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計劃中,擬組建的鄉(xiāng)勇隊,應在七百五十人,加上他自己的二百五十人,湊一個千人隊整。
放在以前,這么多的人都當?shù)闷鹨痪湫N玖恕_@數(shù)字可不是他為了湊整好看滿足虛榮心想出來的,之所以定這個標準,理由有二:
其一,奕鄉(xiāng)目前暫算五千戶,按一戶三人估算,那么就是一萬五千人口,他以前看到過一個文獻,除了秦朝征兵率高達25%之外,商周為近10%,其余各個朝代均在5%左右。
既然各代不約而同的選擇二十征一的比例,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自己吃不準的情況下,沿用是個不錯的辦法。
其二,他此次主要是以訓練為主,不會影響農(nóng)忙,比府兵制還寬松,在這種制度下,沿用二十征一的比例對各戶的負擔較小,對各戶的正常運轉(zhuǎn)無礙。
這些鄉(xiāng)勇他打算五百人為長矛兵,二百五十人為刀盾兵。
為什么沒有騎兵?
沒馬!
而且騎兵以現(xiàn)在的馬具條件,也不是一兩年能練出來的。
為什么沒有弓兵?
用不起……
弓兵練習的時候,對于弓的損耗率頗高,而一個合格的弓,造價并不低。
長矛兵就簡單多了,削木頭,削竹都可以,刀盾兵也是,用木刀,木盾就行,做這些的材料簡單易得,制作起來也不難,可以直接讓應募鄉(xiāng)勇的人自備。
鄉(xiāng)勇他打算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正常參加的鄉(xiāng)勇,另一種是有從軍應征意愿的,對于后者,他打算親自訓練,前者則打算挑選幾個步卒什長來負責。
那為什么不用隊率?
一個隊本就有五十人,再給他分個一百多來訓練,要是他們產(chǎn)生不該有的想法,搞小山頭,就會憑白多生事端,而什長級別實力都足夠壓服這些新兵,又不會產(chǎn)生非分之想,是正合適的人選。
劉毅一直認為,保證忠誠的最佳方式就是不給別人背叛的機會,不要讓人產(chǎn)生背叛的想法。
那些故意給、甚至是誘惑背叛,還美其名曰考驗的行為實屬不智,也是對他人的不負責。
而那些由他自己訓練的,則是他的親兵苗子,在這個年代,親兵很多時候都是跟著主將走的,這些人是主將的班底,是話語權的保證,遇到難啃的骨頭,也是主將帶著親兵上陣。
而主將同親兵的關系非常密切,畢竟這是性命相托,所以經(jīng)常能聽到主將戰(zhàn)死,親兵盡沒的傳聞。
趙云就做過劉備的“牙門將軍”,也就是親兵隊長,這活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平時做保鏢頭子,戰(zhàn)時做軍事參謀,主公親自上陣還要負責代打……
魏、吳都學著蜀設立過這個職位,但是沒人能擔任,所以空置了。就連創(chuàng)建這個職位的蜀國,也只有趙云、魏延兩任牙門將軍,可見要求之高。趙云、魏延皆是劉備認為可以托付性命之人。
說起魏延,對于魏延之反,劉毅是不信的,魏延能做到牙門將軍,他要是反,等于劉備是個睜眼瞎,而且魏延會這么容易兵???這么容易被馬岱所殺?
心灰意冷,無處伸冤,求死罷了。
他就是死在了倚仗信任、恃才傲物,不會做人上……魏延到死,連劉禪的面都沒見到……
王弼拿了劉毅給的方略就回到鄉(xiāng)民隊伍里去了,雖然里面已經(jīng)很細,但是他還是要自己揣摩揣摩。
如何實施……哪些步驟難做……交給誰比較合適,這些都是要細細思索的,事情做砸了,是對信任自己的鄉(xiāng)民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身家性命不負責。
隨著兩什騎卒的歸隊,劉毅有乾元境實力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這也是劉毅想要的效果,很多人喜歡扮豬吃虎,結(jié)果扮久了就真成了豬了。而有時表露出實力來,反而會更好。
這就有點像劉毅前世玩的某款競技類游戲,玩家普遍都喜歡抱大腿。
如果隊伍里面有大神,就算是劣勢,也會有堅持下去的想法,大神說別怕我們能贏,其他人也會相信,會跟著上,從而更容易逆風翻盤。
這雖然有大神的水平在內(nèi),但是更多的是團隊合作加上堅持不放棄的結(jié)果。如果沒其他人配合,大神也很難一打五。
此世的武將亦是如此,如果手下的部曲都沒信心,逢戰(zhàn)必潰,留下武將被團團包圍,各種真氣突刺,萬箭齊發(fā),再厲害的武將也有真氣耗盡的時候,只能飲恨而亡。
現(xiàn)在看來,劉毅的功夫沒有白費,經(jīng)過那些騎卒的宣傳,就算不知道什么是乾元境的人都明白了這三個字的含義,那些士卒看他的眼神都變得與之前不同。
他們這一屯,孤軍在外,駐扎在一個塢堡中,他們雖然無法反抗軍令,但是也都心中惴惴,惶恐忐忑。
現(xiàn)在則是安心了大半——有乾元境武將鎮(zhèn)守的塢堡,起碼要有同樣乾元境的賊將帶隊,加上至少五倍以上的兵力圍攻才有可能攻破。
他們這軍民混雜的隊伍,直到傍晚才到了奕鄉(xiāng),中途再沒有生出其他波折。
劉毅同王弼招呼了一聲以作告別,之后就率隊繼續(xù)前行,進行了約有三里,便見到了一個有圍屋環(huán)繞的方形城垣建筑,前后開門,門上和堡的四隅建有樓櫓,正是奕家堡,其略如城制而規(guī)模甚小,與塢字本意如庫城小障相符。
奕家堡箭樓高約五丈,圍屋高三丈,墻體厚達半丈,為四層樓房,一、二層用青崗石砌成,桐油米漿灌縫,堅硬如鐵。
三、四層外壁外鑲河石,內(nèi)為砌土磚,一、二層有長兩尺、寬半尺的青崗石窗,三、四層鑲圓形河石雕花窗。
三樓間間相通,民間俗稱走馬樓,便于守衛(wèi)人員來往活動,觀察外界動靜,外壁除正面外三面不出檐,以河石封檐俗稱“風火檐“,利于防火。圍外連接墻體設深一丈、寬兩丈護圍溝。
整座塢堡集防盜、防火、防水為一體,端的是易守難攻。
然而,就是這樣的奕家堡,還是被攻破了,就是因為堡內(nèi)練有真氣者有部分在外任職未返,剩余不多,又四散布防,顧此失彼之下又無高明之士,因此為黃巾賊將所破。
待到進入塢堡之中,還能見到門上,青色卵石鋪就的小道上,還有著暗沉沉的血斑。
等他們打掃過之后,原本死氣沉沉的塢堡,也隨著他們的進入而煥發(fā)出生機。
臨海墨
說起來塢堡,經(jīng)??吹接腥苏f五胡亂華的時候很多地方漢人都被殺光,其實不然,頗多家族依托塢堡生存下來。還有塢堡歷經(jīng)過明、清、義和團、抗日戰(zhàn)爭,連日軍都未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