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白虎嶺白骨精么,說實話,這手段并不高明。但是卻又有一樣,女人拿槍,都知道很危險,可要是小孩子拿槍呢?
那唐和尚聽得叫聲“救人!”正是小孩子的做聲,自然是大驚道:“徒弟呀,這半山中,是那里什么人叫?”沒錯,這里是半山,可這不同于其他,乃是孩子。
孫猴子也明白,這里是半山中啊,上前說道:“師父只管走路,莫纏什么人轎騾轎,明轎睡轎。這所在,就有轎,也沒個人抬你?!蹦切姓咭唤z兒人行,以往開的玩笑都很過分,可今日卻得了一絲兒慧根來。
管他唐三藏問詢,那猴頭一味只叫走路。豬八戒和沙和尚也明白是半山腰,全然不理會。可無奈,那長老終究存有許多人性,叫道:“徒弟,這個叫聲,不是鬼魅妖邪。若是鬼魅妖邪,但有出聲,無有回聲。你聽他叫一聲,又叫一聲,想必是個有難之人,我們可去救他一救?!?p> 盡管那猴頭一再解釋草木成精,魅惑元神什么的,可這孫行者一向沒什么信譽,三藏法師依然半信半疑。
那猴子心中暗想:“這潑怪不知在哪里,只管叫啊叫的。等我老孫送他一個卯酉星法,教他兩不見面?!庇谑墙猩澈蜕星皝恚骸皵n著馬,慢慢走著,讓老孫解解手?!?p> 你看他讓唐僧先行幾步,卻念個咒語,使個移山縮地之法,把金箍棒往后一指,他師徒過此峰頭,往前走了,卻把那怪物撇下,他再拽開步,趕上唐僧,一路奔山。
整個取經(jīng)團內(nèi),只有這玄奘和尚是人,這是無法辯駁的事實。也因此,物傷其類,唯有唐長老才有著慈悲心道:“徒弟呀,那有難的人,大沒緣法,不曾得遇著我們。我們走過他了,你聽他在山后叫哩?!?p> 他兩人爭主導(dǎo)權(quán),豬八戒本是力挺唐和尚的,那孫猴子用了法術(shù),自家也是知道的。但是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說逢林莫入,更何況還在半山之中。再者他人禍患,與我無關(guān),可唐和尚犯太多錯的話,領(lǐng)導(dǎo)權(quán)就容易變動了。
于是干脆扯個謊勸道:“在便還在山前,只是如今風(fēng)轉(zhuǎn)了也。”
這自然是好的,頗合那孫行者的心意道:“管他什么轉(zhuǎn)風(fēng)不轉(zhuǎn)風(fēng),且走路。”
可那紅孩兒久等無人,心中思量道:“我等唐僧在此,望見他離不上三里,卻怎么這半晌還不到?想是抄下路去了?!庇谑怯挚v紅光,上空再看。
這紅云掛空,實在是太過于明顯了,不覺再次被那孫猴子回觀看到。叵耐那猴頭又把個唐僧撮著腳推下馬來道:“兄弟們,仔細,仔細!那妖精又來也!”慌得那八戒、沙僧各持兵刀,將唐僧再次圍護在中間。
紅孩兒自家就是學(xué)霸級的人物,看了這等應(yīng)對手段,在半空中稱羨不已道:“好和尚!我才見那白面和尚坐在馬上,卻怎么又被他三人藏了?這一去見面方知。先把那有眼力的弄倒了,方才捉得唐僧。不然啊,徒費心機難獲物,枉勞情興總成空?!?p> 他這學(xué)霸卻不似那孫猴子一般的偽學(xué)霸,也不懊惱也不生氣,乃是更進一步,干脆按下云頭,似前番變化,高吊在松樹山頭等候,卻不上半里之地。
真學(xué)霸還在布置自家的手段哩,這廂取經(jīng)團內(nèi)部卻吵了起來。原來這孫猴子也不道歉,也不說明,架著領(lǐng)導(dǎo)的派頭,那唐三藏直言問道:“你說妖精又來,如何又請走路?”
孫猴子畢竟不是真領(lǐng)導(dǎo),只得還尋舊話道:“這還是個過路的妖精,不敢惹我們?!?p> 唐長老又氣又怒,臨機決斷,臨機決斷,有情況再決斷,你這什么情況都沒有,不是全然為了奪權(quán)而做準備了么?乃罵道:“這個潑猴,十分弄我!正當有妖魔處,卻說無事;似這般清平之所,卻又恐嚇我,不時的嚷道有甚妖精。虛多實少,不管輕重,將我著腳,捽下馬來,如今卻解說什么過路的妖精。假若跌傷了我,卻也過意不去!這等,這等!”
這卻也是實話,想在鷹愁澗,才說了降龍伏虎卻降不得龍,觀音禪院無事生非,黃風(fēng)嶺上聞得虎氣還丟了師傅,四圣試禪心罔顧他人,五莊觀中闖禍,烏雞國弄權(quán)……樁樁件件,那一次不是開黃腔,結(jié)因果。
更何況這一次,那猴頭也不知發(fā)了什么瘋,自家不夠四尺,也就八十公分,卻生生把唐和尚從馬上推下,安的什么心?你要說一聲兒,那沙和尚兩米八的大個子,直接把三藏法師從馬上抱下來不好么!
他偏不,還記得烏雞國打唐僧的一棍子么,若不是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駕伽藍、當坊土地、本境山神護著,玄奘和尚就死了??赡鞘窃诖蜓??非也……
當時那孫猴子就請暗中知會,請他師父上殿,可唐三藏是個白胖的和尚,凡間世俗,絕不可能跳上金鑾寶殿,更不可能的是跳得上金鑾寶殿玉階高。也就是說,那青獅分明心理素質(zhì)再次失守,如此大的破綻卻沒被那孫猴子打死。
慌得一眾神仙辯解青獅會騰云,這哪里是辯解,分明是不好責(zé)備;那孫猴子哪里是要打青獅,分明就是對唐和尚不滿,打一打發(fā)泄下。是以這家伙先找這一伙兒神仙保著,免得把自家?guī)煾荡蛩?,卻是厚黑得很。
這一次其實也一樣,可那猴頭卻道:“師父莫怪,若是跌傷了你的手足,卻還好醫(yī)治;若是被妖精撈了去,卻何處跟尋?”啥意思,就是問你要錢還是要命,可你這家伙又不是土匪,愣是沒事兒找事兒,換不得方式么?
那老和尚自然大怒,哏哏的就要念《緊箍兒咒》,卻是沙僧無奈苦勸。
沙和尚自然也是知道此事兒那孫猴子乃是理虧的,但問題是,那猴子猴王做得,好似當了皇帝一般,有對無錯。也就是說,唐僧有人性,乃是勸得動的,而孫猴子那一絲兒人性,不太能勸得動。
那老和尚也憋屈,只得上馬又行,可還未曾坐得穩(wěn)呢,只聽又叫:“師父救人??!”那唐長老一抬頭,就看到個小孩童,赤條條的,吊在那樹上。于是兜住韁,便乘機大罵那猴頭道:“這潑猴多大憊懶!全無有一些兒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潑行兇哩!我那般說叫喚的是個人聲,他就千言萬語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樹上吊的不是個人么?”
事情不僅僅論結(jié)果的對錯,還得要論及出發(fā)點??赡菍O猴子好似個現(xiàn)代人,看到的卻只有結(jié)果,只有威脅,正如那世界警察一般。
其實,要論道理,唐和尚也知道在半山中,可有些事不能只看結(jié)果,賺不著錢就不做了,看他是個敵人那就要打死。那紅孩兒變化的是個人,人之將死,你不救么?更何況那猴頭說話全憑猜測,沒有確實證據(jù)證明人家是妖怪,再者妖怪就該打死?那你孫猴子怎么還不死……
孫猴子想不到這些,那唐長老卻將鞭梢指著問道:“你是那家孩兒?因有甚事,吊在此間?說與我,好救你?!比胤◣熯@手法,才正是在以人的見識來求取證據(jù),怎可如那孫猴子一般,萬事不求證據(jù),只因疑人偷斧。
不過,玄奘和尚這以人的見識求證,能求得證據(j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