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西安市碑林博物館里,現(xiàn)存一座刻于清道光四年(1824)的《官箴》碑,碑文上書:“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篇銘文的書寫者,是時任長安縣令的桐城人張聰賢。
張聰賢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到長安上任時,縣里不正之風盛行。張聰賢決心振起士風民俗。他先是召集大家立規(guī)矩,撰寫通俗文章向民眾宣傳,推選各地公正人士...
在陜西西安市碑林博物館里,現(xiàn)存一座刻于清道光四年(1824)的《官箴》碑,碑文上書:“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篇銘文的書寫者,是時任長安縣令的桐城人張聰賢。
張聰賢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到長安上任時,縣里不正之風盛行。張聰賢決心振起士風民俗。他先是召集大家立規(guī)矩,撰寫通俗文章向民眾宣傳,推選各地公正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