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說洛陽之中。
孫堅先行進入洛陽,撲滅了洛陽大火,與韓當(dāng)、鄒靖一起將被董卓挖掘的陵寢簡單修繕了一下,而后韓當(dāng)和鄒靖繼續(xù)帶兵修繕民間墳冢,孫堅則在舊日洛陽宮殿內(nèi),尋一空曠地方扎營。
夜間,孫堅與孫策以及黃蓋等眾將在營外駐足,抬頭看著星光黯淡的星空,又看看被董卓付之一炬的洛陽宮殿,不由悵然嘆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涂炭,京城一空!”,眾人皆感傷,氣氛沉重。
而就在孫堅猶自傷悲的時候,一名軍士跑來,對孫堅道,“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孫堅認為有異象必有奇物,于是忙下令打撈。軍士打撈起一太監(jiān)尸體,懷中抱有一錦囊,五色毫光正從錦囊中隱隱散出。
孫堅忙命人打開,內(nèi)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孫堅一把扭斷金鎖,發(fā)現(xiàn)盒中竟然是一尊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孫堅不知道這是什么,于是問左右之人,程普上前看了看,雙目之中精光大方,驚喜的對孫堅說道,“主公,此乃傳國璽也?!?p> “史書記載,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荊山之下,見鳳凰棲于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fēng)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杂櫜灰?,此璽復(fù)歸于秦。明年,始皇崩。后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于宜陽,傳位至今?!?p> 程普似乎對傳國玉璽非常了解。
“前一段時間宮中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到宮中之后便發(fā)現(xiàn)傳國玉璽丟失了,鬧出好大動靜都沒有找到,有人說漢家失了這傳國玉璽,怕是要走向末路了。為了便引起恐慌,朝中將這個消息壓了下來?!?p> 說著,程普目光灼灼的看著孫堅。
“萬沒想到,如今此寶竟然到了主公的手中,此乃天授主公啊,主公必然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其實,孫堅聽到傳國玉璽四字之后,就已經(jīng)心生他想,此時聽了程普的話,正好順?biāo)浦?,“你說的正合我意,既然如此,明日我便推托有病,趕緊返回江東!”。
眾人私下商議已定,并吩咐周遭軍士勿得泄漏??墒菍O堅萬萬沒想到,在周遭軍士之中,有一人是袁紹的奸細,見孫堅得了玉璽之后,便已經(jīng)動了心思,認為自己富貴的時候到了,于是連夜出營,偷至袁紹帳中,將此事告知袁紹。
次日,孫堅返回江東的心情急切,一大早便來袁紹帳中辭行,對袁紹道,“堅不幸身染病疾,準(zhǔn)備返回江東了,特來與本初道別?!?p> 袁紹早已經(jīng)得到消息,冷笑的看著孫堅,嘲諷道,“我看到文臺不是染了疾病,是染了傳國玉璽吧!”。
孫堅心中驚駭,面色大變,但依舊強做鎮(zhèn)定,“不知本初何來此言?”。
袁紹長身而起,義正言辭道:“今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至寶,文臺你既然獲得傳國玉璽,就應(yīng)該當(dāng)中留在盟中,等到時候誅了董卓,再將其還給朝廷。但現(xiàn)在你卻想將它藏起來私自帶走,孫文臺,你究竟想干什么?”。
孫堅自然是堅決否認:“袁本初你憑什么說傳國玉璽在我這里?”。
“那建章殿井中的東西現(xiàn)在在哪?”
“那破井里哪有什么東西?袁本初你是想要污蔑我嗎?”
“呵呵!”,袁紹斜眼冷笑一聲,面色陰沉的看著孫堅,“孫文臺,我勸你趕緊將傳國玉璽取出來,否則等到了盟軍之中,就不是現(xiàn)在這么簡單了?”。
“袁本初,你想逼我?”,孫堅也面色變冷。
“是你在逼我!”,袁紹厲聲道,傳國玉璽,他也想要,并且他是盟主,可以光明正大的占有它,怎么可能讓孫堅把它帶走。
孫堅知道袁紹不會善罷甘休,于是將心一橫,指天為誓,“我如果得到了傳國玉璽,私自藏匿,他日就讓我不得善終,死于刀箭之下!”。
袁紹見孫堅還不承認,便將前來與自己報信的軍士喚出,指著他對孫堅說道,“孫文臺,你可認得此人?打撈傳國玉璽之時,他就在一旁親眼目睹,你還要說你沒私自藏匿傳國玉璽嗎?”。
孫堅見是有人出賣自己,當(dāng)即大怒,拔出腰間寶劍就要將那名軍士斬殺,而袁紹早有準(zhǔn)備,也滄浪一聲拔出寶劍,擋在孫堅之前,冷聲呵斥道,“孫文臺,你太過目中無人了!”。
見兩人動了刀劍,袁紹背后眾將領(lǐng)紛紛拔劍出鞘,孫堅背后程普、黃蓋兩人也掣刀在手,孫策更是拔出寶劍,就要奔袁紹而去,但被孫堅拉住。
孫堅見事情已經(jīng)到如此地步,也不用管什么盟軍不盟軍,盟主不盟主了,冷哼一聲,也不理會袁紹,出帳上馬,直接拔寨離洛陽而去。
袁紹見孫堅如此不將自己放在眼中,心中大怒,但傳國玉璽不能就這么輕易的讓孫堅帶回江東,于是修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讓劉表在路上截住孫堅,把傳國玉璽搶回來,而只要搶回來,那傳國玉璽自然就會回到自己手中。
又過一日,曹操、公孫續(xù)與劉備引兵回到大營,袁紹聽說曹操大敗而歸,險些喪命,便令人將曹操接到大帳之中,與諸侯一起辦置酒宴,寬撫曹操。
席間,曹操想起先前眾人惜兵不前,現(xiàn)在連孫堅都背約而去,偌大聯(lián)軍已經(jīng)形同虛設(shè)不由傷感,這樣不要說討伐董卓,這些盟軍之間不打起來就已經(jīng)謝天謝地了,郁悶之中,曹操不由的多飲幾杯,略微有了些醉意,最后,曹操突然起身,拿著酒盞搖搖晃晃來到眾人中間。
來了!
公孫續(xù)頓時來了興致,頗為期待的看著曹操。
果然,曹操搖搖晃晃的走來走去,邊走邊說,“劉太傅始興大義,為國除賊。諸公既仗義而來,本應(yīng)盡力除賊,以操之初意,欲煩本初引河內(nèi)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固守成皋,據(jù)敖倉,塞轘轅、太谷,制其險要;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入武關(guān),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zhàn),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遲疑不進,尚不如一小兒,大失天下之望。操竊恥之!”。
曹操說的是事實,袁紹等人都無言可對,公孫續(xù)站了出來,反正都要走了,不火上澆油一把實在可惜。于是,公孫續(xù)上前扶住曹操,作勢要將曹操拉回座位。
“叔父,你醉了!”。
“我沒醉!”,曹操本想掙扎,回頭一看是公孫續(xù),一把搭住公孫續(xù)的肩膀,有些傻呵呵的笑了一聲,“也就你會以為我醉了!”。
然后,曹操一手搭著公孫續(xù),一邊一個一個的指著眾人,毫不客氣的厲聲道,“你們說,我曹孟德說錯了嗎?”。
“你們!”,曹操又指向公孫續(xù),“哪一個趕得上這公孫小兒?”。
“十五歲,他今年僅僅十五歲!”,公孫續(xù)很想說,他已經(jīng)十六了,但顯然這個時候不太合適。
“可他做了什么?”
“一戰(zhàn)平叛,斬殺張純張舉!”
“計定鮮卑烏桓,掃平困擾我大漢近百年的北疆憂患!”
“千里奔襲,一統(tǒng)鮮卑,封狼居胥!”
“又千里奔襲,智定匈奴!”
“就眼前來說……”
“在你們躊躇不前的時候,他率軍援救孫文臺!”
“在你們被呂布匹夫嚇破膽的時候,他一人鏖戰(zhàn)呂布,殺退董賊大軍!”
“在你們進入洛陽無動于衷的時候,他率兵救火,修繕墳冢!”
“在你們惜兵不前的時候,他率兵追擊,再戰(zhàn)呂布!”
“和他比……”,曹操一口飲盡盞中酒水,張狂的大笑起來,“你們都枉活數(shù)十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袁紹終于忍不住了,有曹操的這一番話,公孫續(xù)怕是又要名動天下了,這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并且曹操的話也嚴重傷了他的尊嚴,于是怒道,“曹孟德,你不要太過分!”。
“過分?”,曹操冷笑一聲,目光劍一般刺向袁紹,狠狠的將手中酒盞摔在地上,頓時四分五裂開來,嚇的眾人皆心中一跳。
曹操冷冷的瞥了袁紹一眼,最后不屑的掃視一圈在座的諸侯,極其失望的冷嘲道,“豎子,不足與謀!”,而后便拂袖而去,驚呆了公孫續(xù)。
老曹,牛掰?。?p> 但隨即公孫續(xù)便反應(yīng)過來,趕忙追了出去,經(jīng)由曹操這一鬧,本就形同虛設(shè)的盟軍,怕是要頃刻間土崩瓦解了。
兩人走后,帳中氣氛變得異常沉重,眾人也無心飲酒,不久便紛紛不歡而散。
出了大帳,已經(jīng)看清袁紹等人嘴臉的曹操心灰意冷,在與公孫續(xù)有說了一番話之后,道別離去,自引軍投揚州去了。
曹操離去,早有去意的公孫續(xù)自然也辭眾而去,公孫續(xù)離開后,諸侯聯(lián)軍也正式開始了土崩瓦解之旅。
平日里,諸侯之間多有摩擦,之前有盟軍約束,各自收斂,如今聯(lián)軍已散,眾人便開始翻出陳年舊怨。只不過其他人大多是小打小鬧,只有兗州刺史劉岱鬧出了人命,劉岱問東郡太守橋瑁借糧,橋瑁推辭不給,劉岱便隨便找了個借口,帶軍突然殺入橋瑁軍營,殺死了橋瑁,并將橋瑁的部眾都收歸己用。
自此之后,諸侯都擔(dān)心自己的性命受到威脅,紛紛引兵回到了自己的地盤,袁紹見眾人各自分散,也知道盟軍完了,他這個盟主當(dāng)?shù)筋^了,與劉備一道拔寨離去,劉備返回了平原,袁紹則返回了渤海。
初平元年二月,盟軍僅僅持續(xù)了不到半年便分崩離析。
而另一邊,董卓到長安之后,重新安頓百官,此時,董卓突然想起尚在獄中的蔡邕,想起一路上公孫續(xù)的追殺,準(zhǔn)備將蔡邕提出殺掉,以泄心頭之恨。李儒等人勸諫,反被董卓呵斥,于是只能任由董卓施為,眾人皆為蔡邕暗中傷悲。
但當(dāng)董卓命人提取蔡邕之時,卻得軍士報告,早在初離洛陽的時候,獄吏便已經(jīng)將人放走,如今早已經(jīng)不知何處去了。董卓大怒,殘殺現(xiàn)在的獄吏以泄憤,又命人全國通緝蔡邕。
長安有函谷、潼關(guān)之險,易守難攻,盟軍又土崩瓦解,董卓便失去了警惕之心。自此之后,又開始在長安行洛陽之事,甚至變本加厲,李儒屢次進言,皆被董卓無視,最后,甚至因為李儒的勸諫而故意疏遠李儒,令李儒有些心灰意冷。
該尋找后路了!
反正董卓已經(jīng)不聽自己勸諫,至此,李儒便時常稱病在家,董卓不主動問就不向董卓進一言,暗地里,也開始悄悄籌備一些事物,準(zhǔn)備后事。
再說孫堅一行,在攜帶玉璽回歸江東的途中,被劉表截住,孫堅死戰(zhàn)得脫,恨上劉表,想要繼續(xù)攻打劉表報仇,但又苦于無糧支撐,最后只能無奈重新轉(zhuǎn)投正好趁南陽無主進駐南陽的袁術(shù),再一次成為了袁術(shù)的部下。
眾諸侯之間,也相互攻伐不斷,整個大漢狼煙四起,有一種重回戰(zhàn)國的感覺。
受戰(zhàn)爭影響,百姓們家園被毀,民不聊生,紛紛思取另謀生路。而此時,暗靈以及剛剛成立的夜鷲便開始在民間大肆宣揚之前“千里徙行百萬奔幽”一事,又不斷散播幽州富庶,太傅仁慈,仁義公子寬仁愛民,鼓勵百姓開耕務(wù)農(nóng)的消息,于是各州郡百姓紛紛攜家?guī)Э冢侗加闹荻ァ?p> 此時,眾諸侯尚未意識到百姓的重要性,只顧彼此之間攻城略地。只有益州、荊州安寧富庶,百姓們免受戰(zhàn)火影響。但僅僅不久之后,未來的梟雄劉備與曹操也已經(jīng)意識到人口的重要性,開始暗中截留百姓,積累人口。
紛爭亂世,正式開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