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在三國加個點

第一百一十章 舉孝廉的名額

我在三國加個點 臨海墨 2022 2020-05-03 23:12:05

  盡管李房沒有作聲,但是太史慈知道他聽到了自己的話,因為剛才那一瞬,李房的呼吸聲變得急促了許多。

  太史慈沒再多言,約莫兩個時辰后,李房率先起身,朝著李賀的寢室而去,兩人遠遠的就看到劉毅手上拿著帛卷,面色沉重,在門外來回踱著步子。

  劉毅見到兩人過來,也沒管太史慈,而是對著李房道:“宣直,你快進去罷?!?p>  李房顧不上多問,只是對劉毅施了一禮便急忙走了進去。

  “府君......李府君他?”

  劉毅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什么?難道......”太史慈聞言一驚。

  “非是你想的那樣,但是也差不多了,而且李府君執(zhí)意要返回徐州,我苦勸未果?!眲⒁惴浅o奈,按照李賀目前的狀態(tài),有很大的概率會死在回老家的路上。

  太史慈也想到了這一點:“即便徐州不算遠,那也要十數(shù)日的行程,舟車勞頓之下李府君的身體當是難以承受。”

  “子義所言不差,然而李府君言,狐死首丘,代馬依風,他即便是死,也要死在回去的路上?!?p>  劉毅嘆了口氣,“他們本就已經(jīng)是整裝待發(fā),再過一個時辰左右就會啟程,李府君與我有恩,自當十里相送?!?p>  看到李賀時日無多,劉毅心情也是十分低落,此前李賀強撐著病體同他交待了很多事項,每一項都對他掌握北海國有極為重要的幫助。

  先是他手上的帛卷,里面寫的是李賀這些年來在北海國發(fā)現(xiàn)的人才,夠資格寫在上面的都是至少能擔任三百石以上職位的人物,這些本是李賀一點一點發(fā)掘出來的人才,本來是作為他自己的人才貯備,以備新老更替用的,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交給了劉毅。

  不僅如此,李賀還告訴他一些做北海相的心得,例如那些家族是需要注意的,和青州刺史部打交道的一些忌諱等等。

  種種這般,要是李賀不告訴他,光靠他自己摸索,不僅費時費力,還可能會出問題。

  ............

  兩個時辰后,劇縣城外,劉毅和太史慈正在策馬回返。

  該說的都已經(jīng)在前面說完,劉毅在又一次勸說無果之后只能在心中祝愿李賀能夠安然返鄉(xiāng),因為有李房在,李賀返程安全問題倒是不需要擔心。

  “子義,你對舉孝廉了解多少?”

  劉毅突然冒出的這句話讓太史慈有些微愣,隨即他就反應了過來。

  劉府君此時已經(jīng)成了北海國國相,有了舉孝廉的資格!

  在漢代實行察舉制,“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舉孝廉是漢家的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

  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分為“舉孝”和“舉廉”兩種,“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后來逐漸混為一談,稱為舉孝廉。

  此時的舉孝廉大部分是通儒學的高官及富豪子弟。

  舉“孝廉”之后,前程遠大,升遷較快,“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認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

  但是正因如此,現(xiàn)在舉孝廉的名額大多是被內(nèi)定好了的,能被舉孝廉大部分是通儒學的高官及富豪子弟,曹操、袁術(shù)等都是走的舉孝廉的路子。

  舉孝廉是以郡為單位,郡國人口不滿十萬三年舉孝廉一人,不滿二十萬兩年舉一人,滿二十萬每年舉一人,滿四十萬每年舉二人,滿一百二十萬每年舉三人。

  而北海國人口近百萬,每年有兩個舉孝廉的名額。

  因為李賀屬于楊賜一系不會受到除了楊賜以外的壓力,加上李賀又病重,所以手上的孝廉名額還沒有被安排掉,現(xiàn)在新老交替之后這個舉孝廉的權(quán)利自然就落到了劉毅的手上。

  太史慈有些不大好意思,“我只知道舉孝廉是為官的正途,但是因為極難,所以從未奢望過,因此不是很了解?!?p>  劉毅聞言微微頷首,雖然太史慈想當官,但是他對這方面不了解也不意外,因為這個和他相差太遠。就像他前世絕大部分的小公務員是不會去關(guān)注清北選調(diào)生是啥晉升途徑的。

  但是太史慈現(xiàn)在不了解不代表以后不會去了解,劉毅覺得與其等到他知曉之后心里有疙瘩,還不如現(xiàn)在自己主動挑明。

  畢竟換位思考一下,要是他是太史慈,知道了自己老大有這種好事反而分給了外人,心里肯定會犯嘀咕。

  “子義,舉孝廉晉升很快,而且被視為為官的正途,若是留在了雒陽,則是六百石的郎官起步,再遷為尚書、侍御史、侍中、中郎將等官,而被派遣到地方,則以令、長、丞為起點,再遷為太守、刺史。”

  劉毅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告訴了太史慈。

  這還是他以前向何秩咨詢的,因為他曾經(jīng)考慮過是不是要走舉孝廉的路子,后來發(fā)現(xiàn)在漢末沒背景的人走這條線完全不現(xiàn)實,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現(xiàn)在的何秩就是舉了孝廉,被擼掉騎都尉去當郎官去了,顯然也是打算走這條正規(guī)路線。

  劉毅心里清楚,舉孝廉的名額過個幾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jù)的時候就沒什么大用了,但是他的手下不知道,因此這兩個舉孝廉的位置弄不好很可能會讓手下離心。

  所以他打算先問問太史慈。

  太史慈說起來是符合舉孝廉的標準的,既孝順又廉潔,如果不是舉孝廉之后官員的去向分配完全是由中央說了算,劉毅肯定是要給一個名額給太史慈的。

  劉毅先說完了舉孝廉的好處,接著語氣一轉(zhuǎn),把事情說開。

  “你一直追隨我,我本擬舉你為平壽縣縣令,但是孝廉為正途,于情于理,你都夠得上一個舉孝廉的名額,不過,一旦舉為孝廉,官員的任命去向就會完全由雒陽來決定,極大的概率你是不會回到北海的。

  劉毅嘆了口氣繼續(xù)道:

  “所以我問問你自己的想法?!?p>  在劉毅看來這種事情最好攤開來說,把自己的籌碼和難處都講出來,讓太史慈自己做決定,根據(jù)劉毅對太史慈的了解,他有極大的概率會自己選擇留下。

  而且他的安排也沒有虧待太史慈,實權(quán)千石縣令,要是孝廉放到地方上,起步的最頂端也不過如此罷了,這兩個舉孝廉的名額,他另有用處。

  當然,即便是料錯了,太史慈依然選擇想去舉孝廉,那還有方案B,總之到手的子義,是不會讓他飛了的,但是那樣劉毅就對太史慈的評價降低一個檔次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