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漢江山秀麗行

第二章 秦趙之源

大漢江山秀麗行 京都逸事 15126 2020-04-20 23:46:43

  我們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此概念耳熟能詳,但未必都知道其來歷。其實“炎黃子孫”并不是嚴謹?shù)目茖W概念,也不是自古以來的一貫稱謂,歷代中國人都以王朝名號而稱,比如秦人、漢人、唐人、宋人等等,不稱炎黃子孫。炎黃子孫這一提法,是晚清革命時興起的,為的是針對滿清皇室這個“韃虜”,喚起民族意識,激發(fā)革命精神。

  但炎黃子孫之說,其實也并非捕風捉影,大抵是不錯的,因為中華民族的主體群族源于炎黃部落,這一點為中國中國家族溯源傳說可以證實,而秦趙兩國的祖先溯源,也可以正是這一點。

  據(jù)文獻記載的上古傳說,世界最初是天地不分,渾沌如雞子,有個盤古生其中,長萬八千歲后,他開天辟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開天辟被累死了,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風和云;他發(fā)出的聲音化成了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道教說盤古死去的只是肉身,他的元神就是元始天尊,被尊為道教乃至整個宇宙的最高神。在道教中,無論玉皇大帝還是西天佛祖,都不如元始天尊尊貴。

  盤古開天辟地后,這個世界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她在雷澤湖邊看到一個神龍留下的巨大爪印,用腳踩了一下,感應而受孕,懷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和女媧,女媧捏泥造人,才有我們中華民族。中華民族“華”的稱謂以及自視為龍的傳人,皆源出于此。

  上古傳說均帶有神話色彩,荒誕不經(jīng)。關于盤古的傳說,大抵反映了古代那個科學不發(fā)達的時代人們對于“天地”的認知,一位宇宙原本是天地不分的混沌體,天地因為盤古而開。

  我們可以可以拋棄盤古開天地,然后孕育了華胥氏的傳說,理解為華胥氏是原始母系社會時期的一個家族的女家長,之所以有華胥氏踏龍爪印而孕之傳說,恐怕與母系社會的走婚有關,因為走婚,子女們只知有其母而不知有其父,所以華胥氏被傳說成先天孕育而生,踏龍印而孕生伏羲、女媧。華胥氏家族部落,因為誕生了伏羲、神農(nóng)、黃帝、蚩尤等杰出首領,從而領先于天下其他群族部落,形成一個大部落聯(lián)盟體,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核心群落。形成核心群落后,追溯始祖至華胥氏,再往上不可尋,因此將華胥氏傳說為天地所孕育。

  今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有華胥鎮(zhèn),古稱“華胥之渚”,那就是華胥氏的家鄉(xiāng)。這個傳說應該是事實,因為大量地名印證著華胥氏家族子孫的遷徙散布,比如陜西除華胥之渚華胥鎮(zhèn)外,還有華原、華山、華陰、華清池等;山東有華胥陵、華不注山、華泉;河南有華亭、華邑,湖北有華陽河、華容河;江西、湖南均有同名的華林山;江蘇有華里;福建有華胥山等等,反映了華胥氏家族從華胥之渚華胥鎮(zhèn)走向整個中原的歷程。

  也另也有一種傳說,說華胥氏并非踩踏龍印而孕,她有丈夫,名叫燧人氏。燧人氏發(fā)明了鉆木取火,使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的動物時代。此外,除了華胥氏、燧人氏的傳說,中國上古還有個有巢氏的傳說,他發(fā)明筑巢為屋,使人類脫離野居狀態(tài)。有巢氏筑巢為屋和燧人氏鉆木取火的傳說,怎么看都像猿人時代的故事,而華胥氏的傳說則標志著中國已進入母系社會時代。有巢氏的傳說大概反映的是舊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燧人氏的傳說可能反映的是同為舊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之前期——大地灣文化,而華胥氏的傳說則反映的是仰韶文化的中后期,即新石器時代。

  傳說華胥氏生下伏羲、女媧后,由于世界上就他們兩個人,所以兄妹二人結(jié)為夫妻,生下兒子名叫少典。大概是因為一家三口形影孤單,于是女媧便捏泥造人,從而使世上有了更多的人。人多了之后,伏羲置四方官管理天下,而他則作為天下之首領。伏羲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與思考,決定“正姓氏,制嫁娶”,實行男女對偶婚姻制度,每個家庭都冠以不同姓氏以示區(qū)分,防止亂婚和近親婚,使中華民族的“姓氏”自此起源,綿延至今,因此伏羲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三皇之首天皇。女媧則被尊為人皇。說明伏羲、女媧時代,是人類從走婚制的母系社會走向婚姻制的父系社會的過度時代。而伏羲、女媧屬于近親而婚,此前近親而交是常事,自伏羲、女媧之后,才有了近親不婚的規(guī)定。

  伏羲還仰觀天上的風雨雷電,俯看地上的飛禽走獸,根據(jù)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chuàng)造了八卦符號,教人以這種符號識別天地間萬事萬物,并以此繼之創(chuàng)造了文字;他還模仿蜘蛛結(jié)網(wǎng)而制成漁網(wǎng),教人用于捕魚獵獸,另外還叫人對漁獵無進行合理屠宰分割,因此伏羲又稱庖犧氏。伏羲還有個名字叫太昊,又因他觀天象時以木星做為基準,故而以木德為王,所以又被稱為青帝、春皇。

  傳說伏羲、女媧生的兒子名家少典“配女登生炎帝神農(nóng)氏,配附寶生黃帝軒轅氏。”

  炎帝是少典的長子,出生并居于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nèi)),故其所掌管的部落姓姜。炎帝以善于管理火種火源而著稱,這在沒有火柴、打火機之類的引火物而鉆木取火的古代尤為重要,故而他以火德為王,又被稱為赤帝、烈山氏。他嘗百草、制耒耜、種五谷、辟市場,使人類從采食野果和漁獵為生進入到農(nóng)耕時代,故又稱神農(nóng)氏,炎帝還制作五弦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由于炎帝神農(nóng)氏嘗百草制耒耜使人耕耘于大地,因此他被尊為地皇、泰皇,與天皇伏羲、人皇女媧并稱為上古三皇。

  黃帝是少典的次子,出生并居于姬水之濱(陜西武功漆水河),故其所掌管的部落姓姬,黃帝以熊為圖騰,住在軒轅之丘,故又稱有熊氏、軒轅氏。黃帝于涿鹿之戰(zhàn)擊敗蚩尤后,率兵追逐到泰山,在那里會合天下諸侯舉行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xiàn)土黃色大蚓大螻,于是他便以土德稱王,故被稱作黃帝。黃帝制衣冠、建舟車、定算數(shù)、制音律、創(chuàng)醫(yī)學,從而使人類進入到文明時代。

  少典的第三子叫蚩尤,他的突出貢獻是發(fā)明冶煉青銅,使人類由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此外蚩尤還制五兵、創(chuàng)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貢獻。

  那么少典為什么沒有被尊為“皇”呢?因為他在父親伏羲生前主要是輔助父親行政,父親故去后嚴格遵循父親制定的政策,如同漢代蕭何之后的丞相曹參一樣,“蕭規(guī)曹隨”,本身沒有什么突出貢獻,所以沒有被尊為“皇”。

  皇字甲骨文字形像火炬光焰上騰的樣子,看上去就像一盞古代的燈,上面火光閃爍,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皇,即煌之本字。”他認為“皇”是“輝煌”的“煌”的本字,加“火”作“煌”。古先民崇拜火,故“皇”含有高貴之意,又指莊嚴、偉大。吳大澂《說文古籀補》認為:“皇,大也。日出土則光大,日為君象,故三皇稱皇。”吳大澂認為金文的“皇”字由“日”和“土”構(gòu)成,其含義為太陽從地下升起時,光亮很大,照亮了大地。由此“皇”有“大”意。

  蚩尤本來與炎帝同在一個部落,因與炎帝鬧矛盾而離開,遷移到東部,自成部落,他的部落便是東夷族。隨后,蚩尤與炎帝爭斗,由于他發(fā)明的青銅兵器非常厲害,炎帝不敵,于是便約來黃帝一道對付他,炎黃二帝合力在涿鹿之戰(zhàn)中打敗了蚩尤,蚩尤遂帶領了一部分東夷部眾遷徙到了南方,稱南蠻。故而蚩尤是東夷與南蠻之祖先。這個傳說的意思是說東夷與南蠻都與華夏族同出一源,實際情況不可能如此,但中原華夏某個氏族首領或杰出人物在內(nèi)部斗爭中失敗,跑到東方或南方,因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技術和文化,被當?shù)厝俗馂槭最I,這是很有可能的。至于西戎族和北狄族,也都出自華夏一脈,但那是后來才有的事情,傳說商湯伐夏桀取而代之后,夏桀的兒子淳維(又名獯鬻、熏育)帶領一部夏族部眾逃到了西北方,繁衍出犬戎、鬼戎、山戎、義渠、余無、樓煩等諸部族,其中居于西者稱戎,居于北者稱狄。

  從這些傳說可以反映出,中華民族其實并非出自一個家族,那時候天下有諸多部落,而華胥氏一脈因為伏羲、神農(nóng)、黃帝、蚩尤等人的諸多發(fā)明而領先于其他部落,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核心部族。

  后來炎黃兩部落亦發(fā)生兄弟之爭,炎黃二帝戰(zhàn)于阪泉,黃帝擊敗了炎帝,兩部合二為一,黃帝遂成整個華夏族首領,炎帝部落的部眾大部歸并于黃帝部落,炎帝本人帶領少量部眾退往南方,與蚩尤跑到一起去了。故而至今在南方對炎帝神農(nóng)氏的尊崇比北方更盛,所以出身于吳楚之地的漢高祖劉邦,自認為是炎帝的后裔,而把自己神話成“赤帝之子”。

  黃帝獨占了中原,將帝都定位山西夏地?!爸腥A”以及“華夏”的稱謂,皆源出于黃帝,因為他居于中原,始祖是華胥氏,建都于夏,便將自己所統(tǒng)領的部落部族稱之為“中原華夏族”。但也有另一種說法,說因為黃帝發(fā)明了衣冠,使人脫離了赤身裸體以獸皮為衣的狀態(tài),從而進入衣冠時代,“冕服采裝曰華”,而“夏”是大的音轉(zhuǎn),夏乃大也,“華夏”就是身著盛裝的泱泱大國之意,又因為自視居于天下中央,故稱“華夏中國”。自此,中國人有了統(tǒng)一的名號。

  可以想象,中華民族并非全部出于華胥氏一族,但華胥氏一族憑借伏羲、炎帝、黃帝、蚩尤等杰出首領的諸多發(fā)明而領先于天下各部落,從而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成為天下諸部落的盟主,進而影響到諸部落的發(fā)展進程,其后逐漸演化為一個文明共同體。因而我們稱之為炎黃子孫,卻也實至名歸。

  炎黃的時代,反映的是石器時代結(jié)束青銅時代開始的時代,當屬龍山文化時期。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均分布于黃河中下游甘肅、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省,而河北北部是中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與東北紅山文化的交匯地,河南南部則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與南方良渚文化交匯地。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共同構(gòu)成中華文化。

  黃帝之后,繼承中華帝位的便是秦趙兩國的直系先祖顓頊帝。據(jù)司馬遷《史記》說:“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中原黃帝部落已經(jīng)與天下諸多部落有了廣泛交流。西陵在湖北宜昌,是長江三峽的終止處,溝通巴蜀的門戶。黃帝所娶的嫘祖,是西陵巴蜀部落的女首領,她是傳說中的蠶神“先蠶娘娘”,因為她發(fā)現(xiàn)和倡導了栽桑養(yǎng)蠶。嫘祖嫁給黃帝后,生下兩個兒子,長子叫玄囂,又稱青陽氏、少昊,他被黃帝和嫘祖送到蜀地岷江部落歷練,后來又被送到東方九夷鳳鴻氏部落歷練,娶了鳳鴻氏之女為妻,由于他帶來華夏族先進的文化和技術,使鳳鴻部落興盛起來,因此被鳳鴻部落推為首領。夷有九種,曰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合成九夷或東夷。因為鳳鴻部落的強盛,進而統(tǒng)一了整個九夷,建立了東夷部落聯(lián)盟,少昊便在東夷稱帝。少昊玄囂尚金,以金德為王,故又稱有金氏、白帝。而黃帝和嫘祖的二兒子昌意則被送到若水之濱的蜀山氏部落歷練,娶了蜀山氏女名叫昌仆,生下高陽氏。高陽就是顓頊,他觀北斗分四季,創(chuàng)制了《顓頊歷》,這對農(nóng)耕民族來說極其重要,歷法的發(fā)明對農(nóng)耕文明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使人類進入到治歷明時的新紀元。高陽顓頊以此功德,在黃帝去世時被中原部落迎立為帝位繼承者??梢婞S帝時代部落還是公社性質(zhì)而并非家天下,帝位實行部落會議推舉制,顓頊氏是憑真才實學被迎立并推舉為帝的,并非黃帝個人所指定。

  顓頊尚黑,居住于玄宮,以水德為王,故稱玄帝或玄武帝。后世人把從伏羲到顓頊的上古帝王(不算女性的女媧氏)合稱為五帝,即:東方青帝太昊伏羲、南方赤帝烈山神農(nóng)、中央黃帝軒轅有熊、西方白帝少昊玄器、北方玄帝高陽顓頊。三皇與五帝合稱“三皇五帝”。

  顓頊時期部落已經(jīng)有了各司其職的官員,他以其孫重黎為火正賜號祝融、以其兄少昊玄器之子句芒為木正、以另一位少昊之子蓐收為金正、以其堂祖父炎帝神農(nóng)氏之孫共工為水正、以共工之子句龍為土正,令他們管理涉及金木水火土的諸事宜,同時讓各自分管一方,稱“五方伯”,其中顓頊帝自己所在的中央以外的其他四方又稱“四岳”,合稱“五方四岳”。顓頊帝的五位方正被后世人分別尊為火神、木神、金神、水神、土神。

  共工管理水務功績卓著,他不甘心做顓頊的屬臣,便約集多位天神與顓頊爭帝位,顓頊命祝融重黎為帥,召集人形虎尾的泰逢、龍頭人身的計蒙、長著兩個蜂窩腦袋的蟜蟲等討伐共工,共工命相柳、浮游把三江五湖的水汲上來向祝融他們傾去,剎時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祝融重黎駕著身冒烈焰的火龍迎戰(zhàn),火龍所到之處海水滾滾翻轉(zhuǎn),讓開一條大路。共工敗績,逃到不周山,不周山是根撐天柱,奇崛突兀,擋住了去路。共工在絕望中發(fā)出憤怒的吶喊,朝不周山撞去,不周山竟被攔腰撞斷。天柱既斷,西北的天穹便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使拴系在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身不由己朝西天滑去,形成了日月星辰的運行;而懸吊大地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東南大地塌陷下去,形成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東流歸海的情景。但是祝融重黎沒能擒拿主共工,致使其逃跑,顓頊不徇親情將祝融重黎正法,以示效尤。

  這個故事太神異,但可以從中推測出,顓頊為帝時,部落曾經(jīng)發(fā)生過爭奪帝位的激烈斗爭。

  顓頊死后,少昊玄囂的兒子帝嚳繼之為帝,為什么會是他呢?因為他有突出貢獻。此時雖有了《顓頊歷》,有了一年四季的概念,但人們?nèi)允侨粘龆?,日落而息,從事農(nóng)藝畜牧沒有時辰順序,帝嚳探索天象、物候變化,劃分出四時節(jié)令,指導人們按照節(jié)令從事農(nóng)畜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使農(nóng)業(yè)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代,帝嚳因功被中原部落迎接并推舉為帝。

  從帝嚳為帝可以推測出,那個時候,黃帝之孫顓頊所領導的華夏族和他伯父玄器少昊所領導的東夷族聯(lián)系緊密,交往頻繁。

  帝嚳之后,被推舉為帝的是帝嚳的長子帝摯,但帝摯干得不好,執(zhí)政九年政績平平,因此被部落議會廢掉,轉(zhuǎn)而推舉了帝摯的弟弟紡勛。紡勛就是唐堯,因執(zhí)掌唐地部族(今河北唐縣)而得名。紡勛是帝嚳的第三個妻子慶都所生,慶都是伊耆部族首領的女兒。慶都嫁給帝嚳后仍留住在娘家,傳說某年春正月末,慶都與父母坐小船在三河之上游覽,正午時出現(xiàn)了一條飛舞的赤龍,第二天又出現(xiàn)了形體小些的赤龍,晚上,慶都睡不著,閉著雙眼還不由得抿嘴發(fā)笑。朦朧中,陰風四合,赤龍撲上她身,醒來時身上還留下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留下一張沾滿涎水沫的畫兒,上面畫著一個紅色的人像,臉形上銳下豐滿,八采眉,長頭發(fā),畫上寫著:亦受天佑。之后,她就懷孕了。過了十四個月,她生下一個兒子,竟生得和圖上畫的人一模一樣。此時,帝嚳的母親在這時候去世了,帝嚳為母親的去世而悲痛,母親服孝三年,期間顧不上慶都和兒子,慶都就帶著兒子住在娘家,直把兒子撫養(yǎng)到十歲,才讓他回到父親的身邊,所以帝堯隨外祖父家的姓為伊祁耆氏。為什么會推舉他呢?因為他從十五歲就輔佐帝摯執(zhí)政,表現(xiàn)得很有德行。

  堯當了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后,生活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他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欲諫之鼓”,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么意見或建議,隨時可以擊打這面鼓,堯聽到鼓聲就立刻接見,取來人意見。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誹謗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眾有意見,可以向看守人陳述,如來人愿去朝廷,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于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堯?qū)Π傩盏募部嗑头浅A私?。唐堯愛民勤政、富而不驕、怒而不煩、仁德如天。他主政期間,重修歷法,整飭百官,還常深入僻壤山野尋訪求賢。唐堯是后世歷代崇拜的仁君,孔圣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币馑际鞘澜缟蠜]有大過天的,而堯可與天比肩。

  唐堯的二哥名棄,善稼穡,堯舉其為掌管農(nóng)事的后稷,被后世尊為谷神,他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有邰(陜西武功),他便是周人的先祖。唐堯的三哥名契,他主持了唐堯的重修歷法工作,后來在堯禪讓帝位于舜后,舜任他為司徒,幫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河南商丘),他便是商人的先祖。故而商周兩代帝王,均出自黃帝長子少昊玄器一支。

  如同唐堯的母親慶都夢見赤龍撲身而生堯,以及伯益的父親大業(yè)因女脩吞玄鳥卵而生,棄和契的出生也各有神話。說帝嚳之妃姜嫄趨郊信步而游,碰見一個巨人足印,便踩踏了一下,不料俄頃就感到腹中微動,好似胎兒動作一般,她又驚又怕,卻毫無辦法,十月后產(chǎn)下一子,以為是妖,就把他拋入隘巷,可隘巷中過往牛馬都自覺避開,絕不踩到嬰兒身上,于是姜嫄又把他丟到山林中,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沒丟成,最后將嬰兒拋到河冰上,忽然飛來一只大鳥,用自己豐滿的羽翼把嬰兒蓋住,以防嬰兒凍僵,姜嫄以為這些現(xiàn)象是神的指示,便將嬰兒抱回精心撫養(yǎng),因為幾次要拋棄他,所以給他起名叫“棄”。而帝嚳另一位妃子簡狄在野外沐浴時,恰好一只燕子飛過,產(chǎn)下了一粒鳥卵,她便撿起來吞下,結(jié)果就懷孕生下了契。

  堯在位晚期發(fā)生了大洪水,奔騰呼嘯的大水淹沒了城郭家園,堯只得帶領族人遷徙,從唐縣一帶西遷到臨汾。但是臨汾的狀況也很糟,只不過略強于唐地而已。于是堯決定治理水患,征詢四岳的意見,四岳推薦了鯀。鯀是顓頊之子,為崇地伯,稱有崇氏,按輩分鯀與堯帝的父親帝嚳是堂兄弟,因此是堯的堂叔伯。但堯覺得鯀靠不住,因為他倚仗輩分經(jīng)常違抗命令,還做出很多危害部族利益的事情,不適宜承擔這項重要的工作,但四岳堅持推薦,于是堯便任命鯀為水正去治水。鯀治一味采用截堵辦法,歷時九年毫無功績,致使水患遲遲得不到解決,百姓涂炭,故而堯?qū)⑵涮幩?,以儆效尤。但他的兒子禹很賢能,于是堯重用了禹,但這時候,洪水基本散去了。

  堯很長壽,在位七十年后,感覺有必要選擇繼任者,他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不可用,便與四岳商議,四岳推薦了舜,他們說這個舜,從小受父親瞽叟以及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惡待,屢經(jīng)磨難,但他仍孝敬父母、愛護弟弟,故而深得百姓贊譽。舜是顓頊帝的六世孫,顓頊之子窮蟬的后代,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望生,句望生生橋牛,橋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因為顓頊之后帝位轉(zhuǎn)到了帝嚳一系,因此舜的家族從窮蟬開始便是平民。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他眼睛是雙瞳仁,故又名姚重華。他曾漁獵于雷澤,曾在黃河之濱燒制陶器,曾在頓丘經(jīng)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各地都民望極大。四岳推薦后,堯決定親自考察一番,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從兩個女兒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一起住在媯水邊,他們相親相敬,禮戴如賓,子孫和睦。其后他們子孫中有留在媯水的便以媯為姓,故舜有兩姓,曰姚曰媯。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教導臣民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指導行為,臣民都聽從他的教誨。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百事振興無一荒廢。經(jīng)過三年考察,堯覺得舜合格,于是決定將帝位禪讓于他。堯死后,舜為其守孝三年,之后將帝位讓給了丹朱,但丹朱為政不善,這時候,再次發(fā)生于堯帝時期一樣的大洪水,于是丹朱遵循父命還位于舜,其在位一共三年。

  舜的主要貢獻是改革整頓了較為完備的官員制度。堯時的輔佐之臣大禹、皋陶、棄、契、伯益都很賢明,但職責不明確,舜便命禹擔任司空,負責治理其父未能解決的水患;命皋陶擔任士掌刑法;命棄擔任后稷掌農(nóng)業(yè);命契擔任司徒推教化;命伯益擔任虞掌山林,還規(guī)定三年考察一次他們的政績。通過這樣的整頓,各項工作都出現(xiàn)了新面貌。

  舜與堯一樣,都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圣王,而舜對于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儒家學說重視孝道,而舜以孝著稱。

  在舜的領導下,諸大臣都建立了豐功偉績,尤以禹的成就最大,禹汲取父親鯀失敗的教訓,在皋陶、棄、契、伯益以及“四岳”的幫助下,采用疏導的辦法,鑿山通澤,疏浚河川,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服了水患,使天下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禹因功受封為“夏后”(地在今河南陽翟),賜姓姒?!昂蟆蹦撕钪D(zhuǎn)音,比如后稷、后羿等都是君侯之意,《說文解字》說“后者君也”,而長婦謂稚婦為娣婦,稚婦謂長婦為姒婦,賜其姒姓,意思是希望他能像長婦一樣對待大家。其他大臣也各有封賞,皋陶封于皋(今安徽六安),賜姓偃,偃不光是臥倒的意思,也有停止、止息、平息的意思,比如徐陵《廣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有“盜賊皆偃,工賈競臻”的碑文,因為皋陶掌刑法,有止息紛爭之責。后稷封于有邰(今陜西武功縣),因為帝嚳長子帝摯已故,此時后稷是長門,故賜他繼黃帝家族之本性姬。契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賜姓子,因為他是母親吞燕子卵而生,卵也叫子。伯益封于費(進山東費縣)賜姓嬴,因為伯益掌山林,嬴通贏,即充贏增益的意思。四岳分別封于申、呂、齊、許,賜姓并以封地賜姓。姜子牙就是四岳之一,被舜帝封于呂地,賜姓為姜,因此姜子牙乃姜姓呂氏,名叫姜望,后來被周武王尊為尚父,故而又名呂尚。

  舜年老的時候,因為兒子商均不肖,決定以功勛卓著的禹為繼任者。舜在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守時死于蒼梧之野,葬于九疑山。禹三年治喪結(jié)束后,避居封地陽城,將帝位讓給了商均,但天下諸侯都不朝見商均而去朝見禹。在諸侯擁戴下,禹就在陽城宣布繼承帝位,國號曰夏。

  因為舜和禹都是顓頊的后代,故此期間中原華夏的帝位便從黃帝長子玄器系再次轉(zhuǎn)到次子昌意系。

  禹繼承帝位后,在涂山組織召開有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個州部落聯(lián)盟首領參加的盛大集會,會上,他對諸侯們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眾,召集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懇切責備、規(guī)戒、勸喻我,使我知過改過。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啊!我將洗耳恭聽?!贝笥磉@種恭謙的態(tài)度和所表現(xiàn)的民主作風,贏得了諸部落的敬佩,均表示服從他的領導。為表示敬意,諸侯商量向禹獻金(即青銅),大禹將諸侯所獻之金鑄造成九個大鼎,上面飾有各州的山川圖案和龍紋,代表天下九州。此時,華夏的范圍已經(jīng)遍布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山西、陜西、甘肅,中國初具規(guī)模。

  禹老年時,向部落聯(lián)盟議會推舉皋陶為繼任者,但皋陶先于禹而死,禹又推舉了伯益。但當大禹死去之后,九州諸侯們都去朝見他的兒子啟,說:“我們擁護帝禹的兒子?!庇谑菃⒈憷^承了帝位。但另有史籍說:“古者禹死,將傳天下于益,啟之人因相與攻益而立啟?!币虼藛⒌睦^位出現(xiàn)兩種說法,一種是他的賢德得到了眾諸侯的認可,另一種是他的直屬部落族人發(fā)動政變擁立其取代了伯益。

  啟即位后,定國號為夏,將伯益之子若木封于徐,讓他去統(tǒng)帥其先祖少昊玄器的東夷部落。夏啟死時,一改禹之前的帝位推舉禪讓制,將帝位直接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子太康,從而開啟了帝位“父終子承”的家天下時代,從此部落公社變?yōu)橥醭?p>  太康生性好游玩,他只顧游玩而不理政事,從而使得夏的盟主地位大為削弱,東夷有窮氏部落在后羿率領下對其發(fā)起挑戰(zhàn),打敗了太康,太康投奔到夏的親族斟鄩氏部落。

  后羿打敗泰康后,將太康之弟中康立為王,但國事由他把持。此舉引起不少部落的不滿。其中主持天象活動的和氏部落與羲氏部落公開表示反對,羿便以他們主持天象“廢時亂日”為借口,派胤率兵討伐他們。

  中康死后,其子相繼位。相不堪忍受后羿的凌霸,也投奔到斟鄩氏部落,從此后羿便獨承王位。后羿是中國射箭第一高手大羿的后代。傳說蚩尤敗于炎黃二帝南遷后,東方各部落方國因群龍無首,陷入長期內(nèi)戰(zhàn)內(nèi)斗,烽火連天,民不聊生,大羿臨危受命,擔負起統(tǒng)一東方各部族的使命。這時候,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曬干了禾苗草木。這是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兒子,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十個太陽就睡在扶桑的枝條底下。原本天帝是讓他們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zhí)勤,照耀大地,但他們卻淘氣一齊跑出來,從而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大羿張弓搭箭,分別向其中九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中出現(xiàn)一個個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只只三足烏。九個太陽被射落,天上只留下了一個太陽,于是大地恢復了常態(tài)。關于大羿,還有一個美麗傳說,那就是嫦娥奔月。大羿統(tǒng)一了東方各部落后,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由于該國家為眾多崇拜太陽的部落方國所組成,故被稱為“十日國”。大羿射落九日為老百姓除害,大伙兒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為師,跟他學習武藝。有個叫逄蒙的人,為人奸詐貪婪,也隨著眾人拜在大羿的門下。后羿的妻子嫦娥(姮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她經(jīng)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xiāng)親,鄉(xiāng)親們都非常喜歡她。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大羿一丸仙藥,據(jù)說吃了這種藥不但能長生不老,還可以升天成仙。可是后羿不愿意離開嫦娥而飛仙升天,于是就讓嫦娥將仙藥藏在百寶匣里。這件事不知怎么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仙藥弄到手。八月十五這天清晨,大羿帶弟子出門打獵,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寶劍,闖進大羿家里,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心里想,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于是,她便機智地與逄蒙周旋。逄蒙見嫦娥不肯交出仙藥,就自己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吃了仙藥,飄飄悠悠飛了起來,她飛出窗子,飛過灑滿銀輝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碧藍的夜空掛著一輪明月,嫦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羿打獵歸來,不見了妻子,他焦急地沖出門外,只見皓月當空,圓圓的月亮一棵桂樹婆娑,一只玉兔在樹下跳來跳去,妻子正站在桂樹下深情地凝望著自己呢?!版隙穑℃隙?!“后羿連聲呼喚,不顧一切地朝著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鄉(xiāng)親們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日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jié)。

  世上關于羿射九日的傳說,來自于兩處:一處為山西高官子縣琚村。長子縣在堯舜時代為堯帝長子丹朱封地,相傳是堯王故里,縣境內(nèi)的發(fā)鳩山是精衛(wèi)填海的傳說發(fā)源地。據(jù)說琚村之白,是因為這里生長有罕見的白皮松。在琚村有座崇慶寺,南面不遠處有明代修建的一座“靈貺王廟”,又稱“三嵕廟”,為祀奉羿神的殿堂,當?shù)剜l(xiāng)民也稱前寺。民間傳說這里原有十七美女與崇慶寺相對。廟前山坡上有白皮松百余株,樹冠不大,造型奇特,樹齡五百余年,被林學家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樹種,冠之美譽“花邊樹皮松”,當?shù)厝艘暺錇椤鞍垺?、“神松”。傳說這白皮松正是羿射日遺落的箭,羿射日時一口氣射了九個太陽,留下最后一個太陽,把剩下的箭桿插在紫云山,后來就繁衍生長為白皮松。白皮松不僅樹皮發(fā)白,更有趣的是每個松針呈三支狀,一般松針分兩支,這里一針分三支,奇松奇色奇狀奇聞,匪夷所思。此外另一說法,后羿射日的故事出自江蘇省射陽縣,射陽縣相傳由精衛(wèi)填海而成陸,后羿射日而得名。為紀念后羿射日,射陽建成地標性建筑——中華后羿壇和著名旅游景點——后羿公園。根據(jù)“射陽”縣名的來歷及“后羿射日”的傳說,在公園入口處設置八面景觀墻,上置八個石球,與不遠處的“中華后羿壇”遙相呼應,寓意后羿射下九顆太陽,降福人間。此外,園內(nèi)的每一處特色景觀,都與“后羿射日”的文化相聯(lián),串起了一個古老而又美麗動人的傳說。

  此時,取的夏政權(quán)大羿之苗裔后羿,繼承了家族所傳箭術,故而喜好射獵不善治理,得權(quán)后像太康一樣,因游獵而荒廢國事。他重用寒浞執(zhí)政。寒浞年少時因造謠惑眾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后被后羿收養(yǎng),成為有窮氏的一員。寒浞勢力日益強大,趁羿在外射獵的機會將羿及其家人殺掉,霸其權(quán)、奪其妻,生下豷、澆二子。寒浞把“戈”封給了他的兒子豷,把“過”封給了他的另一個兒子澆。澆受父命率兵先后滅掉了夏的親族斟鄩氏與斟灌氏,殺了在斟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緡已懷下相的兒子,她從墻洞逃走至其母親有仍氏家里避難,不久生下遺腹子少康。

  少康長大后,在有仍氏部落當了牧正。澆聞之后,派人去追殺他,少康無奈逃跑,又投奔到有虞氏(舜之后裔)作了庖正。有虞氏的首領虞思膝下無子,僅有二女,他將二女許配給少康,并賜給他田一成、眾一旅,并把綸城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綸邑為根據(jù)地,組織收容夏族殘存民眾,設官分職。他派女艾到澆廷中密探,準備恢復夏室。此時,躲避在有鬲氏的夏室遺臣靡得知少康準備奪回政權(quán),便帶領斟鄩、斟灌氏的殘余民眾與少康會師。他們會師后,一起聯(lián)合擊敗了寒浞,又滅澆于過,滅豷于戈。至此,控制中原三代四后近百年的東夷族有窮氏覆滅,夏由此復國,建都綸城(今河南虞城縣利民鎮(zhèn)東南三十五里),后世稱“少康中興”。

  少康死后,其子杼承位。他把都城東遷至丘,并以此為根據(jù)地討伐東夷諸部,將夏的版圖擴張到東海之濱。杼在位期間是夏朝最昌盛的時期,《國語·魯語》說“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認為杼全面地繼承了禹的事業(yè)。

  杼之子槐繼續(xù)討伐東夷,終于使東夷向夏納貢稱臣。槐逝后,芒繼位。芒逝后,泄繼位。此期間東夷族與華夏族逐漸同化。在“夷蠻戎狄”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中,東夷是最早同化于華夏的。此后,泄致力于向西方發(fā)展,不斷征服各部落,并對所征服的部落賜予封號,這便是諸侯制的起始。泄逝后,其子不降繼位,他曾多次率兵征討西方的九苑。

  不降死后,其弟扃繼承了后位。扃死,其子廑繼位。廑繼位后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繼位??准赘淖兿亩Y中專門祭祀祖宗的傳統(tǒng),開始祭祀天帝,這便是“奉天承運”思想的起始。但是孔甲“好方鬼神而事淫亂”,因此致使不少方國部落對夏室產(chǎn)生了不滿。

  孔甲死,其子皋繼位。皋死,其子發(fā)繼位。這段期間,方國部落與夏室的關系惡化,氏族內(nèi)部的糾紛也激烈化。

  孔甲亂政后夏王朝的統(tǒng)治日益衰落。發(fā)死后,其子履癸(即夏桀)繼位。桀善武,能“手搏豺狼,足追四馬”。桀在位期間,夏室與方國部落的關系已經(jīng)破裂,給夏上貢的部落不斷地減少,桀因此常常討伐不順從的部落。

  古文獻中說桀貪色,擊敗某個部落后會從那部落中挑選出所鐘愛的女子帶回宮作為妃子?!秶Z·晉語》提到的有施氏、《竹書紀年》提到的岷山氏、末喜氏都遭到了這種下場。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與伊尹結(jié)好,桀卻在洛把她奪走,伊尹便憤怒中奔投了商部落,成為商湯的肱骨之臣。

  桀又討伐商并擊敗之,并將商湯囚禁夏臺很久才釋放。

  桀窮兵黷武且只顧自己享樂不顧民眾疾苦,在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率領諸方國部落聯(lián)合討伐桀,先后滅了親夏的部族韋、顧、昆、吾,之后在倉皇與桀展開大戰(zhàn),桀抵擋不住,邊戰(zhàn)邊逃,逃至鳴條(今山西安邑),被湯追上,又在鳴條展開大戰(zhàn),桀再次被擊敗,致使夏朝滅亡。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政權(quán)夏朝,共傳十三世、十七王,歷時四百七十二年。夏桀被商湯放逐于鬲山,后來帶著妹喜跑到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死于此處。在諸方國部落支持下,商湯在亳稱王。

  “炎黃子孫”這個詞,出于春秋左丘明所著《國語.周語》,就是因夏朝而出,說周靈王二十二年,因天降大雨,谷、洛兩水發(fā)生潰堤,泓水都要漫延到王宮了,周靈王派人去堵塞,太子晉勸諫他說:“昔共工棄此道也,虞于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侍旄ジ?,庶民弗助,禍亂并興,共工用滅。其在有虞,有崇伯鮌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從孫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鐘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汩九川,陂鄣九澤,豐殖九藪,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故天無伏陰,地無散陽,水無沉氣,火無災燀,神無間行,民無淫心,時無逆數(shù),物無害生。帥象禹之功,度之于軌儀,莫非嘉績,克厭帝心。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yǎng)物豐民人也?;侍旒沃褚蕴煜?,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yǎng)物豐民人也。此一王四伯豈繄多寵?皆亡王之后也。唯能厘舉嘉義,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有夏雖衰,杞、鄫猶在;申、呂雖衰,齊、許猶在。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間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絕后無主,湮替隸圉。夫亡者豈繄無寵?皆黃、炎之后也。”

  這段話的大意是:治水不能用堵塞之法,從前共工、鯀都是用這個辦法,故而都失敗,再加上他們都無德,因此一個覆滅一個被誅殺,而大禹則汲取教訓,在共工的后裔四岳輔佐下,采取“疏川導滯”的方法,獲得成功,再加上他有德,從而使得“天無伏陰,地無散陽,水無沉氣,火無災燀,神無間行,民無淫心,時無逆數(shù),物無害生”,上天嘉獎他,授予他統(tǒng)治天下之命,賜姓為姒,稱有夏氏,同時授予四岳立國之命,讓他們成為侯伯,賜姓為姜,稱有呂氏,大禹和四岳這一王四伯,難道是上天偏心于他們嗎?他們都是亡國之君的后裔,只因他們能行大義,所以能遺澤后代,使家族香火世代沿續(xù)。夏雖然沒了,但杞、鄫二國仍在;申、呂雖然沒了,但齊、許二國仍在。唯有優(yōu)良之功,才能賜命受祀,以至于領有天下。至于后來又失去天下,必定是過度享樂之心取代了建功立業(yè),所以失掉了姓氏,一蹶不振,祖先無人祭奠,子孫淪為奴仆。他們的衰亡難道是由于上天不喜歡他們了嗎?他們都是黃、炎二帝的后裔?!?p>  但是夏朝是傳說中的朝代,商朝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以確證的朝代。安陽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和鑄有銘文的青銅器,完全印證了漢代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因此中國自商朝開始的歷史歸于信史。由于到目前為止,所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均無法上溯到夏啟,有關夏朝及其以前的歷史都沒有直接的證據(jù)材料,屬不可考之史,而后世的史籍記載又充斥著祝融戰(zhàn)共工那樣神乎其神的神話,因此夏朝之前的中國歷史被列為“傳說”史,夏朝因此成為傳說中的朝代。

  而大量出土文物,不但確證了商朝的存在,而且證明商朝時代已經(jīng)建立了完備的國家體系:有管理各項事務的職官、有常備武裝、有典章制度、有刑法法規(guī)等等。

  商代實行世官制,各種官職由貴族世襲。最高官職是協(xié)助商王的“尹”,高級官吏稱卿,朝廷上有掌占卜祭祀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掌禮樂的太師、少師;掌百工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仆御;掌教化的國老;掌土地籍田的畋老;掌河川的水正;掌火源的火正等等。朝廷統(tǒng)領諸多部落方國,部落方國首領稱侯、伯。

  商的常備軍分左中右三師,配備有矛、戈、弓箭等制式武器以及甲胄、盾牌等制式裝備,不再像原始部落那樣,互相打仗都是氏族成員拿了棍棒農(nóng)具去上陣,如同近現(xiàn)代少數(shù)民族部落之間的“打冤家”。但常備軍并不多,因為那時人口較少,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事需征發(fā)百姓去上陣,甲骨文《殷墟書契后編》有“王登人五千征土方”等卜辭,說明戰(zhàn)時需要進行“登人”(征兵),一次征發(fā)了五千人。

  商殷時期的土地屬于公有,也可叫王有,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部落方國是氏族公社形式,每一公社成員能通過其所屬的氏族公社領得自己的份地。因此商朝土地名義上是國有的“王土”,實際上是氏族公社集體所有制。氏族公社的田地分“公田”和“私田”,私田就是領得的份地,公田由公社成員來集體耕種,公社成員在耕種自己領得的份地的同時,數(shù)家合起來耕種一塊“公田”,叫做“助”,孟子所說“殷人七十而助”。公田上的收獲物就作為公社的公共費用,或叫政府管理費用。但是這些公田,其后逐漸被當權(quán)者據(jù)為己有,成了貴族的私有財產(chǎn),這就是恩格斯所說的“氏族酋長已經(jīng)部分地靠部落成員的獻禮如家畜、谷物等來生活”。而商王的國家和朝廷開支,則來源于直屬公社的公田收入和各方國部落的納貢。私有化以后,無有了公田,國家管理費用的來源轉(zhuǎn)變?yōu)槭杖《愘x。

  商王的直屬部落叫“甸服”,直接提供王朝經(jīng)濟來源;商王的家族分支部落叫“侯服”,按與商王的親疏程度區(qū)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定期給王朝納貢;商王的親友部落叫“綏服”,爵位相類,但納貢比近親侯服有所減少;而加盟商王朝的方國部落叫“要服”,爵位相類,但納貢比綏服再減少;商王朝勢力不及的地方叫“荒服”,也就是夷蠻戎狄。

  商朝的建立,大大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使古代文明的進步獲得轉(zhuǎn)機。商朝建立以后,雖然為了抵御自然災害屢次遷都,但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教訓,廣施仁政,深得民心,使得商朝政權(quán)得到了鞏固,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都得到迅速,當時已經(jīng)出了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經(jīng)濟作物。商朝時期,經(jīng)濟發(fā)展加快,私有制度完成,氏族公社已經(jīng)階梯,變成商王麾下的諸侯之國。

  伊尹為商朝的鞏固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商湯死后,伊尹輔佐外丙、仲壬、太甲三代。太甲即位后,不遵守商湯所制定的國策方針,為了教育太甲,伊尹就將太甲放置到商湯的墓地桐宮令其悔過,著述了《伊訓》《肆命》《徂后》等訓作,講述如何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繼承商湯的法度等,讓孔甲學習,他則與諸大臣代為執(zhí)政,史稱共和執(zhí)政??准资赝m三年,追思商湯的功業(yè)深刻反省,通過學習伊尹的訓詞,逐漸認識了自己的過錯,悔過反善。當孔甲有了改惡從善的表現(xiàn)后,伊尹便適時到桐宮迎接他,將王權(quán)交還給他,而他自己仍繼續(xù)當輔佐??准讖臀缓蟆扒谡薜隆?,商朝的政治又出現(xiàn)了清明的局面?!妒酚洝贩Q“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揚太甲。太甲終成有為之君,被其后代尊稱為“大宗”。

  商朝傳至中丁之時,商王室內(nèi)部為爭奪王位內(nèi)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妒酚洝ひ蟊炯o》記載說;“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于是諸侯莫朝”。

  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遷于囂、河亶甲自囂遷于相?!妒酚洝酚涊d祖乙遷邢(河北邢臺),遷庇、南庚“自庇遷于奄”、盤庚“自奄遷于北蒙,曰殷”。

  盤庚遷殷以后,王室內(nèi)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故而商朝也被稱作殷商。

  盤庚死后,武丁即位。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因而他即位以后兢兢業(yè)業(yè)、勵精圖治,從而開創(chuàng)了商朝的“武丁盛世”。武丁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了多次征討,往往動用數(shù)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fā)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zhàn)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

  武丁時期的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宮殿、墓葬、作坊等遺存都有發(fā)現(xiàn)。代表當時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的青銅業(yè),有了突破性進展,分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青銅器生產(chǎn)數(shù)量大增,出現(xiàn)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lián)甗這樣的重器。

  武丁之世在青銅業(yè)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國青銅時代進入繁榮時期。此外,在紡織、醫(y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開創(chuàng)的盛世局面,為商代晚期社會生產(chǎn)的發(fā)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武丁死后,他開創(chuàng)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xù)下去,到了帝辛(紂王)時期,國內(nèi)矛盾急劇尖銳,東南方的諸侯紛紛反叛。

  面對這種情況,商紂王將全部精力和力量投入到對東南諸侯的征討。連年的征戰(zhàn),極大消耗了國力,并進一步激化了國內(nèi)矛盾,致使國內(nèi)兵力空虛,從而給了周人以可趁之機。周武王不失時機起兵攻商,商紂王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抵御周人,結(jié)果,這樣的軍隊毫無斗志,牧野一戰(zhàn),奴隸們紛紛倒戈,致使紂王于鹿臺自焚而死,商朝就此滅亡,傳十七世三十一王,延續(xù)五百余年。周朝建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