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紀羨林的事兒先放一放,我們先捋清楚…晏清你這首歌到底寫給誰的?”
邵卿突然話鋒一轉,俯仰對視中的倆人反應不一。
翁懷憬故作清冷的一剪秋水中翻涌著幾縷捉弄意味的笑意。
晏清從中解讀出來的情緒,不似當初李妔求購《曖昧》時她的反應,翁教授顯得從容淡定很多。
「從《曖昧》到這首歌,邵卿的關注重點似乎一直在嗡嗡嗡身上,生怕小格受委屈?這里邊有情況…而且看樣子...
小拉法
正好接著這個機會科普一下三個名詞:芭樂、香頌、巴薩諾瓦。 “芭樂”就是Ballad曲風(詼諧的音譯),也就是民謠,這些歌曲一般很朗朗上口,很市場化,簡而言之就是中國的民謠和美國的鄉(xiāng)村音樂啊~ “香頌”,是法語“chanson”的音譯,同時也可以譯為尚松,意思是歌曲,從狹義上說,指法語世俗歌曲,通常有獨唱合唱等形式,內(nèi)容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如今在酒吧咖啡館所傳唱的那些復古懷舊的情歌和經(jīng)典小資爵士樂曲已經(jīng)成為香頌的代言。其實那只是香頌的冰山一角,追溯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巴薩諾瓦(BossaNova),在巴西官方語言葡萄牙語里指“嶄新形態(tài)”(NewStyle),它作為一種音樂誕生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58年。巴薩諾瓦(Bossa Nova),是一種融合巴西森巴舞曲和美國酷派爵士的一種“新派爵士樂“,承襲choro和samba-cancao的部分特色而又自成一格,乍聽簡潔輕快。巴薩諾瓦結構復雜;樂器的音階或和弦轉換的行進方式變幻莫測,往往乍聽下以為可以掌握旋律的起落和節(jié)奏,和弦一轉換后即捕足不及。它的旋律可以是行板(andante)或中板(moderato)速度進行。