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若真是如此,疏不間親,取經(jīng)團可不是要蹲大牢么,到時候還得讓孫猴子救出來。那猴頭明白了,這事兒跑不脫,只得答道:“悟凈說得有理。師父,你且睡覺,明日等老孫同你進(jìn)朝,看國丈的好歹。如若是人,只恐他走了旁門,不知正道,徒以采藥為真,待老孫將先天之要旨,化他皈正;若是妖邪,我把他拿住,與這國王看看,教他寬欲養(yǎng)身,斷不教他傷了那些孩童性命。”
三藏法師正等著這話呢,還免了取經(jīng)團牢獄之行,急躬身反對那猴頭施禮道:“徒弟啊,此論極妙,極妙!但只是見了昏君,不可便問此事,恐那昏君不分遠(yuǎn)近,并作謠言見罪,卻怎生區(qū)處?”
說實話,到獅駝嶺了,孫行者才真爭出一些話語權(quán)來,卻不料方數(shù)月之功,老和尚就已經(jīng)找到了對策,以他之道,還施彼身了。就著捧殺孫猴子的心,老和尚并不認(rèn)為是妖邪作亂,是以還以常度之。
那猴子也是話已說出,苦笑道:“老孫自有法力,如今先將鵝籠小兒攝離此城,教他明日無物取心。地方官自然奏表,那昏君必有旨意,或與國丈商量,或者另行選報。那時節(jié),借此舉奏,決不致罪坐于我也。”
這話自然是很漂亮,但實際情況,卻是孫猴子不知底細(xì),需要打探消息,此乃打草驚蛇矣。
說到此處,也還算的上和諧了,問題是,唐三藏其實并不太信任孫猴子,今日強行行使話語權(quán),也是為了預(yù)防孫猴子獅駝嶺強要硬碰之事。于是又道:“如今怎得小兒離城?若果能脫得,真賢徒天大之德!可速為之,略遲緩些,恐無及也?!?p> 孫行者也沒想其他,就應(yīng)了此事,老和尚卻領(lǐng)他二人在一齊念叨:“南無救生藥師佛!南無救生藥師佛!”試想想,人家在做事,需要催得這么緊么……
孫猴子沒辦法,只得就近拘得城隍、土地、社令、真官,并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與護(hù)教伽藍(lán)等眾,令其攝籠出城,以待后用。果然完事兒,方得一夜安息。
果然天曉,唐三藏就要上朝,孫猴子依昨日之言道:“師父,你自家去恐不濟事,待老孫和你同去,看那國丈邪正如何。”這是那猴頭的計劃,老都來了,自然是要探一探消息的。
可老和尚卻沒這個意思:“你去卻不肯行禮,恐國王見怪?!弊蛉仗粕糯祰u孫猴子,說他此論極妙,今日就開始嫌棄他不知禮數(shù),當(dāng)真是做了事兒,就忘了有功之人。
老和尚只當(dāng)是在人國,孫猴子卻一直都是疑人偷斧的性子,放不下心,安撫道:“我不現(xiàn)身,暗中跟隨你,就當(dāng)保護(hù)。”如此,孫悟空變個小蟲落在唐僧帽子上,這才一起去見駕。
金殿上兩相敘禮坐畢,比丘國王也真是將死不遠(yuǎn),揖讓差池,聲音斷續(xù)。好在他沒甚做事的力氣,倒也把關(guān)文看了,用了花押,眼看無事。
卻不料,那國王正要問取經(jīng)之因時,國丈來了。那國王人之將死,希望渺茫,可救命稻草,還不得不抓住,自掙下龍床,躬身迎接。
可唐長老一看,來人是一老道,不但無禮,而且很是自負(fù)。這不正是蛟魔王遇上的采藥人么,壽星的坐騎。比起把散文去掉標(biāo)點,拆分句讀,以此為詩的人,人家好歹研究出了自己的方子,確實值得自負(fù)。
可這層次不一樣,一個小學(xué)生在嬰兒面前洋洋得意,難免不合時宜。這就好似富翁在窮人面前炫耀,要么是暴發(fā)富,要么是騙子,真沒那么上臉。
確實不上臉,取經(jīng)團昨日才進(jìn)城,比丘國今日就要開刀,哪有那么巧。這老鹿實際上早就發(fā)現(xiàn)了取經(jīng)團的蹤跡,日子選得這么巧合,實為這唐僧肉而來的。
可國王不知,唐僧也不知。一番問詢,自然是唐和尚贊什么,那國丈就反什么。唐僧贊的自然是佛,國丈相應(yīng),自然稱道。佛道之間,道在前,佛在后,唐僧的學(xué)識年限遠(yuǎn)不如壽星的老鹿足夠,又怎能辯得過這老頭。
幸好道了晌午,國王方叫光祿寺安排素齋,待那遠(yuǎn)來之僧出城西去。可老和尚頭上的小蟲兒,卻死活看不出這國丈的底細(xì),沒奈何,只得叫道:“師父,這國丈是個妖邪,國王受了妖氣。你先去驛中等齋,待老孫在這里聽他消息。”
妖邪,那打死不結(jié)了么!不能,疑人偷斧,全然風(fēng)聞言事,往往是沒有證據(jù)的,那猴頭也不是吃過一次兩次這樣的虧,再加上此次又犯眾怒,不得不小心翼翼。
老和尚獨出朝門,就有城內(nèi)兵馬官上奏,失了小兒。取經(jīng)團不知是巧,那國王卻知是不巧,頓覺唏噓:“此事乃天滅朕也!連月病重,御醫(yī)無效。幸國丈賜仙方,專待今日午時開刀,取此小兒心肝作引,何期被冷風(fēng)刮去。非天欲滅朕而何?”
說實話,世間之事,莫過于,太過高看自己,而沒有自知之明。這國王就是如此,被人利用而不自知,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沒做好,奢求什么別的東西。當(dāng)然,也不怪他奢求,畢竟作為比丘傳國,這國王如朱紫國王一般,卻是少了傳承人。
也是因此,那國丈曉得他的急切程度,笑道:“陛下且休煩惱。此兒刮去,正是天送長生與陛下也?!眹跄涿?,才見國丈道:“我才入朝來,見了一個絕妙的藥引,強似那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之心。那小兒之心,只延得陛下千年之壽;此引子,吃了我的仙藥,就可延萬萬年也?!?p> 這話已然是鐵定的大話了,可救命稻草依然討好,那國王不但相信,且立點精兵,圍住館驛。
孫行者雖聽了他言語,可委實難以辨認(rèn)這國丈是妖,趕忙飛入館驛報信。老和尚是個忠君愛國的謙謙君子,哪里知道這妖怪要吃人,人也要吃人啊。一時間靈魂中跳出曾經(jīng)被活吃九世的記憶,再加上獅駝嶺驚嚇,直接被唬得三尸神散,七竅煙生。
慌得沙僧上前攙住,豬八戒細(xì)細(xì)問詢,孫猴子委實無奈,只好說那國丈是妖精。豬八戒聽他猜測,聞那國王強要心肝,這最后還不是要上演武行,笑道:“行的好慈憫!救的好小兒!刮的好陰風(fēng),今番卻撞出禍來了!”
原本他國中國丈是妖怪,處理方法應(yīng)和烏雞國類似,可老和尚不學(xué)好,戰(zhàn)兢兢的爬起來,扯著孫猴子就哀告道:“賢徒啊!此事如何是好?”還記得獅駝嶺是唯一一次孫猴子全面拿到話語權(quán),可唐三藏這么一弄,那話語權(quán)實際上又拿在了自己手上。
孫行者哪里懂得這是什么操作,干脆弄了個互換身份的游戲,讓三藏法師當(dāng)一當(dāng)徒弟,他孫猴子做一做師父。唐三藏怕到什么程度,直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與你做徒子徒孫也?!?p> 如此,豬八戒一尿和泥,唐僧和孫猴子匆匆換了身份,三千羽林也正好來拿人,二話不說,干脆就把假唐僧拉壯丁似得拉進(jìn)了宮中。
殿上眾官階下拜,唯有挺立是猴王,哪怕孫猴子扮演著唐僧,他也果然是無禮,一邊口中還高叫:“比丘王,請我貧僧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