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如是說,吾輩青年如是做。朝代更迭,日新月異,浮世興衰,舉無定數(shù),而在東方始終流傳著一個奇跡,他有一個經(jīng)天緯地的名字,叫做——中國,而現(xiàn)在的他,正傲然屹立在民族園林的巔峰中,迎著朝陽,鐫刻青史這其中,少不了人們的智慧。
作為唯一一個綿延數(shù)千年,未曾中斷的民族,中華民族可謂“時運不齊,命運多舛”,然而即使有再大的阻攔也無法使他前進的停步。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征程的序幕,中國人憑借“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和智慧,在40年間不斷探索,讓改革開放成為了中國歷史乃至人類歷史上的重要篇章。
中華民族取得如此舉世矚目的成就,是憑借艱苦卓絕的奮斗與不懈追求的創(chuàng)新得到的。奚以知其然也?
????中華民族有著自己精神文化基因,看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沒有沿襲父親的老路,沒有恪守“水來土淹”的古訓,而是“疏九河,注珠海,排淮泗,注之江”。最終,他成功了,再看那人送挽聯(lián)“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憂愁發(fā)憤,著得信史照塵寰”的太史公,若非讀萬卷書,進而“南游江淮,北涉汶泗”,行萬里路,深入民間,如何能寫那“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再到后來,中國科學院王忠誠院士憑借的極少的醫(yī)學翻譯著作,以及他的團隊們的不懈研究,最終使中國醫(yī)學的發(fā)展同世界先進水平縮短40余年,并發(fā)布了《腦干腫瘤250余例》震驚腫瘤界。中華民族能取得如此舉止矚目的成就,都是因為中國有這些堅持不懈的勇士在不斷為中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這不過,為什么這個國家要如此拼命呢?有人說這是一種頑疾?但我不這樣認為。
?????一滴堅韌頑強的水滴,為了心中的信仰可以逐浪到大海盡頭。一株鮮為人知的沙漠玫瑰,即使水分稀少卻也芳香依然。一座奮博蒼穹的國度,即使受盡凌辱、嘲笑與挫折,為了心中的“藍圖”也可以“與天公試比高”。就像汪國真在《熱愛生命》中寫到“我不管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只要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從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fā)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到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數(shù)量如此繁多的“世界第一”,對于曾經(jīng)那如水滴般被大雨淹沒,如野外玫瑰般被颶風湮滅的中國,不是奇跡又是什么?如果不是中華民族“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又如何成就輝煌?能讓中國成長到如此壯大的精神力量還能被稱作是頑疾嗎?
水滴再小,也能折射出彩虹的容顏;綠葉再輕,也象征著生命的盛宴;星星再微弱,也能顯示出自己的光彩。只要心中存有一絲信仰,就要使他燎燃。中國筑就了緯略,而作為當代中國青年的我們,為國奮袂而起,砥礪前行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卡爾蘇蘇
少年會有苦惱,但請相信,世界很美好,不會辜負奮斗的少年們的(這里的“少年”也包括少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