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求道的少年

第十一章 諸葛鑫羊(下)

求道的少年 夢道天人 2057 2020-03-30 21:10:48

  馬天齊有些動搖,他開始感覺到了奇怪,心中有了悔意也就逐漸沒有了好奇。

  “小施主不用怕,我不過是想和你交流一下對于佛教的看法。”老和尚走出人群,身上的袈裟隨著一陣微風吹起。整個人都顯得有些脫俗之意。

  而馬天齊的目光卻全都聚集在了潭明和尚的腳上。那是一雙粗麻灰布鞋,四周也是縫綴了好幾個小洞。而老和尚腳上穿著的那雙襪子也是被馬天齊看的一覽無余,襪子上顏色深淺不一,很明顯就是長時間走路粘上的灰塵。而袈裟的尾部也是因為長時間的走路粘上了不少灰塵。

  “我,我對佛教沒啥看法。”馬天齊有些慌張的開口說著。

  “呵呵,沒事。不要害怕。我就問你幾個問題?!碧睹骱蜕谐练€(wěn)慈祥的笑容如春風般吹拂,而他的聲音也如同銅鐘微顫。給人以一種安詳平靜的感覺。

  馬天齊一直緊皺的眉頭也在潭明和尚的聲音之中逐漸舒展開來。

  “佛教有六度波羅蜜,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進,五曰禪定,六曰智慧。此為檀、尸、羼提、毗離耶、禪、般若六度。此為六度,亦是萬行!”潭明和尚說著說著也是雙手合十,神色變得十分莊嚴。

  “波熱?”馬天齊有些疑惑地問道:“這是啥?我怎么從沒聽過?”

  “那兩個字是般若,但是讀起來是叫波熱吧?”殷萍在一旁聽著也是開口應和道。

  “哦!我說呢!”馬天齊瞬間有著恍然大悟的感覺。

  “呵呵,這女施主懂的很多嘛!”潭明和尚笑著朝著殷萍點了下頭,又是重新看向馬天齊。

  “佛說此為六度萬行,你可知為何?”潭明和尚的眼睛此時直盯盯地看著馬天齊,他的眼神中似乎能看透馬天齊的內(nèi)心,而那瞳孔之中閃爍的光卻又讓馬天齊感到有些恍惚。

  “這,我...”馬天齊此時的腦海中閃過無數(shù)的畫面,他感覺腦海之中似乎有著什么東西在飄動,這一席話在他的腦海之中不斷的盤旋。

  “六度......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馬天齊喃喃的不知道在說些什么。

  “老和尚,你不談四無量心?就跳到六度萬行上。這孩子能懂嗎?”人群中有著一個聲音忍不住開口問道。

  “佛說度,是普度眾生。度到哪?”馬天齊口中喃喃的說著:“我記得在梵文之中波羅蜜的意思是彼岸?”

  馬天齊的腦海中似乎只剩下了這句話,而那幾句鉆心的話不停的在他的耳中響起。如同螞蟻一點點啃噬他的一切。

  “六度彼岸?布施是檀,是舍。舍的應該是自身的一切外物。一切外物都舍了,自然心中或多或少會有些郁結(jié)甚至嫉妒之類的,這些就像是魔障一樣,就會干擾到修行。然后就要持戒,持戒是尸,會不會和道教的斬三尸差不多呢?”馬天齊皺著眉頭,絞盡腦汁的思考著。

  馬天齊卻沒注意到,前面的人群之中已經(jīng)有著不少人的目光聚集在了他的身上,有不善的也有疑惑的,而更多的則是審視。

  “檀,尸都是自己對自身內(nèi)部的審視。再之后就要考慮到人之于社會的關系。人是個體,但也是社會大環(huán)境的每一環(huán)。那自然就會考慮到別人的看法之類。那之后就要忍辱。忍辱過后自然整個人從方方面面都開始升華了。那自然就是精進了,精進之后,周身浮躁之氣都沒了,自然就會徹底平靜下來。心中無塵埃,才是真正的脫塵之人。那就是禪定。禪定之后,就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地,自然就是合道之境。既然看透世間本質(zhì),那不就獲得了智慧嘛?!?p>  馬天齊長嘆了口氣。一直擰著的眉頭也開始逐漸的舒展開來,他的眼神清澈,卻又好像有著難以言喻的悲傷。那股悲傷似乎來自心中,源于對未知的恐懼,又好像是對自身的悲哀。

  人群之中有幾人皺著眉,看向馬天齊的眼神也逐漸有些同情。

  “小施主,倒頗有些見地。只可惜這六度波羅蜜說來容易,卻沒有一個能輕易做到的?!碧睹骱蜕须p手合十,又是朝著馬天齊輕輕躬了個禮。

  這不是他想聽到的答案,他有些失望。而看著眼前那個有些迷茫的孩子,他猶豫著要不要為他稍稍點撥迷津。

  “這六度波羅蜜承接四無量心之后,是菩薩修行的高度概括。而這四無量心是四種廣大的利他心,能與眾生安樂的慈無量心。同情他人疾苦,救助眾生的悲無量心。見人離苦得樂生慶悅的喜無量心。最后一個舍無量心,舍棄對親朋好友的貪戀心,舍棄對怨敵仇人的嗔恨心。四無量心以舍無量心為基礎......”人群之中那個曾經(jīng)呵斥過馬天齊的那個中年男子卻是緩緩開口,耐心的講解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說是六度,其實就是一度。又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佛度之說,其本質(zhì)分明就是自渡!又或者是度心!”馬天齊的眉頭又逐漸皺起。

  “從四無量心開始,再到六度波羅蜜。這些強調(diào)的不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力量嘛!從舍無量心開始,告誡我們的內(nèi)心,眾生平等,親疏無別!再到慈悲喜無量,都說的是我們內(nèi)心的悲慈喜舍!再到六度,又是由心而生,糾正我們的行為舉止。當我們的行為舉止完善之后,又是由此而升華到我們的內(nèi)心?!?p>  馬天齊此時的眉頭逐漸舒展,他的眼神此時無比的澄明。看向潭明和尚的眼神也是無比的自信!

  “就好像李宗吾先生厚黑學開篇對于孟子性善論,荀子性惡論的討論。六度波羅蜜所說的就是性善性惡論的平衡狀態(tài),也是最完美的狀態(tài)?!瘪R天齊繼續(xù)不停的說著,他眼睛中的自信似乎就要噴發(fā)出來了。

  人群中,不少人搖著頭轉(zhuǎn)過身去。而之前發(fā)聲的那個男子也是猶豫半天最后還是沒有開口。

  潭明和尚雙手和十,神色沒有太多的波動。這孩子解的還是太過表面,但至少也算是沒有深陷迷茫,也省的他再開口點撥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