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姨媽家的日子雖然如履薄冰,但還是安全過到了上大學。
張穎成績一直很好,上重點大學是順理成章的。
錄取通知書到的那一天,張穎剛好十八歲生日。
姨媽很高興,為張穎買了蛋糕慶祝。
如果這么多年,沒有她的照顧,張穎早就去孤兒院了,更不要說考大學。
張穎感謝了姨媽,并且告訴她,以后自己終于可以不麻煩她了,
其實,她心里的真實想法是自己終于可以不用看姨父的臉色了。
姨媽說自己沒關系,現(xiàn)在她能這么優(yōu)秀,這樣姨媽也算是對她媽媽也有交待了。
姨媽給了張穎一個信封,那是她媽媽在離開之前唯一留下給張穎的東西。
信封里,只有一句話:
“穎兒,媽媽愛你,對不起?!?p> 除了這一句話還有就是那個房產(chǎn)證。
這一次,張穎真的哭了。
張穎的媽媽,那個瘋癲的女人,終究還是愛張穎的。
而張穎打算在自己成人的今天,原諒她。
張穎在心中吶喊著:“媽媽,你可以在天堂安心了,女兒已經(jīng)長大。我以后可以自己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了?!?p> 張穎成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媽媽留給自己的房子賣掉了。
張穎留下自己四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多余的錢,張穎都給張穎了姨媽。
這些錢至少可以讓她對姨父有個交代,免得他們因為張穎再起矛盾。
張穎的18歲到28歲,除了學習,就是打工,其他的任何事情打動不了張穎。
張穎一口氣讀完了博士之后,順利留校,成為了一名心理學教師。
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對寄人籬下、顛沛流離多年的張穎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這種安全感是過去28年,張穎可望不可即的。
所以張穎一直停留在大學里,尋找自己新的人生。
張穎很努力的工作,跟著其他教授一起做課題,跟著名師學講課……
只要可以學的張穎都學。
張穎的努力程度,打動了心理學系的主任,他很快讓張穎兼職了他的行政秘書。
這個職位意味著,張穎一個新員工可以見識所有心理學專業(yè)的大牛,參加心理學最頂尖的會議,參與心理學最高端的學術研討。
這對張穎的成長無疑是一針加速劑。
很快,系主任還給張穎安排了出國深造的機會。
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但是對于張穎卻是一場災難的開始,更準確的講,是命運的輪回。
張穎被安排在一所常青藤大學游學,為期半年。
在這里,張穎見識到了完全不同的心理學氛圍,心理學研究和心理學牛人。
文化的沖擊、學術的沖擊、高負荷的學習沖擊……
一下子竟讓張穎這個拼命三娘適應不了了。
張穎對自己有些失望,但是張穎知道這次機會難得,所以還是分外珍惜的。
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穎認識了袁源,他是美籍華人,從小跟著父母來到美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留在大學教書。
他人很好,因為畢竟是中國人,所以對每個來這里的留學生或者游學的老師都特別關照。
張穎自然也在他關照的范圍之內,只是多年養(yǎng)成的單打獨斗孤單的性格,讓張穎對別人本能的疏遠與警惕。
袁源看出來,張穎有困難,想要幫助張穎。
但是他也感到張穎是一個不太好親近的人,本能的自我保護,讓張穎對他有點抗拒。
可能因為是學心理學的,袁源對這個來自中國的姑娘,產(chǎn)生了莫名的興趣。
袁源看得出來她有故事,有傷痕,有心理幫助的需要。
袁源想了一系列的辦法,靠近她。
慢慢地,張穎開始感受到袁源的善意,她在他的指引下,開始一點點適應這快節(jié)奏的游學生活。
張穎在一次心理學前沿沙龍中,跟袁源坐在一起。
沙龍中的很多觀點都是張穎之前沒有接觸過的,她一下子消化起來有些困難,但是又不好總是打斷發(fā)言人的討論。
袁源很細心看出來她的焦慮,就在沙龍結束以后,給她發(fā)了很多相關的資料。
當時張穎真的感動到快要哭了!
要知道,其中很多專業(yè)術語,袁源怕張穎理解起來困難還要查資料,特別用中文做了標注和解釋。
袁源的中文并不是很好,做這個工作,無異于張穎用英文解釋一個很難的專業(yè)術語。
張穎為了感謝袁源特地請他吃了飯。
袁源在周末的時候,也回請她去家里吃飯。
袁源的家是二層樓的洋房,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一個是醫(yī)生、一個是大學教授。
最讓張穎羨慕的是,他們很相愛,即使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是互相關心。
張穎不免想起自己的父母,黯然神傷。
袁源的媽媽,特地為張穎做了一桌中國家常菜。
這讓張穎非常感謝,因為很久沒有吃到這么地道的家鄉(xiāng)菜了。
張穎非常羨慕袁源,自己如果有一個袁源這樣的幸福家庭,那該有多好!
袁源送張穎回去的時候,他們聊了很多,從心理學到中國,到家庭。
只是聊到張穎的家庭時,她不愿意多談,她只輕描淡寫地告訴袁源,自己是孤兒,跟著姨媽長大。
袁源知道那個傷疤在這里,那份孤獨在這里,那份不能觸碰在這里。
袁源自然不勉強她,畢竟大家都是學心理學的,都知道尊重別人。
在后來的三個月中,張穎在袁源的幫助下,適應地非常快,一切似乎都走上了正軌。
張穎把系主任交待的課題調研也做完了,她把可以拿到的資料也全部翻譯完畢,整理成了一篇論文發(fā)給了系主任。
在這里的游學正式結束之前,張穎和袁源結成了心理督導伙伴關系。
?。ㄐ睦矶綄upervision是協(xié)助從事心理相關職業(yè)人員的提升工作能力與心理素質提升的一種工作模式。是指學習者在有經(jīng)驗督導者的指導幫助下完成心理工作、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的過程;心理督導也是心理行業(yè)的同行們分享臨床知識、澄清思路、提升技巧的學習過程)。
袁源用他的真誠感動了張穎,張穎也希望能得到他更多的幫助,他們的友誼在這半年生根發(fā)芽。
在走之前,他們進行了幾次心理督導。
袁源更加了解了張穎在國內的心理咨詢開展情況,對于張穎的工作他進行了真誠的傾聽和引導。
但是每次談到個人情感困擾疏導這塊,張穎的抵觸情緒還是很嚴重。
不過袁源并不著急,不談說明負面的影響不是那么顯性。
但不知道為什么,袁源有些擔心張穎。
這種擔心猶如一個定時炸彈,他覺得隨時會引起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