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rèn)為這是《華胥引》四個故事里最悲慘的。
其他三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幸福快樂的時刻,而浮生盡里的宋凝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卻從來沒有得到過這種幸福。
她那么愛沈岸,為了他連命都可以不要,可沈岸卻對她毫無感情,如果有,也只有恨,恨宋凝硬生生地擠入他和柳凄凄的完美婚姻中,成為了他的正室。
事情怎么會變成這樣呢?不過是因?yàn)橐粋€誤會。沈岸誤會啞女柳凄凄是他的救命恩人,而不是宋凝。
于是,他對宋凝這個因和親而嫁給他的敵國女子十分厭惡。偏偏宋凝又是一個性格倔強(qiáng)的人,當(dāng)她無法解除誤會,并且和沈岸勢同水火的時候,她甚至對即將奔赴沙場的丈夫說:你最好死在戰(zhàn)場!
他們唯一的兒子死后的第二年,宋凝用自己的生命換阿拂給她織的一個夢。
在這個夢里,宋凝和沈岸之間沒有誤會,沒有柳凄凄,他們恩恩愛愛地在一起生活。哪怕阿拂在夢中殺了沈岸,宋凝也不愿從夢中醒來。她就這樣帶著今生所有的愛恨情仇毫無眷戀地離開了這個讓她痛苦不堪的世界。
她死后,丫環(huán)按她生前的吩咐,將她的尸體一把火燒了,一了百了。她以為自己死了,沈岸一定會開心地大笑。誰知,沈岸沒有。
阿拂告訴了沈岸事情的來龍去脈。
一年后沈岸戰(zhàn)死沙場,死的時候,他身邊帶著宋凝的骨灰。下人把他們葬于他們初次相見的地方,最后柳凄凄上吊自殺了。
故事結(jié)束了,所有主角都死啦!金庸先生都不敢這么寫!
我為宋凝流了不少眼淚。事情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她和沈岸本來可以成就一段戰(zhàn)地奇遇,人間佳話,可最后卻是這樣悲慘的結(jié)局,為什么?這是為什么?(此處是馬教主式咆哮)
對于這個結(jié)局,我覺得這三個人都有責(zé)任。
先說女主,宋凝太過強(qiáng)勢。
有些話,換種方式表述是不是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jié)果?家里不是戰(zhàn)場,非要分出誰勝誰負(fù)。如果她能選擇一種合適的方式跟沈岸解釋清楚,而不是選擇玉石俱焚,她也不至于最后含恨而終?。槭裁匆艞墳樽约恨q解的機(jī)會呢?
再者,就算沈岸誤會了她,她也不至于講話如此惡毒啊!沈岸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他怎么會知道你內(nèi)心的真實(shí)想法呢?你把所有情感都藏在一副冰冷的臉孔后面,沈岸怎么可能對你有好感呢?他又不是受虐狂!
所以說,宋凝雖然有才有貌,可是情商極低,她不知道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是一味地硬碰硬,不懂以柔克剛,這樣的女人注定了不會婚姻幸福。
再說男主,沈岸太過固執(zhí)。
作為一名將軍,他長得帥,會打仗,可是智商不高,又太自以為是。對于誰是他的救命恩人這個問題,他沒有調(diào)查,沒有懷疑就認(rèn)定是柳凄凄救了他,也不動動腦筋想想怎么分辨真假,一味地憑著偏見就認(rèn)定宋凝在撒謊,根本不聽宋凝的任何辯解。
最后知道真相的他眼淚掉下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宋凝再也不會回到他身邊了。他再也沒有機(jī)會回報真正的救命恩人了。他犯下大錯,如今卻再也沒有改正的機(jī)會了。
最后說女二,柳凄凄太過自私。
我覺得她應(yīng)該要柳三三,因?yàn)樗稚瞄L當(dāng)小三。這個小三人如其名,是個如凄凄弱柳般的可憐女子,而且還是個啞巴。
誰會想到這樣的女子竟然會是個大騙子呢?如果不是她的介入,不是她的自私,宋凝和沈岸的誤會不會越來越深。
在愛情面前,人都是自私的,于是她冒名頂替成為沈岸的救命恩人,得到沈岸的精心呵護(hù)和百般寵愛。
然而,真相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沈岸帶著對宋凝的無限愧疚,心甘情愿地戰(zhàn)死沙場,然后陪伴宋凝一起長埋地下。
既然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愛過她,那就在地下好好補(bǔ)償她吧!
沈岸死了,柳凄凄居然選擇以死相隨!她怎么就這么想不開呢?她怎么就那么喜歡當(dāng)小三呢?活著的時候,她是介入別人大好姻緣的第三者。人家夫妻好不容易在黃泉冰釋前嫌,重歸于好,她卻非要緊隨人家的步伐急沖沖地去陰曹地府接著當(dāng)小三。
這種人,連死都要禍害別人。
別的壞人是死有余辜,我覺得對她的懲罰應(yīng)該是讓她好好活著,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得到了后來又失去才是最痛苦的吧!
她直到死都不明白,那些本不屬于你的東西,即使不擇手段地得到了,也會有失去的一天。放下執(zhí)著,放下貪念,成全別人,解脫自己,這樣豈不是更好?
可惜,這個道理,懂的人太少。
簡而言之,這就是一個錯錯錯的故事,所有人都有錯,并且都堅持在錯誤的道路上死不回頭、越走越遠(yuǎn),最后一個接一個地走到了死路。
可悲可憐也可恨。
大家千萬不要跟他們學(xué)哦!

月下e紫陌
拋開作者不說,我還是很喜歡《華胥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