經在近地軌道上的那些燃料,似乎不足以把兩艘飛船加速到百分之一光速。這就像只靠一輛手推車把一頭鯨魚從離海邊幾千公里的內陸送到海里那么困難。
作為嚴謹的科學家,盧遠梅和許都他們不可能沒有考慮這些問題,但又為何要去做這么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呢?
艾牧一直沒有插話,他也想過這個問題。基地里的人,即使不懂現有技術下恒星級別宇宙旅行是極其困難的,而這些人又處于不知情的狀態(tài),那么懂的又知情的人不可能看不出這其中的破綻。以AI的智慧程度,也不可能認為人類胚胎在現有速度下能夠在失效前到達鄰近宜居星球,那么賦予他們的使命也是不可能完成的。難道告訴AI做做樣子就可以了?
或許就像過去發(fā)生過的很多事情一樣,目的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