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命格合輯

兵戈鎖甲

命格合輯 本尊就是我咯 4521 2021-01-23 02:18:52

  平生倦游者,觀化久無窮。復來登此國,臨望與君同。坐見秦兵壘,遙聞趙將雄。武安君何在,長平事已空。且歌玄云曲,御酒舞熏風。勿使青衿子,嗟爾白頭翁。

  一名身穿戰(zhàn)甲的中年人,在城墻上合上書籍,看向了關外,遠方平原上,燈火通明,又卒馬蠕動,于營帳中便是契丹人的駐地,大約有數十萬眾,若非中年人鎮(zhèn)守多年,豈有不懼之理。

  陳伯玉此人雖懷才不遇,但其志向卻于中年人不謀而合,他的這首詩更是鼓舞了中年人,使其心志更加堅定,他嘆息著:“若有武安君,何有長平之戰(zhàn)坑殺趙將士卒?”

  其身旁有一名偏將,他對楊將軍所言,深感疑惑:“將軍,這武安君并非指白起?”

  中年人破天荒笑了起來,似對此早有預見,他耐心回復:“世人皆和你一般,無妨,你且聽我說,趙國四十萬士卒乃為頑強不屈的意志,白起其人為了秦國利好,坑殺這四十萬生靈,如何得民心?在我看來其人不值一提,此詩中武安君乃是指李牧。”

  “哦?將軍可否為學生細說一二,好解學生之疑。”

  中年人搭上冉須,停頓片刻說道:“若我沒猜錯,陳伯玉防御契丹之時,想到的是李牧,因為李牧抗擊過匈奴。”

  “原來如此,這樣就說的通了,陳伯玉所在之地是為趙國疆域,提到長平之事,意為李牧若能早點出現,不至于此?!?p>  中年人點頭回道:“是也,最后兩句便為其意,陳伯玉原是不想虛度年華,由此而發(fā)出感慨?!?p>  “將軍,我等在雁門關絕不能失手,大宋山河何止四十萬生靈?!?p>  中年人眼中愈加深邃,回道:“那是自然,關外可有消息?”

  偏將回道:“我已派出眼線,想來要不了一炷香的時間,就能得到軍情?!?p>  “很好,這次遼人于雁門關外駐扎如此多士卒,想來在東面對抗金人,沒討到好處。”

  “那我們要如何因對,此次遼人必然不會善罷甘休?!?p>  中年人揮舞披風,展現出大將風范:“速速召集將領,商議應對之策?!?p>  “是,屬下這就去辦。”

  議事廳內,守關將領已系數到齊,此次遼人駐扎在關外的軍營,他們早有耳聞,沒想到遼人如此之多,對比雁門關這數萬的守軍,便顯得相形見肘,若不好好應對,身后大宋子民將置于何地,誰都無法預料。

  場中兩名副將和一眾偏將,多數為楊家子弟,各個驍勇善戰(zhàn),但戰(zhàn)場之中光靠驍勇善戰(zhàn),并不能左右整個戰(zhàn)局,所謂兵者詭道也,若無統(tǒng)籌決策之能,便如猛虎瞎了眼一般,雖然有巨大的威力,可是卻要受制于人,最后會被蠶食至死。

  兩名副將一位是楊將軍的胞弟,名為楊延玉,另一位是趙氏皇姓,名叫趙源。此時兩人發(fā)生爭執(zhí),楊延玉主張守關不出,而趙源則建議派人議和,這也許出自宋朝內部的意愿,然而議和無異于投降,到時契丹人獅子大開口,賠款割地怕是在所難免。

  以兩名副將為首,其余人也各自站隊,形成兩股聲音。

  身為守關將領,豈有不戰(zhàn)而降的道理,楊延玉否決著:“萬萬不可,此番若是議和,那東北的金人又待如何,除了金人外西夏吐蕃又待如何?難道要讓人小瞧了我大宋將領?”

  趙源身為將領也知議和不妥,但此番建議卻是身后宮廷內部的意思,他只得說道:“楊將軍此言差異,契丹體大若不議和,想是難以善罷甘休,而除了遼國其余皆不足為懼?!?p>  楊延玉冷哼一聲:“正因為遼人體大,才要與之一戰(zhàn),方顯我宋朝之威?!?p>  “可若是戰(zhàn)敗,我宋朝社稷豈不危在旦夕?遼人所需無非糧草金銀,這些對我大宋來說并非傷筋動骨,給他又如何?”

  楊延玉已經被氣的胸口發(fā)悶,然在場之人都為同僚,契丹還未打來,豈能自亂陣腳,他平復心緒又說道:“趙兄,我知這是朝廷的意思,你可莫要忘了那契丹人已經不是第一次攻打雁門關了,此次發(fā)兵若是送上糧草,那下次發(fā)兵又待如何?”

  “這...”其中利害,趙源并非不知,眼下請和無異于養(yǎng)虎為患,但是要違逆朝廷,卻也不能,趙源想了想說道:“如此我書信一封,望主上能從長計議?!?p>  “不必了?!币粋€厚重的聲音從廳外傳來。

  一個威風凜凜的身影出現在眾人面前,這人正是他們的主將,楊延慶將軍,眾人皆拜道:“楊將軍。”

  時間緊迫楊延慶伸手止住道:“免了,把地圖拿來,此戰(zhàn)無需上報朝廷,憑我等之力,雁門關斷不會失手?!?p>  楊將軍信心滿滿,到是讓眾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等地圖呈上,楊延慶指著地圖說道:“各位且看,雁門關固若金湯,四面環(huán)山,若是遼人攻打過來,其必然要正面攻破這里,所以我們只要守住這里便可。”

  趙源疑惑著:“可是遼人有數十萬之眾,我等兵力懸殊,如何能守得住雁門關?”

  楊延慶看了趙源一眼,解釋道:“敵人勞師動眾,我等以逸待勞,何懼之有?更何況雁門關地勢險要,四面環(huán)山,易守難攻,占得地利優(yōu)勢,并且雁門關為大宋屏障,若雁門關失手,則太遠告急,若太元失手則大宋危矣,將士豈有不死戰(zhàn)之理?地利人和皆在我方,所以此戰(zhàn)必然旗開得勝。”

  趙源任然有疑惑,道:“話雖如此,但遼人勇猛我等不可大意?!?p>  楊延慶發(fā)自肺腑說道:“趙兄,你我朝夕相處,身后為大宋百姓,我豈能當為兒戲,所以你我更應齊心協(xié)力才是?!?p>  “楊將軍,其實我本就覺得議和不妥,聽你一席話更覺此等作為是荒謬之舉?!壁w源拔出佩劍伸手割下一縷青絲道:“頭可斷,血可流,雁門關萬不能失守?!?p>  “好,我愿與趙兄一起抗擊遼人。”

  經由楊將軍和趙源的舉動,使得眾將一心,再無間隙,由此楊將軍也好布置作戰(zhàn)部署,楊延慶開始步入正題:“雁門關雖身處天險,然此還遠遠不夠,要想抵擋聲勢好大的遼兵,必然要有所準備,楊延玉你領三千弓手埋伏在雁門關左側山頂,不容有失?!?p>  楊延玉單膝跪下,回道:“是,屬下領命?!?p>  軍情緊急,楊延玉只得率先離去布置士卒。

  楊延慶又道:“趙兄那么你也領三千弓手埋伏于右側山頂,不容有失?!?p>  趙源領命堅決道:“屬下絕不負將軍所望?!?p>  “雁門關由我親自坐鎮(zhèn),各位偏將還有重要事要交給你們。”

  楊延慶頓了頓敘述道:“我觀雁門關外,有一處絕佳之地,此處可用來設伏,用以包抄遼人,若是遼人首攻不成,此處便可從后方夾擊,到時那遼人便成了甕中之鱉,王芳,李項你二人領五千精銳從右側山路繞去,切記勿要露出馬腳?!?p>  王芳李項二人領命稱是。

  “報?!?p>  一名傳訊士卒進入廳堂。

  “如何?”

  那士兵回道:“遼人派了五千精銳打頭陣,身后那十萬大軍緊隨其后?!?p>  “可有什么異動?”

  “據前線觀察,遼人似乎備有登山工具?!?p>  “將領是誰?”

  “是一名新將,耶律拉娜。”

  偏將楊上彥說道:“難道遼人無人了,派一員新將,不若我們殺出去,和他們一較高下?!?p>  “莫要大意,此非兒戲?!?p>  楊上彥又道:“我軍上下約有五萬之眾,出門迎敵,未必會敗?!?p>  楊延慶嚴肅道:“我等只守關便可切勿出關迎敵?!毕肓讼胗值溃骸爸秲?,你知道武安君李牧嗎?”

  楊上彥回道:“侄兒自是知道,只是這遼人也太不把我等放在心上?!?p>  “哼,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被一時沖動葬送了前程,甚至是性命,侄兒你如此心性還需磨練,你率一千士卒去幫你叔叔楊延玉吧?!?p>  楊上彥心有不甘,但主將發(fā)話,又不得不從,只得道:“屬下領命?!?p>  事情敲定,雁門關城墻內外開始加緊籌備防守器具,比如滾石和箭矢,除此之外整肅軍紀也頗為重要,待眾將領將數萬士兵召集雁門關前,楊延慶于那城墻上發(fā)號施令:“我等為大宋子民,身后有億萬生靈,早已退無可退,此時契丹賊人逆天而為,欲要攻我雁門關,染指大宋山河,我楊延慶絕不允許這樣的事發(fā)生,所以即便傾我所能也要護得雁門關周全?!?p>  “好男兒當保家衛(wèi)國,山河依舊在,風骨存天地。我等當為后人筑起壁壘,盡忠職守,你們準備好了嗎?”

  眾將士異口同聲:“保家衛(wèi)國!保家衛(wèi)國!”

  另一邊,契丹五千先鋒士卒已經兵臨關下,那為首的將領全身兵戈鎖甲,氣勢不凡,待整頓完畢,戰(zhàn)鼓最先響起,契丹將領不在猶豫發(fā)起進攻手勢:“殺~”

  那五千先鋒士卒徑直沖了上去,待接近關口,云梯鉤鎖順勢而出,搭上了城墻,在雁門關上,邊關守將遲遲沒有動作,似乎時機還未成熟,到是遼人頗感意外,眼看遼人士兵就要攻上城墻,楊延慶不再遲疑立馬發(fā)號施令:“投石手準備,放!”

  巨大的滾石從城墻上砸下,立馬將一眾遼人士兵打死,那死相可怖至極,在這之后,楊延慶又發(fā)號施令:“弓箭手準備,發(fā)射!”

  一陣箭雨從空中墜落,眾多遼人士兵當場被射殺,損失慘重,遼人將領不甘失利,再次發(fā)號施令:“頂上,給我殺上去?!?p>  遼人士兵再次沖向雁門關,其聲勢更為兇猛,然而城墻上隊形輪換,先是滾石拋落,而后箭雨齊射,再次眾創(chuàng)遼人士兵。

  在遼人眼中,城墻上那守城的士兵各個訓練有素,并且井井有條,攻城實在舉步維艱。

  遼軍損失慘重,卻遲遲無法攻到城墻上,若是如此即便全軍覆沒,也難攻破城墻。

  還好遼兵有所準備,那遼兵將領再次下達命令:“登山!”

  原來是要登山,若是遼人此時登上山頂,那么守關將士就失去了居高臨下的優(yōu)勢,并且會左右受敵,陷入被動的局面。

  還好楊延慶早有準備,那遼人士兵起先以為山上沒有敵軍,使用鉤鎖一步一步攀爬,誰知剛爬到半山腰,山頭黑影蠕動,迎接他們的又是滾石箭雨,致使再次失利,連連被眾創(chuàng)已讓遼軍損失大半,此時若繼續(xù)強攻,必然無法扭轉戰(zhàn)局。

  “撤退!快撤?!?p>  遼人聽到施令,立馬停止了進攻,轉而開始逃跑,于另一邊守城將士看到敵人退兵,卻并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大大方方的放他們離去。

  很快遼人先鋒士卒逃回了主力軍隊當中,雖然他們逃了回去,但是卻被頑強的守關宋軍挫敗了銳氣,想來他們也該有所忌憚了,接下來雁門關守城將士只要坐懷不亂,并以此打消耗戰(zhàn),那么這一場守關戰(zhàn),還有很大的希望。

  遼人陣營,耶律拉娜聽到先鋒將士敗陣逃亡,當下大發(fā)雷霆,說道:“沒用的廢物,那些逃回來的全部斬首,以儆大旗?!?p>  斬完逃兵后,耶律拉娜命令士兵全速前進,務必在敵人喘息之前攻下雁門關,很快十萬大軍兵臨關下,耶律拉娜命士卒擺開陣仗,擂起戰(zhàn)鼓,分撥三萬人攻打雁門關,兩萬人攻打左邊山頭,兩萬人攻打右邊山頭,剩余弓箭手掩護主力士卒。

  “給我上,務必殺光守城宋軍,膽敢臨陣脫逃者殺無赦?!?p>  遼人蜂擁而上,氣勢洶洶,然而雁門關守軍,占據天險,又居高臨下,并且在楊延慶的指揮下前后銜接得當,又封住所有死角,不容敵人有可乘之機。

  兩軍交戰(zhàn)相對激烈,遼人幾度欲要攻上雁門關,但很快又被守城將士頂了回去,大家都知道雁門關為宋國門戶,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守城將士早已做好赴死準備,他們即便尸骨不全,也絕不能屈服,而讓大宋子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楊延慶的學生兼偏將舉起佩劍慷慨激昂道:“為了身后那億萬生靈,為了大宋百姓的安危,將士們我們何懼之有?”

  楊延慶接道:“只要把他們頂回去,我們就能守住雁門關,隨我殺!”

  城墻上眾守城將士無不群情激奮,雖然他們是在為國揮灑,但他們也是勇敢的戰(zhàn)士,他們是百姓的屏障,即便戰(zhàn)死那也是光榮的慷慨赴義,是可以為自己驕傲的榮耀。

  很快那沖上城墻的遼軍被壓了下去,雖然雙方都損失慘重,但是這雁門關竟然沒有被攻破,因此有了喘息的時間,這個時候時機已經成熟,楊延慶當即命人發(fā)出暗號,朝天上放出許多風箏,那巨大的風箏非常醒目,想來此舉事先已經商量過,不過成功與否還要看他二人了:“王芳,李項就看你們了?!?p>  另一邊在一處隱秘地界,那暗號已經發(fā)出,王芳,李項已經知道雁門關守了下來,當即便率領五千精銳沖了出去:“將士們隨我殺出去,勝利就在眼前,殺敵越多封賞越豐厚,為死去的兄弟們報仇的時候來了,給我殺光他們!”

  此時那遼兵損傷慘重,并且沒能攻下雁門關,早已沒了銳氣,萬萬沒想到此處居然還有伏兵,眼下遼兵已無勝算,遼兵統(tǒng)帥耶律拉那雖然不甘失利,但在眾人勸解下也只得退兵,而后再做打算。

  王芳,李項那五千精銳所到之處,皆如枯草一般,被屠戮殆盡,另一邊楊延慶看到后方伏擊成功,命學生帶一部分能戰(zhàn)之人從正門殺出,與之形成夾擊,很快蠶食了遼人剩余士卒,混亂之中遼人副帥被當場斬殺,遼軍沒了副帥,立馬也丟了斗志,早已沒有心思繼續(xù)抵抗,紛紛逃命去了。

  不過也有一股頑強力量,護著主帥耶律拉那殺出重圍,逃離宋軍的包圍,待戰(zhàn)局平定,宋軍斬殺四五萬遼人,獲得甲重器具無數,此戰(zhàn)以宋軍勝利而告終。

  回到雁門關,楊將軍論功行賞,大擺宴席,犒賞邊關將士。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