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這個小插曲,村子又恢復平靜。
此后的十數(shù)天里,蘇臨再沒做出任何查探吳止的舉動。他應(yīng)該是真的沒再將吳止放在心上,每天除了勞作,帶領(lǐng)少年們外出打獵,便是窩在屋中修行,過起清閑日子。
當然的,吳止也每天夜里克制吸收金輝的沖動。為了還能繼續(xù)在村落里生活,學習人類語言,他不打算再吸收金輝,因為那么做很可能暴露自己。不過,對于修行的渴望,使他偶爾會試著檢測下肚子里的火紅珠子。
火紅珠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吳止目前還不太了解。他吐出火紅珠子,珠體會泛出火焰,但他無法控制火焰。珠子上的火焰,有很大威力,拳頭大小石塊,不消一會功夫,就可燒碎,人腿粗的樹木,也能燒毀燒斷,比起普通火焰,猛上許多。
火紅珠子除了不會對他造成傷害外,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無論吳止將火紅珠子扔在什么地方,只要心念一動,便可感應(yīng)到火紅珠子。也就是說,火紅珠子在冥冥之中,與他有著某種神秘聯(lián)系。
立秋時分,樹葉開始墜落,吳止不再適合躲藏在樹上,再加上他不喜歡住在村里的樹洞內(nèi),所以他又住進了蘇臨隔壁的那對兄妹家中。
秋老虎剛過去,天氣轉(zhuǎn)涼,也是趁著這段涼爽時期,蘇臨又開始召集村中少年們,外出打獵。與去年不同的是,這次的蘇臨,只帶走村中五十多名少年,一名少女也沒帶出。
據(jù)吳止聽聞村民們的談?wù)?,似乎是蘇臨說最近出了什么亂子,有一名邪惡的修士,在尋找未成年處子,吸食她們的鮮血。蘇臨可能是為了少女們不受迫害,所以才沒帶上村中少女。
只是吳止有些奇怪,既然那邪惡修士要抓少女,為什么不來村落里作惡呢?要知道村中沒有青壯男子,如果邪修想來這里犯事,估計沒什么人能阻止到他吧。
這個疑問,吳止也聽村民們向蘇臨提及過。村中老人害怕邪惡修士來犯,央求蘇臨不要在這個時間段外出打獵,而蘇臨給他們的答復是待在村子里很安全,不會有任何危害。
這又使得吳止猜想那籠罩村落的金輝,是不是修仙者布下的陣法,可以庇護村民們。但很快他又否定了這個想法,如果金輝真的是修仙者所布陣法,那么去年冬季下大雪時,陣法又怎么可能不啟動。
既然蘇臨說村子不會有危險,那他肯定有著絕對信心。也是因為有他的保證,村民們才不感到害怕,時常外出干農(nóng)活,絲毫沒有受到邪惡修士出沒在附近的影響。
不過,村民們平時,還是基本上待在村子里,就算干活也盡量不會遠離村子。這樣一來,聚集在一起的村民們,給吳止學習人類語言,形成了一種非常良好的環(huán)境。
自從蘇臨帶少年們離開村子,吳止也就放松許多,不再顧及那么多,有些時候,他甚至會飛到村民扎堆處,躲在他們不遠的房頂或者樹上,聽他們說話,學習他們的語言。
“原為這個村子叫‘雁口坪’,聽老人們的講述,雁口坪以前出過一名大人物,似乎和某個修行門派有關(guān)系。蘇臨還和那大人物有關(guān)系,是某天被送回雁口坪的,幼兒時期的蘇臨,就是村們民照顧下長大。難怪蘇臨對村民們那么好,看來他蘇臨也是個知恩圖報的人?!?p> “離這百多里遠,還有一個叫鹿鎮(zhèn)的地方,村民們縫制衣物的布匹,油糧酒醋等生活用品,全是從鹿鎮(zhèn)買回來的。聽老人們的話,這雁口坪村內(nèi)的青壯年男子和婦人,被鹿鎮(zhèn)上的大人物征用,要為大人物服役干活,所以才每年夏季到冬季這段時間,離開村落。怪不得大半年都不見青壯在村中,原來如此?!?p> 吳止學習人類語言的天賦很高,短短一年時間,他已能將人類的話聽個七八成。盡管村子里的老人和小孩們講的都是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廢話,但是對吳止了解這個世界,多少有些用處。
別的不說,村中老人給小孩們所講的古老故事,他便聽進一些,并知道這個世界,的確是有修行之人存在。老人們說修行之人是掌管人間的仙人,所有不能修行的人,都要為那些仙人們服務(wù)干活,只有這樣,仙人們才會保護普通人,讓普通人安全地生活在世界上。
連著好幾天,吳止晚出早歸,基本上在夜里依靠靈敏的嗅覺和聽力捕食獵物,白天的時候,他則藏匿于村中角落,偷聽村民們說話交流。他全身心地汲取信息,學習語言,幾乎快要與村落融為一體,完全把自己當成村落的一份子。
“楊鐵蛋又叫他奶奶打巴掌了,哈哈,這個傻小子,把牛糞抹到張小花的臉上,真是個渾小子?。∵@小子以后,肯定娶不到媳婦。”
“陳佳佳又在發(fā)呆,估計在想念他哥哥了。這小妮子昨夜做惡夢,吵得連我也一宿沒睡好?!?p> “今天齊明倒是安靜了許多,看他滿嘴油膩,坐在奶奶腿旁拍肚皮,應(yīng)該偷吃了家里的肥肉。這小胖子最懶,不幫著家里長輩干活,每天就知道吃吃吃,可他家那兩老人家還偏偏特別寵溺他?!?p> “哎!李老頭看樣子是躲到家里偷看兒子的遺物了,待會怕是又要紅著眼出來。老年喪子,兒媳又丟下孫子跑了,這老人心里應(yīng)該很苦吧!”
將村落里的事物和人們看在眼里,吳止越來越熟悉他們。這些人很樸素,很純粹,沒有爭吵,沒有矛盾,相互之間和睦友善,很多時候,吳止暗自思考若有一天離開這里,會不會變得不習慣。
對于自己為何突然生出這種想法,吳止也不知道是為什么。
事實上,這與他所處環(huán)境有關(guān)。
畢竟,他每天所面對的,是這些說著家長里短,做著瑣碎小事的普通村民,長時間與他們接觸,再加上他們不是惡人,潛移默化之下,讓吳止認同這個世界的生活條件,熟悉他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